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長者、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更是女孩善良、愛心的體現,孝順的女孩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
然而,這種美德在目前的一些獨生子女身上卻很少能夠體現出來,而另外一些現象幾乎在每個家裏都可以看得到,比如:當一家人吃過飯之後,孩子推開碗筷就去看電視或是出去玩,而父母卻要為她收拾碗筷;當家裏有什麼好吃的東西時,父母總是會讓孩子先吃,而孩子卻很少會請父母先吃;如果孩子有一點不舒服,父母馬上就會很著急地帶她去看病,而當父母有病的時候,孩子卻很少過問,更別提為父母做一些家務事了。
其實,孩子的這種行為大多是由於父母的教育不當造成的。孩子要麼無視父母的愛和嗬護,要麼就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放在了拚搏進取上,而完全想不到要回報給父母以愛和孝順。
女孩通常都比男孩更能體會父母的愛心。因此,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地激發女孩善良的天性和嗬護父母的本能,培養她們的孝順之心。
希希是爺爺奶奶的“掌上明珠”,是爸爸媽媽的希望所在。家人對她傾注了濃濃的愛,卻從不嬌慣她,而是注意讓她在享受愛的溫馨之中,培養起對家人、對他人、對生活的美好感情,從接受大家的愛當中學會愛大家。
在祖孫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中,隻要用心,就更容易培養起關照老人的習慣。每逢家人吃水果,爺爺奶奶就說:“看希希怎麼分?”她每次都是把大的給了爺爺奶奶,自己留小的。有時爸爸媽媽給希希買來小食品,她也是主動地讓爺爺奶奶、媽媽爸爸嚐一嚐。每逢節假日家人聚餐時,都等爺爺奶奶長輩人入座後,她才上桌。遇到好吃的東西,她也學著大人的樣子,多往爺爺奶奶的碗裏夾。
那時,每逢節假日,希希的爸爸媽媽常帶著她去看姥爺、姥姥。在她能走路的時候,爸爸媽媽就盡量讓她自己走。實在累了,爸爸媽媽才背她走一段,邊走邊問她:“等爸爸媽媽年齡大了,走不動時,你能背我們嗎?”每次希希都痛快地說:“能!”有時,看父母背她走得吃力,她便主動要求下來自己走。一次去江邊玩,由於天熱,一動全身出汗,她無論如何也不讓爸爸背她走,自己走得滿臉通紅。路上行人見了,都覺得這個小孩挺懂事,那時的希希還不到3歲。
父母都應該像希希的爸爸媽媽一樣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孝順父母的品質,要讓孩子明白自己與父母的關係,知道父母是長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他們為了自己做出了很多犧牲,隻有如此,孩子才會更愛自己的父母,也願意用自己的行動回報父母。
孩子孝敬父母並不是自然而然就會發生的事情,也是要通過父母的培養和教育才會產生的。那麼,父母要怎麼做才能培養出一個具有孝心的孩子呢?
1、要讓孩子理解父母的愛心,懂得父母的辛苦父母對孩子都是千種照顧、萬般嗬護,但父母也要讓孩子了解父母為她所做的一切,讓孩子了解父母養育她付出的辛苦勞動。隻有這樣,孩子才會將父母的愛用加倍的孝順回報給父母。
2、父母要用行動為孩子做出最好的榜樣想要孩子具有孝心,做父母的首先要尊重和孝順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經常利用空閑時間帶孩子看望自己的父母,幫助自己的父母做一些家務;還可以經常把自己努力學習、鑽研業務的成功向父母回報,與父母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這些都是孩子孝心養成過程中最好的榜樣。
3、要從生活小事入手訓練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父母要從平時生活的一點一滴小事入手培養孩子。如:當爸爸下班回來,教育孩子說:“爸爸,您辛苦了,我給您拿拖鞋!”等爸爸換完拖鞋,再及時提醒孩子給爸爸端杯水。吃飯時,爸爸沒回來,要提醒她給爸爸留飯或耐心等待爸爸。當她學著要給父母做一點事時,哪怕是給媽媽倒杯茶、給爸爸拿支筆,父母都應該給予鼓勵。在這種和睦的家庭氣氛中,孩子對父母的孝心就會自然養成。
4、向孩子推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果隻對自己的父母孝順,那麼,就很難說有真正的愛心,而且在涉及自己的私利時,即使麵對自己的父母,也容易產生不孝之情。因此,在培養孩子的孝心時,一定要注重推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
教會孩子孝順父母,其實不隻是為了父母,更多的還是為了孩子。一個懂得孝順父母的孩子在進入社會後,不管是在為人還是處事方麵,都要比無孝心的人更容易受大家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