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全麵選擇的人生(3 / 3)

讓“可能性”開放花朵

據說,在正常人的頭腦中,一般每天要湧泉般產生出各種想法和思索達一萬個以上。我們應該選擇哪種想法?選擇的標準又是什麼?

人們的想法雖然很多,但對其後的分析歸納起來不外是“可能”和“不可能”。比如,關於人生的道路,人們麵臨著五條可供選擇的道路:一是克服艱難險阻、充分發揮自己光和熱的開拓之路;二是迂回曲折地實現人生目的的智取之路;三是隨大流的從眾之路;四是回避矛盾、逃避現實的逃避之路;五是悲觀失望、采用自殺來解決矛盾的短命之路。如果仔細分析一下,人們已經走過和將來可能繼續選擇這五條道路的原因,就會看出主要是可能和不可能的思索在起作用,選擇開拓之路的人主要是采用積極地開發自己潛在的可能性思考,而那些把精力消耗在不可能思索上的人則容易選擇逃避之路、短命之路和從眾之路。

所謂可能性思索,是指在分析問題時選好基準,把積極因素從消極因素中分離出來的訓練。

進行可能性思索的人,無論對什麼樣的主意浮現出來時,都不過低估計那個主意的價值,而是設法積極地確認其含有可能性的程度,如含有可能性,他們就隨時準備把那些主意付諸行動。而不可能思索是指在分析問題時不知不覺對隱含的可能性持消極反應的態度。他們低估自己的每一個主意,尋找其不可能實行的理由,用各種理由去抑製,去堵塞好主意的產生和發展。“不可能思索”實際上是一種精神自殺,它使人在困難中喪失信心,在逆境中悲觀失望。而“可能性思索”會給人以力量,很多人藉助這樣的思索克服了不可想像的困難,跨越了人生的不幸。高爾夫球手哈根在一次比賽的高潮時,不幸發生嚴重的致命車禍。很少人認為他有再度參加大賽的可能。但哈根具有一種能使他克服這種可怕遭遇的信心。他抓住每一個“可能性”並實現這些可能性,因之不但回到了高爾夫球場,而且還贏得了冠軍。美國綠灣職業足球隊的克拉馬利,曾做過頸椎手術,在足踝骨折的情況下參加了一場劇烈的比賽,他被一根大木片刺穿過腹部,一隻眼睛患了角膜分離,且受到過槍傷。有一次,一輛時速百公裏的車子撞上了他,並輾過克拉馬利的身體,但他毫不畏縮地實現了他每一個在別人看起來不可能的“可能性”,結果不但重新回到足球場且能和全體隊員一起把對方打得落花流水……

“可能性”是具有能產生創造性作用的自然動力的心理狀態,它能重新喚醒你埋藏起來的夢……它會喚起一般高昂的力量,讓熱情的火花飛濺,讓微弱的火苗燃成熊熊烈焰。那麼,怎麼樣才能使“可能性”開花結果呢?首先,不要因為有缺點、不具備必要的條件、不可能實現或可能會失敗而排斥可能性。須知不管多麼好的主意,都會存在不足之處;大凡所有了不起的主意,在它最初誕生時的一刻都曾被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而且一切有價值的主意都有失敗的可能。隻有追求完美,不斷創造條件,並代之以冒險和嚐試,才能使自身潛在的可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其次,不要因為已經作了決定、不合乎規定或違反自己的處世原則而排斥可能性。決定、規定、處世原則一般是要遵守的,但要學會順應形勢,做適當地調整,善於運用它們,駕馭它們,保持抓住時機的緊迫感和可利用資源的時間限度內兩者間的平衡,以取得更大的成績。最後,不要以為自己無名望,或已經有名望,成功已成“定局”而排斥可能性。那種不怎麼把名望放在心上的人,常能做出驚人的創舉。那些已獲得名望,或者看到成功已成“定局”便高枕無憂、“見好就收”不戰而退者,往往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如果怕人說:“不自量力”,或者為了一個“謙虛”的桂冠,寧願拿成功去換失敗,用高業績去換低業績,那實在是最大的愚昧。

學會必要的放棄

記得有位哲人說過,在你得到什麼的同時,你其實也在失去。

同樣,你在選擇什麼的同時,你其實也在放棄。選擇前,我們麵對無窮多的可能,但當你選擇時,你就必須放棄。一個人隻能選擇一種生活,盡可能豐富的人生也隻是一種人生。放棄是必要的,人通過選擇也通過放棄而成長。美國女作家、精神病分析心理學家茱蒂安·維爾斯特在其《必要的喪失》一書中指出:“喪失是我們為生活付的代價。”喪失是成長的開始……我們人生的路途由喪失鋪築而成。她認為,假如我們學會了放棄完美的友誼、婚姻、孩子和家庭生活的理想幻象,放棄了對絕對庇護和絕對安全的幻想,那我們將在這種放棄——必要的喪失中蘇醒。茱蒂安寫道:“隨著我們俯就於被禁止和不能實現的事物,我們變成了有道德、有責任感的成人自我,我們在必要的限度內發現了我們的自由和抉擇。”意識到這些後,我們就會自覺地為平衡聯結願望與分離的自由的願望做出努力。

