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彩紛呈的芭蕾盛宴(3 / 3)

在《天鵝湖》的劇情中,小醜是王子的朋友,也是我們觀眾的寵兒,更是整部舞劇的快樂源泉;他通常會由那種論形象和個頭,不夠王子的級別,但論技術和表演,卻勝過王子一籌的男演員擔任,因此,總能贏得比王子次數更多的掌聲!在馬林斯基芭團的這部《天鵝湖》中,跳小醜的舞者叫阿列克謝 ·涅德維迦(Alexey Nedviga),他已跳到了領舞的級別,動作輕快敏捷,並且擅長表演,雖然沒有名正言順的大段舞蹈,但各種“跳、轉、翻”的動作卻非常抓人眼球。需要說明的是,扮演小醜的完成的這個“二位旁腿轉”,是古典芭蕾男子技術中難度最大的之一,通常能轉 16圈便為達標,而他翻一番還多一個的超常發揮則讓我們大飽眼福!因此,他即使在用“單腿跪”收尾時,重心稍有不穩,也沒有減少觀眾給他的掌聲!

第二幕發生在“天鵝湖畔”,是為全劇點題的核心部分,因此,俄羅斯編導大師列夫 ·伊萬諾夫 1895年為白天鵝們編排的,也是最能表現芭蕾詩意本質的全部舞段都在此得到了展示:

首先是讓整個芭團充分“亮隊伍”的《天鵝大群舞》。當24位白天鵝紛紛登場,並且走進了 4×6=24的隊形時,全場觀眾隨著舞者們一浪接一浪的舞蹈構圖,報以熱烈的掌聲!這些群舞演員普遍年輕,一眼看去,賞心悅目,而天津大劇院觀眾席的特點是坡度較大,前排不擋後排的視線,因此,我們無論坐在哪一排,都用不著拉長脖子,就能看到每個群舞演員的動作。

接著是深受各國觀眾青睞的《四小天鵝舞》。老柴的這段音樂不僅迸發著童心童趣的俏皮,而且擁有著個性鮮明的旋律,因此,隻要樂隊一奏響它,觀眾們就會不等舞者們出場,便報以熱烈的掌聲。馬林斯基劇院芭團的這段《四小天鵝舞》堪稱樣板,尤其是動作和感覺的整齊劃一,無人能與它相比,但個頭偏高則是明顯的不足!或許舞者的個頭如果太小,會無法勝任其它劇目?

然後是最能展示修長線條與磅礴大氣的《四大天鵝舞》。四位大個頭的女舞者從舞台的四個角出發,向著同一個圓心翩遷飛舞,其輕盈飄逸的動感讓我想起了最早在腳尖上跳舞的法國芭蕾舞劇《仙女》,其拋物線般的軌跡則再次證明了“芭蕾是線的藝術”這個結論。但許多芭團會因為找不出四位大個頭且同樣高的女舞者,所以,隻能改跳“三大天鵝”,甚至“兩大天鵝”,而人才濟濟的馬林斯基劇院芭團是用不著為此著急的。

“雙人舞”模式的形成,代表著俄羅斯古典芭蕾時期的最高成就,並被譽為傳統芭蕾舞劇中的“鑽石與美酒”。它的基本特征是 ABA的三段式,其中的 A段總是男女明星的雙人合舞, B段則是他們分別炫技的獨舞。在《天鵝湖》中,經典的雙人舞分別有第二幕的《白天鵝雙人舞》和第三幕的《黑天鵝雙人舞》;其中的《白天鵝雙人舞》屬於“內行看門道”的雙人舞,而這裏的“門道”有三點——第一點是此刻的故事:公主和王子就是在這段雙人舞中一見鍾情,並且海誓山盟的,因此,需要我們細心去體驗兩人之間那種相見恨晚的感情;第二點是此刻的音樂:小提琴演奏的是公主的主題,豎琴演奏的是王子的主題,而隨後的合奏則表現出了兩人的心心相映,因此,需要我們特別安靜地去聆聽兩支旋律之間那種如泣如訴的柔情;第三點是此刻的舞蹈:需要我們特別用心去觀看男女舞者之間的配合默契,以及他們同音樂之間的水乳交融。

