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件事上,旦諾先生充分顯示他並不是一味堅持的人,他的堅持,隻是一種手段,用來壓製屬下的越軌行為,但卻沒有用它來欺騙自己。所以當他聽見對方的理由充足時,立刻自動把他的“堅持”取消。
從另一方麵說來,那位青年校員的未遭訓斥,也是因為他的更改動機,並非隻為了取巧、偷懶等因素,而是完全為了報館著想。他當初明知這樣做不但對自己一無益處,反而也許會遭主筆嚴斥,但他仍舊本著良心去做。結果他獲得獎譽,就理所當然。
步步為營
當你覺得判斷還沒有十分妥當時,寧可稍待時日,多多考慮,切勿草率從事。——這是使你“判斷”百無一失的第二個法則。
在等待決定的時日中切勿憂慮傷感,所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再多搜集一些有助你決定的實際資料。在參考一些有助你決定的先例。你所搜集和參考者愈多,你的決定也愈見正確。
你決定的快慢,必須任憑事實自己去取決,萬勿在事實還未允許你決定之前,便急躁不安,草率從事。
有許多場合,常常使我們發覺自己過去的見解完全錯誤。尤其是當你的情感受到刺激,或你的見解動機旨是由於一樁無關緊要的小事時。
美國著名化學家李脫有一次若不是他在決定行動之前等待了一會兒,幾乎因此鑄下一個大錯……
他說:“當我獨力經營了幾年化學工業後,有一次,忽然賠了一大批本錢,幾乎把我年來辛勤經營所得完全付諸東流。當時我真是懊喪萬分,寢食俱廢。我覺得經營這樁事業是永無希望了,準備從頭開始,做個小職員。”
“於是當天下午我就開始整理幾年來辛苦經營的事業,把許多平日視為一刻不能分離的東西都一一束置高閣……”
“但是就在這時,一位曾經聘我為職員的經理先生來看我。便將自己的煩惱告訴他。他聽了似乎有些不解,但卻從懷中掏出表,說:”現在已是晚餐時間了,讓我們吃完晚飯再談這事吧!
“他領我到他創辦的俱樂部,點幾樣美味可口的菜肴,席間兩人暢所欲言,吃得十分高興。頓時,所有的煩惱都消失的無影無蹤。”
“後來那位經理問我剛才究竟有何煩惱。‘沒有什麼事’我說,那不過是我一時的感情衝動吧。”
“晚餐歸來後,我舒服地睡了一晚。第二天醒來,立刻覺得神清氯爽,精神振作。想起昨天一場無謂的胡鬧,反而覺得十分好笑。從那天起我決定仍舊從事我的工作,決不因任何阻力將它放棄。這個事件給了我一個極寶貴的經驗,就是當一個人的精神受到刺激或感到饑餓疲乏等不適時,千萬不要決定任何事。因為那時你至少失去了一半的判斷力,如果草率決定,事後一定會覺得後悔不已。”
所以當你決定一件不好的事情之前,最好先問問自己:身體上是否不適?心中是否煩悶?如果覺得確實身心不安,最好去吃一頓豐盛的美餐,舒舒服服地睡一晚,或到效外散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如果你有一些小疾病,更應作最適當的療養,使身體和心境早日恢複健康。當你的精神恢複飽滿,身體恢複舒泰之後,你就能恢複往日銳利的目光,清醒的頭腦。於是你可以重新運用你的理智,把昨天所做的決定“複審”一番。
將問題單純化
幫助你“判斷”的第三個妙策——在判斷之前,先將問題簡單化。
曾任美國總統的胡佛往往能迅速地決定一切事情,就是運用這個法則。
他的好友開羅先生說:“當我任職施旦大學的時候,有一天胡佛約我去吃點心。席間,我們討論到大學教授的薪金問題,他首先問我:‘教授需要多少薪金才能安心工作,且與他們在社會上的地位相當呢?’我根據這標準說出個數字,他便說:‘好,就用這個數字,做為他們最低限度的薪水標準吧!’”
這故事告訴我們:任何難題當前,隻要抓住問題的中心,將它簡單化,然後定出一個原則,就不難把那問題解決。這是極易做到的事,但是通常我們卻忽略了它,硬要鑽牛角尖,以致把問題複雜化了。
譬如你一向把“誠實不欺”當作處世原則,但有一天你遇到“我要不要去搶一家銀行呢?”