追求完美與恐懼喪失是幼稚的。一個人有熱烈而豐富的人生追求是幸福的,但如果看作家寫小說容易出名,便去埋頭於小說創作;看從政升官快,便又去走門子往上爬。什麼都想做,什麼都不想放棄,結果什麼也做不好。一個人喜歡社交,什麼活動都想參加,諸事都想參與……為了表現自己有本事,對別人的要求有求必應,並為此被弄得應接不暇,也將是一種災難……在生活中添置適當的家具、衣物,不但能增添生活樂趣,也能節約一部分時間,但有的人購物成癖,根本不考慮是否需要,每到一地,就往百貨商店鑽,忙於添置家當,就會因需要定期保養和維修花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好的電影、電視、書籍,不但能陶冶人的情操,也使人輕鬆、愉快,但如果對電影、電視、書籍“凡新必看”,以“先睹為快”,甚至盲目地坐在電視機前,看個沒完沒了,一直看到“預告明天節目”,不但收獲不大,而且會浪費大量的時間。

理解人生的核心,就是理解我們該如何對待放棄。當我們選擇為某種事業奮鬥時,就要有諸多的放棄,一位史學家說過,治學要下“二冷”的決心,一是要坐冷板凳,二是要吃冷豬肉……意思是告誡人們要擺脫患得患失的思想,不能計較當前名利。否則,把許多寶貴時間花在“湊熱鬧”,跑“外交”上,拋頭露麵的事生怕落後,到頭來既荒廢了學業,又浪費了時間……許多成功者的事例說明,物欲的貪求愈小,生命的爆發力愈大;名勢的追逐越小,靈魂可達到的地方越多;放棄身外之物的鑽營,才能使自身潛在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發揮。

一位著名的哲學家說過:“在人類所犯的愚蠢的錯誤中,最常見的一個就是他們常常忘記他們所應該做的事情是什麼。”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對不應該做的和暫時不應該做的事來個“放棄”,或“暫時放棄”,實在是人生選擇中的一個重要法則。

測試你的“選擇商”

有一位記者問著名導演史蜀君:“你覺得在第一次獨立導演中,什麼是最大的困難?”史蜀君沉思片刻回答:“選擇!選擇是最大的困難。有時需要完全頂住,有時需要全部推翻,是成功還是失敗,這一切取決於選擇。”

這實在是來自生活的真知灼見。一方麵是因為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充分利用社會向他們提供的機會,特別是年輕人往往對自己應該采取的行動感到困惑不解,不敢選擇或不會選擇。另一方麵又由於我們生活在向著多樣化和多元化發展的社會裏,因而人們的生活需要也是多種多樣的,但人的精力和智力又是有限的,如果有多個目標而不會選擇最佳目標,必然相互幹擾甚至造成哪項也完不成的危險。因此,隻有成功的選擇,才能有成功的人生。

那麼,你會選擇嗎?或者為了提高你的選擇能力是否還有事情需要做呢?為了幫助你確定和提高你的選擇能力,我們設計了一種特殊的測驗,我們把它稱之為“選擇商測驗”。與智商測驗不同,選擇商的測驗可以由你來控製:在你成年或者人生經驗豐富以後,選擇商能夠大大升高。因此,不要把你的選擇商看成是你的選擇能力的靜態測定,而應看成是一種指示物,它告訴你應該做些什麼提高你的選擇能力。

1.你一直有著相當明確的生活目標嗎?

2.你一直有著相當明確的事業目標嗎?

3.你能盡可能客觀地評價你自己嗎?

4.在所選擇的領域中有特殊才能嗎?

5.你重視自我發展嗎?

6.你按照自己的標準去追求有價值的目標嗎?

7.你敢於追求新思想、敢於冒險、敢於碰運氣嗎?

8.你能不以貶義詞描述自己嗎?

9.你擺脫了事事依賴別人的思想嗎?

10.你不特別需要別人的讚許嗎?

11.你能控製自己的情感嗎?

12.你會積極地承受失敗嗎?

13.你認為真正的幸福不在乎是否取得成功,而在於通往成功的奮鬥之中嗎?

14.你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有客觀的認識嗎?

15.你在選擇人生目標時能否把為社會做貢獻和有利於自我潛能的發揮統一起來?

根據上麵的十五個問題,你可以衡量自己的選擇能力。盡可能客觀地回答這些問題,以此來評價和估量你自己。肯定的答複表明你有很高的選擇能力,否定的答複表明你這些方麵需要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