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大禹謨》說:“滿招損,謙受益。”謙虛是一種可貴的人格修養,同時也是一種踏踏實實的學習作風。人必須學會謙虛。不能謙虛的人往往是弱者,而很多強者一般都是虛懷若穀的。
某公司一個重要部門的經理要離職了,董事長決定要找一位德才兼備的人來接替這個位置,但連續來應征的幾個人都沒有通過董事長的“考試”。
有一天,一位年輕的博士前來應征,董事長通知他淩晨三點去他家考試。這位青年於淩晨三點就去按董事長家的鈴,因為未見人來應門,就一直等到八點鍾。最後,董事長才開了門。
進門後董事長問他:“你會寫字嗎?”
年輕人說:“會。”
董事長拿出一張白紙說:“請你寫一個白色的‘白’字。”
他寫完了,還沒等到下一題出來,他就疑惑地問:“就這樣嗎?”
董事長平靜地看著他,回答說:“對!考完了!”
年輕人覺得很奇怪,這算是哪門子的考試啊?
第二天,董事長在董事會上宣布,該名年輕人通過了考試,而且是一項嚴格的考試!
他說明:“一個這麼年輕的博士,他的聰明與學問一定不是問題,所以我考其他更難的。”他接著說:“首先,我考他犧牲的精神,我要他犧牲睡眠,半夜三點鍾來參加公司的應考,他做到了;我又考他的忍耐,要他空等五個小時,他也做到了;我又考他的脾氣,看他是否能夠不發火,他也做到了;最後,我考他的謙虛,我考博士五歲小孩都會寫的字,他也肯寫。一個人已有了博士學位,又有犧牲的精神、忍耐、好脾氣、謙虛,這樣德才兼備的人,還有什麼好挑剔的呢?所以,我決定錄用他!”
這位年輕的博士憑借著謙虛的態度,得到了董事長的賞識,獲得了心儀的工作。這說明懂得謙虛的人才明白成功的真正來源。但是,現在生活中,一些孩子特別是聰明的孩子很容易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導致成績下降。
在常人眼裏,奇奇確實比較優秀:10歲時,她獲得了全市少年兒童歌詠比賽的一等獎,12歲時就在《小學生月刊》上發表了她的處女作。進入初中後,各科成績均處於年級的前10名。
可奇奇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不懂得謙虛。每當別人誇她的時候,她都喜歡在其他同學麵前炫耀。由於不懂得謙虛,進入初二後,媽媽發現奇奇的成績已漸漸下降。對此,媽媽和她交流過許多次,叫她別掉以輕心,不要老以為自己聰明,就放鬆了對自己的約束。可奇奇卻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總以為自己的根底紮實,隻要稍微努力就可以趕上去……
老師也常和奇奇媽媽說,奇奇在學校裏隻喜歡和成績好的孩子交往,對成績不好的同學,連話都不想和他們說。然而,就在去年期末考試的時候,奇奇由於複習不足,對自己估計過高,結果好幾科考得一塌糊塗。
媽媽並不擔心孩子的成績,她最擔心的是,如果女兒不懂得謙虛,那麼所有的光芒都將在“驕傲自滿”的陰影中消失。古時候,那個聰明絕頂的仲永,不就是因為不思進取,最後淪落成了一個對社會沒有任何價值的人嗎?
媽媽不想讓孩子重蹈古人的覆轍,可又不知該如何教育她,才能使她慢慢變得謙虛起來。因為女兒從小就生活在一片讚揚聲中,要想改變她的這種認識,是有一定難度的。
奇奇不能謙虛地對待父母和老師的表揚,滋長了驕傲情緒,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所以,當孩子對自己的某些特長或成績引以為傲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提醒孩子,任何成績的取得隻是階段性的、局部的,隻能作為一個起點。知識是無邊的海洋,如果一時一事領先就忘乎所以,恰恰是知識不夠、眼界不寬的表現。
父母應該讓孩子認識到驕傲是自己健康成長的絆腳石,努力把孩子培養成為在取得成績後仍能保持謙虛奮進的人。
1、多鼓勵鞭策孩子對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哪怕是很微小的進步,也要給予適度的表揚,使孩子對自己充滿自信,同時也要提醒孩子,不要驕傲自滿,要不斷進步,不斷進取。隻有一邊鼓勵她,一邊鞭策她,才可以使她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不斷地加以改正,不斷地進行彌補。
2、不要讓孩子驕傲懈怠孩子產生驕傲往往源於自己某方麵的特長和優勢,父母應該先分析這種驕傲的基礎:是學習成績比較好,還是有某方麵的藝術潛質什麼的。然後,應讓孩子認識到,她身上的這種優勢隻不過限定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放在一個更大範圍就會失去這種優勢。正確的態度應該是積極進取,而不是驕傲懈怠,同時應該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
3、不要讓孩子忘記別人的幫助父母要教育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確實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但也離不開家長的培養、老師的教誨和同學的幫助。
真正的謙虛是最高的美德,即一切美德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