《黑天鵝雙人舞》屬於“外行看熱鬧”的舞段,這裏的“熱鬧”也有三點:第一點是要了解黑天鵝的身份——她是惡魔的女兒,而她的出場則是按其父的旨意,裝扮成白天鵝,騙取王子的愛情,以便使白天鵝無法還原為人形;第二點是她要完成的 32個“揮鞭轉”,是古典芭蕾女子技巧中難度最大的,因此,總能贏得各國觀眾時間最長的掌聲!第三點是王子在這個舞段中的“二位旁腿轉”,也曆來是各國觀眾拍手叫好的高難技巧。

洛帕特金娜果然是位經驗豐富的表演家,她在二幕的表演中,顯然是有意識地保存了體力的,因為畢竟是 40歲的“高齡”了!在幕間休息了 25分鍾之後,她在第三幕中一登台便精神抖擻起來,眼睛裏甚至噴射出唯黑天鵝獨有的奸詐之火,並且保質保量地完成了 32個“揮鞭轉”,讓我鬆了一口氣。但扮演王子的伊萬琴科卻將法定的“二位旁腿轉”改成了“拉腿蹦子大圓場”,一開始讓我非常失望,但他如離弦之箭般的飛奔中,既有高度,又有力度,兩腿還能在空中拉成一條直線,很快就讓我產生了驚喜,並且意識到,這樣的改動避免了與小醜在第一幕中的“二位旁腿轉”發生重複。

俄羅斯古典芭蕾時期的第二大成就,是形成了“性格舞”的模式。所謂“性格舞”,就是把不同國家的民間舞加工提煉之後,搬上芭蕾舞台的舞蹈,其基本功能是為整部芭蕾舞劇渲染喜慶色彩、豐富動作語彙。在世界各國芭團的《天鵝湖》中,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四段性格舞:意大利的《拿波裏舞》、匈牙利的《恰爾達什舞》、波蘭的《馬祖卡舞》和西班牙的《鬥牛士舞》,但先後的順序會稍作調整;相比之下,馬林斯基芭團的這四段性格舞跳得更加風格迥異、酣暢淋漓一些。

評說完了王子、教師、公主、小醜和諸位天鵝們,還有惡魔這個舉足輕重的角色必須單獨加以點評!在劇情中,他是個蝙蝠精,更是整個“善惡”之爭中“惡”的代表。在有些舞團的《天鵝湖》中,惡魔常由即將退休的老演員擔任,因此,他們隻能做些比比劃劃的啞劇表演,而在馬林斯基芭團的這部《天鵝湖》中,惡魔則是由領舞演員安德烈 ·葉爾馬科夫( Andrey Emakov)擔任的,因此,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既能演戲,又能跳舞的惡魔。

感謝天津大劇院為馬林斯基芭團主辦的這次訪華演出,為我解決了一個疑惑多年的重要問題:在第四幕的白天鵝群舞中,那八隻刺眼的黑天鵝究竟是何方神聖?盡管我一直覺得她們應該是惡魔派來,與其黑天鵝女兒作伴,甚至為她幫凶的,但卻從文獻上找不到任何根據!好在該團這次演出的節目單上,清楚地提供了這樣的文字:“王子齊格弗裏德向奧傑塔奔跑而來,請求她的寬恕,並再次向她表達了忠貞不渝的愛情。惡魔暴怒,他召喚來一群黑天鵝,並且命令她們把奧傑塔和王子分開。”

有趣的是,我在用高倍望遠鏡觀看她們穿插在白天鵝群舞中的表演時發現,她們中間,居然沒有一個按照惡魔的旨意,充當麵目猙獰的幫凶的!《天鵝湖》“以舞為主,以劇為輔”的特征,由此可見一斑!

歐建平: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