的問題時,你就可以當機立斷,下一個“否”字的決定。又如當兩種職業任你選擇時,你不必舉足不定,猶豫不決,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隻要自問:“那個職業和我的目的比較接近?”然後選擇最能使你達到目的的工作。
最後一個百無一失的判斷方法是:多多征求他人的意見。曾任卡裏夫尼亞義大利銀行行長的簡尼先生說得好:“一切事情雖說都應由自己思索解決,但若覺得問題太複雜,一時沒有解決的把握,不妨找些聰明可靠,或對這事經驗豐富的知己好友,陳述問題和自己的意見,請他們給予建議。”
俗語說:“三個臭皮匠,湊成一個諸葛亮。”任何事情,雖可與人商量,但是最後的取舍,仍得由自己決定。
決定權操之在己
美國羅斯福總統對於一切事情常常喜歡先請教別人,再由自己做最後的決定。當人家發言時……他總是傾耳靜聽,不像不善處世的人,露出煩躁不耐的態度。即使別人對他出言不遜時,他也總是虛心對付,從不發怒。
有一次他寫一封信勸魏爾·塔夫特出任大理院的審判官,信裏充分表現出他是一個極肯尊重別人意見的人,同時也充分表示了他對於個人決定事情時所抱的態度。
那封信的結尾說:“魏爾先生,這件事情究竟應該如何做,最後的決定權還是取決於你自己……譬如我,當初沒人替我決定:究竟該隨軍出征,還是留在首都做海軍次長?究竟是做副總統,還是仍舊做省長?因為一個人對於自己的事,總是比外人更明白,下決定,當然也比別人代他下決定有把握得多!”
當時塔夫特接到這封信後,立刻答應了他的敦請。雖然說不定是由於羅氏的“一信之功”,但是信上既然是請他自己下最後決定,所以即使後來他覺得這事做得不對,可也不能怪羅氏……聰明的人常常在進忠言後,仍請對方自己決定,同時,自己也是一樣,把別人的意見當做一種有價值的參考資料,最後的決定仍由自己負責。
如果別人給予你意見,無論是讚同或反對,應該洗耳恭聽,當別人的意見有可取的地方時,不妨虛心接受,不對的地方,不妨置之不顧。如果你在征求別人意見,並完全遵照去做後,事情反而弄糟了,你也不可以就此埋怨別人,否則,你無異在表示你是一個沒有主見的“隨風倒”,一個任人牽線的“傀儡”,因為別人提供的意見,並沒有強迫你接受,也非代你做主。
美國柯立芝總統也是一位善於應用上述原則的人。他對於一切事情的決定,無不事先征求別人意見,然後再預計最後的結果。因此當他下決定時,對於事情的結果,早已有了八分的把握。很少發生差池。
據聞一次麻省黑特朔市發生一命案,一個無名氏被人在小湖裏打死了。當時市政府派委員普勒特斯前去調查,普氏擬將屍首移開,但不知在法律上是否會發生問題,因此便到市上最有名律師亨門和費特的事務所,想問個究竟。
當他趕到事務所時,湊巧那兩個律師都外出未歸,所裏隻有一個青年,正坐在小寫字前,閱讀一本法律書籍。普氏問他所裏是不是隻有他一個人,別的人都出去了。那個青年極客氣地說:“是”,接著仍舊看他的法律書。
普氏當然沒把那個青年放在眼裏,他昂首挺胸地在室內踱來踱去等了好一會兒,仍不見有人回來,終於等得不耐煩,隻好把來意告訴青年,並且說他實在不能再等下去,因為那個屍首非趕快移開不可。
青年仔細聽他說完,想了一會兒冷冷地回答說:“你把那屍首移開好了。”
普氏很焦急地等待下文,但是那個青年不再說下去,而且看他麵部的表情,也似乎沒有把這事看得很嚴重。這使普氏益感凝信參半,再用極沉重的口吻問:“你對這事可以負責嗎?”
青年仍用冷冷的口吻回答說:“是的,你盡管把那屍首移開好了。”
於是普氏將信將疑地離開,在門口湊巧碰見亨門律師。
普氏連忙把事情重述三遍,並很不滿的問道:“亨門先生,那位坐在室裏的青年是誰?他似乎將這事看得十分容易!”
