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我區的減排標準跟國家要求相比是更嚴格了還是較為寬鬆?
安:“十二五”期間,國家要求30萬噸以上燃煤機組和4000噸/日水泥熟料生產線實施脫硝。經我們調研,全區20萬千瓦機組32台,2010年排放氮氧化物9.4萬噸,占全區總排放量的11.8%;全區4000噸/日以上水泥生產線共20條,2010年氮氧化物排放量2萬噸,占水泥行業排放量的49%,2000噸/日以上水泥生產線19條,2010年氮氧化物排放量1.6萬噸,占水泥行業排放量的39%,因此,我區提出的標準要嚴於國家的減排要求。
記者:最近,環境質量問題引起公眾的極大關注,我區的環境質量狀況如何?
安:2011前三季度,全區15個監測城市空氣質量總體為良好,優良天數平均為256.2天,占監測天數的94.3%。赤峰、烏海(海勃灣區)、錫林浩特空氣質量為三級(輕汙染)。與上年同期相比,空氣質量良好的城市比例和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都有所下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平均濃度較上年同期都有所增加。全區重點監測的40條河流64個斷麵,水質總體評價為輕度汙染,Ⅰ-Ⅲ類斷麵比例為64.1%,比上年同期下降0.4個百分點。國家考核的17個斷麵,除西遼河的白市、飲馬河的四城窪斷麵斷流外,其它15個斷麵高錳酸鹽指數濃度均達到國家水質目標,達標率為100%。主要城市飲用水質保持穩定。
記者:自治區環保廳在環保能力建設方麵在“十二五”時期有什麼舉措?
安:環保能力建設是“十二五”規劃和建設的重點之一。自治區環保廳一方麵積極爭取中央資金支持,另一方麵積極協調本級財政。2011年共爭取中央資金47263萬元,其中,能力建設資金7879萬元,汙染防治資金35758萬元,其他資金3626萬元。自治區本級分兩批安排排汙費專項資金46533.5萬元,其中,第一批資金共安排35533.5萬元,包括能力建設項目105個23613.5萬元,對旗縣監測執法業務用房、汽車尾氣監測、在線監控市縣網絡等12類項目加大了支持力度。安排汙染防治項目82個11920萬元;第二批資金共11000萬元,全部用於30萬千瓦以上電廠的脫硝項目。
記者:我區在環境保護方麵目前存在什麼主要問題和困難?
安: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汙染物減排難度不斷加大。二是項目“未批先建”問題屢禁不止。三是汙染防治的任務依然艱巨。四是環保能力建設亟需加強。
記者:2012年我區環保工作的要點是哪些?
安:總的思路是,堅持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堅持“在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的原則,紮實推進汙染減排,加大重點流域區域和重金屬汙染防治力度,完成7項考核指標。嚴格環境執法監督,重點解決影響可持續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優化服務,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努力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探索具有內蒙古特色的生態文明發展之路。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麵的工作,一是繼續推進汙染減排工作。二是紮實做好重金屬汙染綜合防治工作。三是切實加強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四是規範下放環評審批權,把好環評審批關。五是繼續加大能力建設力度。六是嚴格環境執法監督,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