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乃牧:文學是人類的心聲表達,而雜誌隻是這心聲傳播的載體,由貝殼、青銅到竹簡到紙的出現,文學的功用是一貫的,變化的是載體。在電子信息高度發展的今天,紙質雜誌正在失去她曾經輝煌的統治地位已是不爭的事實,文學恒久遠,雜誌(紙質)必將滅亡。
老河:所有的討論藐似有點脫題,我認為:過去的文學雜誌是為文學服務的,很純粹;而現在,文學被迫為文學雜誌而服務,那怕塗上一臉俗豔的脂粉亦在所不惜;未來,不管文學還是雜誌,其命運其實完全掌握在讀者手裏,或許返璞歸真,或許皆走向妓女般道路,為了取悅顧客不惜出賣本質……
思齊:就過去而言,文學與文學雜誌就像一對患難夫妻,相遇而必然相依,而讀者在其中便是最大的感情施舍者與靈魂解脫者;今天而言,文學與文學雜誌就似一對小情人,若即若離,這個時候,讀者期待的不是伉儷情深,而是人人喊打的小三。
曹百新:緊箍咒時時念動,文學雜誌可能也會如電視劇一樣,鋪天蓋地抗日去。能博讀者會心一笑,亦屬成功。
老河:不光任何時候,也不管文學還是雜誌,出路都在讀者手裏。文學或可默默堅持自己的本質,隻要作者耐得住寂寞,但雜誌,必須擁有自己的利益,這個利益來自讀者圈。沒有市場隻有消亡!
麥乃牧:網絡發展的趨勢不可擋,必將成為文學主要的傳播途徑和載體,現在的小學生都迷上了電子書,除了老師攤派的書籍雜誌外,很少有人主動地去訂閱雜誌購買文學書籍了,這就是現實,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一種更好更便於閱讀的電子雜誌必將取代紙質雜誌。
白夜:純文學無法走向市場,以讀者市場的觀點衡量不免偏頗。曆史並不罕見。文學雜誌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麵對現實。完全市場化的結果,就是純文學本身的變質——個人認為,純文學將在很長時間內不死不活,除了淡定沒有更好的方式。但雜誌不會離開市場,無論是吃補貼或者其他。正如政府不得不掏錢養活救火隊一樣。
曹百新:純文學與市場並不矛盾,隻是缺少了巨匠的營銷。我們的純文學可能停留在有價無市的尷尬境界,如全民真正把修養文化當做攀比的奢侈品,那文學和文學雜誌的春天才會來臨。
白夜:你這話等於沒說,就算有巨匠,曆史上也不乏窮困潦倒的。純文學意味者一定的尺度很深度,而這不一定和讀者以及市場契合,這是似是而非的觀點,百新是脫離純文學這個概念的內涵外延,而討論它的市場價值,不是真正的正確的觀點。
曹百新:我說的巨匠不是文學方麵的,他應該是像總設計師一般的引領者。
白夜:那就是說所有的雜誌都必須是一流的運作者,而且能夠改變純文學不景氣的全球性的問題,不可能!人家有這個才能去賣茅台酒了,不會幫你賣文章的,所以百新把寶壓在營銷人員的素質上不可靠。
泰安白春玲:隻要文學在,文學雜誌就在。無論現在還是未來。因為,網絡替代不了讀書的樂趣。一本好的文學讀物,你可以隨時都能拿來閱讀。在睡前,抑或出差的火車上。
老河:討論已完全脫題,需冷靜。
(節選部分內容,詳情討論見:http://t.qq.com/p/t/6499。以上嘉賓的觀點與雜誌社立場無關,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