亨門笑著說:“請你不要見怪,那個小夥子平日總是不大開口,但是他做事情,卻穩重得好像老牛一般。他雖然到我們這裏隻有數月,但是已經使我們知道他是一個說出話來,永不會打回票的人。所以他既然回答你可以把那屍首移去,你就盡管大膽去做。”
那個青年是誰?他就是後來的美國總統柯立芝,因為他對任何事情總是先下一番工夫研究,將事情弄得十分清楚,然後才下決定,所以能夠使他說出來的話“永遠不會打回票”!
請記住,百無一失的判斷方法:
一、不要把話說得太武斷。
二、仔細思量自己的動機,切勿僅僅為了自身的利益。
三、不要用種種藉口來自欺欺人。
四、知道自己錯了便立即加以改正,切勿將錯就錯,一誤再誤。
五、必須審慎行事,在沒有把握之前,不要草率判斷。
六、努力將問題簡單化。
七、多多征求他人的意見,但不可聽任他人代你決定。一切事情終須自己做主。
適時適地
問:在你所處的環境裏,你認為有助於你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幸運——在恰當的時代裏降臨最完美的星球上。
科學家及星際探險家——沙岡(Carl Sagan)
幸運:
有些人說你就是自我的主宰,另外的人則聲稱你根本無法控製它。但是還有一些人相信,某個神明負責將我們生命中的所有偶然、意外、以及命運打擊交織調配在一塊。
盡管各種說辭不一,但是有一件事卻無庸置疑:飛來的橫福蓄勢待發。這句話是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劇中所說的,句中所指的弓與箭,是我們生活中獲致成功和成就的一項永恒不變因素。
一位州政府機構的官員將該問題做了最佳詮釋:
“我一直認為假如一個人沒有才能,那麼在他成功的路途中,適時與幸運扮演了很重要角色……生命過程中有著一連串數不盡的岔路,因此需要不斷的下決定、作適當選擇。我經常在想……如果我做了另一項選擇,一定會引導我獲致更大的成功”。
事實上,幸運在任何一個人的成功旅途上,幾乎始終扮演著某種角色。幾十年前,一位非常自信的年輕男演員曾經在他的日記中這麼寫到:“我的精力旺盛、而且古道熱腸、頭腦敏銳……感情豐富;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其中任何一項優點”。
他堅信所有靜觀以待的人們會感受到,他的才能確實不同凡響。他僅就某一方麵宣稱:“此地的導演們將會發現……”。
但是導演們並沒有發現這位自命不凡的夥。時間、地點、以及人物都沒配合好,因此顯得不對勁。
相反地,這位名叫奧迪斯(Cliffora Odets)的年輕男演員,最後竟失敗了,隻成為舞台上跑龍套的小角色而已。他不切實際,而且趾高氣昂,其表演才能也不足與當時的男演員們相提並論。這樣的後果應該可以想像得到,當初他指望那些賞識他才華的導演們,最後也不過是派他擔任一些不重要的角色罷了。
盡管不如意,他仍然不屈不撓,那怕是隻要在位於紐約的一家有經驗的格魯伯電影(Group Theatre)製片公司所拍攝的影片中擔任小角色,也就欣喜若狂了。但是很遺憾的是,事情從未如願以償過。因此,奧迪斯便將他的誌趣與精力轉移到不同的方向去發展。他決心致力於劇本的寫作。
但是,奧迪斯在這行業上剛一開始也並未幹得有聲有色,他曾經將寫好的二個劇本送交克魯曼(Harold Clurman)導演,卻絲毫沒得到鼓勵。克魯曼和另一位傳奇影片的印度教導師史特勞斯伯(Lee Strasberg),也不認為這位年輕的男演員具有任何可勝任編劇者的才能。
從這種情勢看來,奧迪斯似乎在電影界的二個行業裏已經一籌莫展。但是,這位有抱負的男演員並未因此而偃旗息鼓、就此作罷,原因有二:一是他決心獻身電影事業;另外則是他很窮困。總而言之,他沒有辦法以其他方式去謀生。
