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時間的味道(1 / 2)

我還記得那兒時的味道,我一定記得那味道,那是我至今無法比對,分析的味道。全在十五年的那個中午,我那時七歲,七歲的我如果貪玩不在那個前堂,我也許就會與那次機會失之交臂,可能也就沒有現在的我。

那一天應該是夏天或者又是午飯時刻,因為那一天雷公蛋沒有多大的風,可是那個前堂,有多少個夏天或午飯時刻。那座山有多少次平靜時刻,我隻是知道,那天光線很充足,阿婆的身影是背光,我看不清她的容貌,阿婆的身影很高大相對於那時候的我來說,她那時一伸手就能拍到我的頭,現在或許要我蹲下來才可以。時光飛逝,我記得阿婆在我人生中最偉大的時刻莫過於此,那味道讓我至今不能忘懷。

那是蒸熟的植物根莖,長且粗,表皮之下的是澱粉和根係。我之後比對過山藥,芋頭,和紅薯,山藥蒸熟後不具有這種根莖的甜味,而且裏麵也沒有這種根係存在,芋頭蒸熟後雖然味道相似於那種植物根莖,但是芋頭的澱粉過多,而且也沒見過那種芋頭能長得像根槌子。紅薯就更不用說了,沒有相似的根係,沒有粉末狀的澱粉凝膠,沒有槌子的外形。難道當年的回憶永遠都是回憶?難道這是一種我無法分析比對看透的食材嗎?雖然沒有嚐試比對葛根,何首烏,人參。但我隻嚐試過化水的葛粉,還沒有試過蒸熟的葛根。何首烏,我隻能說有這可能性,但味道上有些不一樣,使我一時間如同一堆亂麻。人參就更不可能了。

烹飪的奧義,無外乎味道二字,味道又與食材本身,食材的年齡,食材的喜好密不可分。更是與廚師的性格,廚師的器具,烹飪的手法,當時的氣候,地理環境有莫切關聯。食客職業,年齡,喜好以及吃飯時的氛圍更是千絲萬縷。

沒錯當年的植物根莖,澱粉之中內藏根係,一般的情況植物根莖不可能往內生長。如果這種

根莖是植物的果實,那隻能說明這是種有一定年齡的植物根莖。也不排除這是種植物的變異。

當年的農家土灶,已經被拆掉了。但我知道,當年沒有電飯煲,更沒有高壓鍋,有的隻是一口鐵鍋,現如今土灶拆了,鐵鍋不知去哪兒了。但靠著鐵鍋的蒸汽,要想讓植物根莖在蒸熟的同時富有水分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當年的食材入口才會有那麼一種幹甜,即便沒有滲入多少水分,依然入口即化,更是顯得這種植物根莖的與眾不同,阿婆當時拿著毛巾握著根莖喂給我吃,說明這種根莖受熱,而且受熱很與眾不同。隻是那麼幾口,最是記憶深刻,一點都不燙嘴,表皮受熱,而內部一撕開熱量就散發開了。把澱粉咀嚼完後,還能拉扯出一根根植物根須,那種味道,令人難以忘懷。現如今回憶當時的場景,更是朦朧中散發著一絲甘甜。

現如今我不卻記得當時我有沒有吃完那根植物根莖,回味為何如同推測未來一般也是充滿這麼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