第九章 塞勒找到了魔法(1)(2 / 3)

我們都會經有表現天才的經驗。我們都會想到一些我們從未想過的事情,我們也都曾用我們以前從未用過的方法來想過的事情,特別是當我們還是小孩的時候,我們發現如何走路、如何說話。這些個人的成就對幼兒來說都是需要天才的。因為這些事情都需要我們將剛開始看起不斷不相關的資訊連結起來。我們了解一張床、一把椅子、一張桌子及浴室的功用,我們知道它們外表看起來都不一樣,但我們在幼兒時期總是會想出辦法來將這些象征放進腦子裏,與那些家中會有的東西全都放在一起。

事實上我們當孩子時所做的事就是達文西所說的有創意地看東西。而這正是他創意及視覺的關鍵——也就是sapervedere。這個拉西字意思是知道如何去看。他相信任何有想像力的人都可以學習如何看,對他們看到及經驗到的東西也都能用最深的本質來使用(達文西的話)。達文西認為sapervedere是發現或創造物體的工具。

在德國哲學家尼采的書《太有人性的人》(Human,All Too Human)中,他用以下最謙遜最平凡的方式來形容天才的誕生:有個人在森林中徹底迷了路,但他用非凡的精力及努力在各個方向尋找出路,在過程中有時候他會發現一個新的、前人所不知的路,這就是天才誕生的方法。他也因為他的原創性而被讚許。

形式轉喻:天才思考法

你可以學會控製你的天才:當你需要它們時,召史你的創造能力。你可以使用我命名為形式轉喻(metaphorm)的過程,學習用天才方式來思考。形式轉喻是天才所做的事,也是你可以自然而然做的事——隻要你發現你是如何創造、發明及溝通的之後。

形式轉喻metaphorm這個字是從希臘字meta(超越)及phora(移轉)衍一出來的,意思是從一個事務及意義的狀態改變到另一個狀態。剛開始時,形式轉喻先是將新含意及聯想從一個物休(或概念)移轉到另一個物體(或概念)。

通常當我們碰到一個不平常的新字時,我們的腦子就會像正在穿越公路上的鹿看到迎麵駛來的車頭一樣呆住了。形式轉喻不隻是一個形容思考的新詞,它是一個思考及創造事情更玄妙的方式。但是它卻跟人心及天才的初始展現一樣古老,早在幾百萬年前就存在了。

你把它想成一個有真正目的而且有大用的字。這可能是你以後會經常使用的字,隻要你了解它對所有你做的事的重要性。事實上它跟你身上的一部份如器材官所做的事一樣,你直覺地知道它在那裏,但卻不會注意到自己是知道的。

你可以用形式轉喻做許多事:培養創造力、發現及發明新東西、將看起來不相幹的事情相連結、解決問題並描繪解決之道、堅信或質疑一個原創念頭、豐實學習經驗並增進溝通。這正是探究的過程——帶有發現及發明等無限可能性的探究過程。

從舊物上看出新意

我們通常藉由觀察舊物看出新意的過程中,形成新的見解。如果我們比較兩個看起來不像的物品,如一個人及一個鍾,我們或許可以看出共同點來——不管是在外在的外表或內在的功用上。比方說,他們都可以記下生理時間的進展,而且在機械上都是很準確的。

這個有創意的觀看動作可以導向新意的發明或發現。所謂有意義的深度是指我們有意識有目的地探索我們所做的連結,這種深庋的探索才是有意義的。這也正是我們在形式轉喻時所做的事。

形式轉喻之於創造力正是魔法思維

我們生來就有能力創造、探索、學習、發現及發明——也就是有能力形式轉喻,但我們很少有人可以精通這項能力。也就是說,隻有少數學會將他們的概念、知識及經驗轉變成為終生都有可用資訊、可更新來源的水庫。

所以雖然我們都有能力形式轉喻,可是我們不是不知道我們有此能力,要不就是我們不知道要拿它幹什麼。由於沒有指南及鼓勵。我們開始相信我們根本沒有創造力或是我們根本沒有革新及創意思考的遣傳基因。這個問題再加上一個事實——隨著我們日益成熟,我們的心理障礙就會既有偏見又怕東西。這些自我強加的障礙使我們原本能夠自然做連結的能力消失無形,我們看不到自己武斷的歧視及愛歸類的毛病,而這些都會使我們的想像力碰壁。

不久我們終會窒錮我們的心靈及革新的精神。我們停止了呼吸,我們的創造也窒息了。

沒有人想要被鎖在自己想像力的鐵絲綱內。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見解可以川流不息,隨時體驗一種當他們是小孩子時才有的驚奇感。

