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心被人當槍使(1 / 1)

如果你是一級領導或者是企業老板,你在集體裏處於金字塔的頂峰,你的影響在你的單位或企業裏有時起著絕對作用。那麼,你的一句話、一個手勢,都會決定某一事情的走向,決定某一個人的命運。你肯定要被周圍的人圍著了,登門求你的人勢必很多。

但是,對於這些摩肩接踵的求助者,千萬不可掉以輕心。由於你特殊的社會地位,這些人中有些是想借你的大旗辦自己的事,借點光,沾點油水,他們把你當救世主頂禮膜拜;有些人是借你的威信來開路,他們把你當做擋箭牌或者叫清道夫;更有少數人,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經常會借虎皮作大旗,采取兩麵手法,借你之威,幹你沒想到的事……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所以,當有人求你出麵說句話、表個態時,你一定要對他的要求善加分析,當有的人借你的話、你的態度去指手畫腳,“挾天子以令諸侯”時,你可要加以防範,別稀裏糊塗地成了被借去打“鬼”的鍾馗。

“借鍾馗打鬼”是毛澤東根據一個神話傳說而概括提煉的。據沈括《夢溪筆談》載:唐明皇於病時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正吃之。唐明皇上前問他姓名身世,那大鬼答曰:名叫鍾馗,生前曾應試舉,因奸臣從中作祟未中,並被害,因此決心死後消滅天下妖孽,鏟除世間不平事。唐明皇醒後,遂命畫工吳道子將鍾馗繪成圖像。舊時端午節、除夕等多懸掛鍾馗像於家門,謂打鬼和驅除邪祟,鍾馗遂成中國普通百姓正義之神。

借鍾馗打鬼,其核心思想是一個“借”字,喻借別人的力量去行自己之事,但目的與企圖則大相徑庭。在中國曆史上一些賢臣名將為了做成某些好事,造福於人民,常常不得不假借皇權的名義或力量;一些奸佞賊臣,為了自己的高官厚祿,也常常假借皇權的名義或力量結黨營私,消滅異己,陷害忠良,幹盡壞事。

《戰國策·魏策》和《韓非子·說林》詳細地記載了周躁、宮他借國王之名謀取職位的故事,哪怕是現在也很有影響,值得我們每個人,尤其是掌握一定權力的領導或處於企業高層的官員們借鑒。在工作中,尤其是在處理人事問題時,切不可偏聽偏信,借威於小人,壞了風氣,擾亂秩序。

周躁本是魏國一個無名之士,他到齊國去訪朋友宮他,請宮他幫忙謀一個職位。周躁說,請齊王派我做特使訪魏,我將說服魏國與齊國友睦。宮他考慮了一下,認為這樣對齊王說不妥。因為一個在魏國吃不開的人,齊王也未必能看上,不如說成你在魏國是有影響力的,這樣齊王才會任用你。然後你又用齊對你的重用作為資本,到魏王麵前,魏王一看齊王重用你,魏王為了急奪人才,就會更重用你。

這是一個拉虎皮作大旗,借別人之威抬高自己,來回放大,建立形象的狐假虎威之計。

在人生道路上,不管幹什麼事業,都要與各種人相處,尤其作為領導者,就要善於辨奸識忠,能從自己身邊人的言行舉動中辨識忠奸。否則,被虛假的現象所迷惑,良莠不識,就會無意中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悔之莫及。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借助領導的名義去損公肥私;有的借助領導的威信去跑官、要官,以占據重要職務;有的人在競爭過程中,“挾天子以令諸侯”,凡是與自己“對路”的人,一有機會就在領導麵前極盡誇獎吹噓之能事,凡與自己“背道而馳”的人,千方百計尋找機會在領導麵前打擊誣陷,在單位時時刻刻把自己置身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借領導之威行自己之事,搞得烏煙瘴氣。

因此,作為領導者,千萬要防範這些人。而防範此類人,重要的一條便是自身講原則,要用分析的眼光看待事物和人。

大凡被當槍使的人,都有其這樣或那樣的致命弱點。或分析能力不夠,辨別是非的本領較差,或抵製力較差,這些人往往處於被動地位。那些處於主動地位的人(“借槍”的人)往往躲在暗處,操縱或者指揮這些“當槍的人”按他們預定的指令去執行每一個程序,其結果往往是“借槍”的人借“當槍的人”的手和嘴,去辦他們極其想辦而不便拋頭露麵的事,說極其想說而不便站在明處去說的話,找個替身去衝鋒陷陣,既能保護自己,又能達到目的,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