因此,他繼續留在格魯伯電影公司內當演員,同時也不斷的寫作。那真是一段艱苦難熬的歲月,因為他一心想要在同一時間內追求二個專業目標。可惜的是,不論他轉換那一項工作,失敗似乎永遠跟著他。一直當個臨時演員而已。甚至還無法堂而皇之的演上幾個角色,如果能夠的話,便可以在活生生的觀眾前展露一番。他勤於寫作,想以新的劇本開創嶄新的境界……卻沒料到呈給格魯曼過目名之為“勝利”(Victory)的劇本,所得到的答覆較諸以往的評價更令人泄氣而已。
但是,奧迪斯拒絕認輸。這位身兼準導演與編劇者的年輕人,每當被雇用演出時,總是擔任小角色,同時他卻不斷地為下一出戲繼續爬格子,如此的勤奮不懈,最後終於使得以他編寫劇本而拍攝的影片票房大為賣座。“醒來吧唱歌”(Awake and Sing)這部作品令許多人驚訝不已,而在百老彙造成大轟動。他的下一部作品是“等候左撇子”(Waiting for Lefty),緊接著又完成一部“金色年華的孩子”(Golden Boy),在同一時間內也引起觀眾很大的回響……不久之後,由小戴維斯(Sammuy Davis Jr)領街主演“金色年華的孩子”,這部片子的主題曲立刻廣受大家歡迎。
奧迪斯最後終於成功了
如果你能想起他成功前的奮鬥史,那麼就將他事業的類型仔細考量一下吧!他想要成為一位偉大演員的夢想從未實現過。事實上,在他還未成功前,他真的不知道何去何從。
他曾試圖以各種方法能在電影界嶄露頭角,各種失敗也從未把他擊倒。他耐心的等,等待最後成功一刻的到來,這一點也很重要。總而言之,他終於發現在適當的時刻登上了最適合的位置。你也許曾說,他不過幸運罷了。然而他卻是在工作努力、蒙受各種打擊、以及耐心等待的狀況下,創造了自己的幸運。
奧迪斯並不是唯一以經驗而獲致成功的人物。強得勒(Raymond Chandler)是另一位經濟蕭條時期的作家,在他四十五歲開始從事偵探小說寫作之前,曾經獨立經營石油公司。藝術家高更(Paul Gauguin)與盧梭(Henri Rousseau)曾分別擔任股票經紀人和海關稅務員達數年之久……後來致力繪畫,而在曆史上建立了他們不朽的地位。
人生半途中轉換職業的因素並非像如一觸即動的火星塞。相反地,綜觀上述那些美國人與歐洲人成功故事的背景顯示出,並非每個人都計劃好要朝那方麵努力後,再去往那一行業發展……事實上,許多曾經做了計劃的人士,到頭來反而在別的方麵有了意外的斬獲。因此,機運與適時也同樣應該納入成功的要件中。
如果你曾經因為強迫自己利用突然而來的機運而感到訝異,也就是說跨越了懸崖峭壁去追求一個奔放、未經證實可否的觀念;其實你大可不必緊張、因為你並不是唯一擁有這種感覺的人。追求新觀念和喜歡冒險的勇氣,在許多成功人物的心頭逐漸出現,益形擴散。事實上,根據我們的調查結果,幾乎有十分之六的頂尖成就者,都將這種特質列入他們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再進一步說,38%的人將純粹的幸運視為事業成功的因素,而31%的人則將他們的成功歸功於在適當時機選擇了最正確的行業。
但是,誠如我們所知,僅僅靠著幸運、時間巧合、以及冒險,並不能獲得成功。雖然很多成功的藝人都有著一些異於一般人的才能,但是他們予人印象深刻的演出,卻是積聚了好幾年努力,爾後再配合敲門機會的來到,方才一舉成名。事前充分的準備為衝刺以及把握提供了穩固的基石,如此的話,幸運悄悄降臨,向你招手。
以下再介紹若幹成功人物的實例,看一看幸運與時間的巧合對他們一生有著怎樣的影響。我們訪問了一位音樂評論家,他直言無隱地談到了有關幸運此一問題:“如果有任何法則可循的話,那就是在恰當的時間擁有幸運的重要性”。
以他的例子而言,最先開始修改樂譜,爾後再從事音樂評論的行業,他將原本隻屬於少數歌迷者嗜好與讚美的音樂,擴散為擴大群眾的興致。他也說,他所寫的古典音樂集錦隻是在最恰當的時間,贏得所有世人的注目罷了。