將生活的拚圖一片片地拚起來

在1993年,美國《新聞周刊》上有一篇文章“天才的拚圖:新的洞察成就偉大的心”。新聞專業人員喬許瓦·古柏瑞莫及黛博拉·羅森柏這樣解釋天才的思考:如果有種想法最可以解釋天才是怎麼回事,那就是有“使自己免於成為凡夫俗子的能力”。你可以叫它“隱喻的能力”、連結不“可連結的能力”及“與不可能搭上關係的人搭上關係的能力”。

形式轉喻如瑞莫及羅森柏所言,並不隻包括隱喻,而是包括所有我們連結的方法:類比、比喻手法、象征、故事、雙關語、寫故事及講故事、編造情節、想像、假設、角色扮演及其他所有可以將兩件事牽連在一起的方法。它還包括所有我們在連結時用來分析連結意義的方法。這樣一個過程,天才跟凡夫俗子都可以做到。

形式轉喻整合創造力及關鍵性思考的各種觀點,以形成一個互相密合而通用的係統——一個簡單到小學生都會使用的係統。

這個形像是隱喻(metaphor)(一個應用比較;不要跟形式轉喻

(metaphorm)混為一談。形式轉喻是指所有的結合。)

例:心靈的花園

這個形象是類比(是個外顯式的比較。)

例:她的思緒一層一層的好像洋蔥一樣。

這個表像是假設(一個假設來測試邏輯的結果。)

例:想像力是藝術、科學、數學、科技、及社會這些種籽的土壤。

這個形像是比喻手法(建議語法。)

例:一個概念即時劄根。

這人形像是故事(寓言故事或戲劇化。)

例:她的生活就像一個多年生植物一樣好預測。

這個形像是象征(用別的事來代表這件事。)

例:花園裏花的種類象征著你在一天中所經驗的一種想法與感覺。

這個形像是雙關語(音近但義異的字。玩文字遊戲。)

例:“棗”生“桂”子。

使用所有可連結的方法來形式轉喻

古印度聖人會說:事實不過是一件事,但有學問的人叫它很多其他的名字。形式轉喻也是一件事,但學者及企業家也叫它其他許多名字。

我們結合列於前圖的所有過程創造了這個字及概念。對我們而言,沒有一個現存的字包含有這麼多含意。像連結、創造、相關連、分析等字各自代表形式轉喻的某一個部分,但都不是全部。形式轉喻將它們全部結合在一起,就像瑞士刀裏有幾十片刀片及工具一樣。

毫無疑問你已經熟悉了這裏所列的許多程序。就像這些造成連結的過程被用在實用的方法上,形式轉喻也一樣有數不清的應用。

創造完美畫麵的溝通

使用形式轉喻的方法來追求目標牽涉到好幾個活動:包括提出問題來問自己、將問題寫下來、親自動手做東西如畫畫、寫作、作模型及討論你所做的事。你可能很想省略後兩個步驟,千萬不要!這兩項對形式轉喻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它們會把你有見解、想法、感覺具體化,使它們像磚塊、灰泥一般可以觸摸得到。

形式轉喻就像圖片一樣,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表達許許多多的東西。一看到形式轉喻,你就立刻好像看到圖片一樣很快進入狀況,一眨眼的工夫,就有即刻的溝通。這是形式轉喻傳達一個見解或經驗的驚人速度——但是你得先探索圖片的意義才能開始從事形式轉喻的過程。這包括自己製造圖片、作文及做模型。

如果一張圖片價值一千字,那麼一個模型就價值一千張圖片。形式轉喻使用所有溝通的方法幫助你為你的圖片作模型。

所以即使你並不常用你的手畫、寫或創造東西,我們將在這本書上教你如何思考問題,如何使用各種普通的材料來表達你的見解(在你讀這本書的整個過程中)。這些用到手的活動將藉著形式轉喻開始了學習的過程。它們幫助你了解變換概念、知識及經驗的動作。

創造過程的關鍵操作係統

根據塞勒20多年來在藝術、科學、技術上所做的研究及探索,我們下了以下的結論:形式轉喻是創造過程的關鍵操作係統(operatingsystem)之一。我們可以稱之為創意操作係統(creativeoperatingsystem),也就是COS,就像個人電腦的DOS(digitaloperatingsystim數字操作係統)一樣。找出你自己身上的這個係統,就可以幫助你將你的思路、工作、世界與他人不同的思考及工作相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