然而,當他年輕時,渾身透散出某種氣質,稍後幫助他充分利用幸運。他始終喜歡閱讀、寫作、以及音樂。高中時,他曾投過搞,也主編過學校的校刊。
此外,他也知道如何調配他生活中的優先順序,即使這套優先順序會促使他打破例行準則,也毫不介意。舉例來說,他說:“以往每當禮拜五,我就要翹課去波士頓,享受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演出(那時第二包廂每一座位票價僅二十五分錢)!”。
他喜歡冒險的性格並未因童年結束而煙消雲散,雖然哈佛大學提供他全額獎學金就讀,他認為這所常春藤盟校的一流學府並不適合他,而毅然決然地於幾個月後休學,反而轉學到另一所著名的音樂學校去就讀。
盡管他學術上的秉賦很優異,但是他卻認為他所接受的正式教育,無論對他爾後所從事音樂評論工作,或是一般生活而言,並沒有絲毫幫助。相反地,他主要的學問似乎是來自於他自行閱讀的書籍、以及他自己實際體驗的經驗中。
事實上,這位作家至今仍廣泛的閱讀,直到最近才顯示出,他一年大概要閱讀四百本以上的書籍。如今,他一年隻讀二百本書,可是每本都是厚厚的一大冊,包括了哲學、曆史、以及音樂理論方麵。
簡言之,這位音樂評論家開創了屬於自己風格的成功模式。他按照內心所願,努力從事他最喜歡的工作,每次都很巧合地在適當時機位居恰當位置。
這裏所讀的一些簡明論述,對我們並不重要。雖然機運與適時對成功的人很要緊,但是他也必須準備掌握、以及充分利用降臨的機會。
一位極有成就的人物也同樣在另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工作環境裏,看清了機運與準備之間的關係。他是一家大保險公司的董事長,年薪超過美金20萬元,他將自己成功的模式作了以下概述:“(一)起碼程序的智慧;(二)長時間辛勤工作;(三)良好教育。”
稍後,他又增補了第四個要項:“機運”。
他解釋到:如果一個人具備了均衡發展的性格、以及高度道德水準,又接受過良好的基本教育,而且身體又健康,那麼我認為個人的衝勁、主動、和有效率地努力工作,便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件。這些特質會促使你開發好運,並且也堵塞了黴運。
另外一位現齡三十歲的藝術家,一直很會把握機會,他居住在美國西海岸,每年的收入大約是二萬到五萬美元之間。
總之,我們已研讀過這些人士成功哲學的要義,誠如上述那位藝術家所說:“當機會與準備相配合,成功就達成了”。但是,你必須要認清楚機會,不會怕采取行動和碰碰運氣。
在我們另外一部份調查中,這位藝術家坦白指出,他認為機運、適時、以及適時適所,是他之所以成功要件中最重要的幾項。
他除了懂得善用機會外,還有許多成功的要件。他也是位獨立思想家,不願意對任何順利進展的事情,輕付任何期許。相反地,他對出現的機會非常感興趣。
他說:“每個人應該根據意願去選擇工作,除非你喜歡自己所做的事情,否則你不會有突出的表現、或是感到快樂”。
因此,熱愛你的工作是踏上成功的第一步。快樂振奮起來,往成功的頂峰邁進吧!但是這還不夠,尚有很多事等待你去做。這位藝術家將他能夠一舉成名的其他若幹要項提出來,贈給那些剛踏入與他同一行業的人們,以資敬告:
·工作求其純熟。
·相信你很優秀。
·永遠努力不懈。
·利用機會。
工作……信心……工作……利用機會,簡單的來說,便是成功的要徑。但是要身體力行,獲致最高成就,就不容易了。
這位藝術家麵臨事情的另一項反應是,他幾乎對任何事物都很熱衷,並且全心全力的投入。
他以無比的精神去整合、獻身、以及自我訓練。對於建立目標、胸懷壯誌、以及保持良好的工作習性等方麵,也訂立了高度優先順序。
從這位藝術家和藝術界其他人物成功的史實來看,很明顯的,熱情和天賦並不能遂其成功意願。個人還必須具備一套輔助研究發展體係,例如目標導向與好的工作習慣。事實上,這與商界領袖、教授、研究科學家、或是作家等所擁有的一套輔助研究發展體係均屬雷同,因而導致了他們的成功。
這位藝術家說,他不怕與眾不同,不怕碰運氣、冒險也不怕追求新觀念,以上的特點確實重要。但是,在他從事每一項冒險事業之前,都會詳細加在計劃,這一點也同樣很重要。
因此,機運對他而言非常有意義,他本人創造了更多的幸運。由於他的學業成績良好,一開始就加速腳步邁向成功。讀高中時,成績名列前四分之一,再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大學及研究所。天生稟賦聰明再加上擁有實際工作能力,因此我們可以體會到,並且也相信他所說的一句話:除了藝術上的成就外,也能在其他方麵獲致成功。
我們認為他無論想從事任何事情都會成功,因為隻要他踏進某一行業,便會全神貫注,同時他也認為他有能力追求到成功的境界。此外,我們也了解到,一旦他投入其它行業,也曾受到原有工作習慣以及其他會導致成功特性之影響。
談到這裏,讓我們再回顧學校教育對他的成功有怎樣的影響。一位藝術家或許未必能成為我們通常所認為的商人。但是,如果從商而不具備導致成功的許多類似技巧與特質,即使任何一位藝術家再怎麼努力,終將一無所獲。
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機會或好運通常隻在某一時間悄悄到來,如果敲門的時刻在他們孕育出與成功有關的個人重要特質之前,他們便無法抓住機會,轟轟烈烈的表現一番。你不可能選擇一個合適的冒險——也就是說不可能跳躍過懸崖後,確信可以安全著陸。
盡管做了如此的分析,但是我們還是得承認,異常的稟賦終究是所有幸運的特征。而基本問題在於,有時候你實在無法掌握最難能可貴的幸運,你僅能任其自由發展罷了。在此我們要提出一點,那就是一生當中罕見的驚人之舉,僅僅發生在社會中最有成就的人身上。這種殊榮或許是指獲得諾貝爾獎、登上首席行政官的地位、或著是暢銷書榮登國家圖書目錄榜首達二年之久。
許多人在他們熱衷的行業裏努力工作,有些人由於明確劃定目標而獲致成功。但是,隻有一個人真真地榮登寶座。
此事發生於一位微生物家的身上,他花費好幾年時間,專心一致的工作,朝向成為一位教授的目標邁進。當他以往讀書時,從未在外麵工作,隻是全神投注在書本中,無論在校求學或是工作崗位上,他始終堅持此一明確目標。
正如我們所述許多成功者的奮鬥曆程一樣,這位微生物家讀的書也始終比其他人多,高中及大學畢業時,成績名列全班前十分之一內。及其漸長,這位未來的教授與父母依然相處融洽……內心感覺非常快樂。但是他的生命似乎全力投入一個方向去,是那麼地專心一致、努力工作。
他辛勤的工作有了收獲,科學上的發現導致他開創一個千萬元事業。到底是什麼東西激勵地在事業上達到巔峰呢?他將這些因素列舉如下:
1.獻身於生物學、以及醫學實驗室工作。
2.本人是醫學博士。
3.具備強烈動機、專門知識、努力工作的精神、普通常識、解決難題的活力,悉數應用到實驗室工作上。
4.適當時機登上適當的位置,擁有科學新發現的認知或直覺。
在一次調查中,他進一步強烈這些因素是他生活中完成最偉大的事業,亦即重大科學發現的主要原因。舉例來說,當他被問及事業上什麼樣的經驗最有助於他的成功,他將機運、以及適當時機適當行業二項評分列得最高。
以這位教授例子而言,他將成功歸諸於努力工作,以及事前充分準備,這點確實很重要。但是,同樣有一件很重要需要我們去了解的事,那就是在努力的過程中,有一項無法預測的意外因素,會導致個人達到成就的巔峰。
事實上,有時候一個人對於需要碰碰運氣、抓緊機會、以及巧妙處理奇特運氣才能獲致之成功,進展得相當快速。我們曾經遇見一位書籍出版商,他的遭遇就有點類似這樣。他從事他的事業像位奧林匹克選手一樣,誌在奪取金牌。年僅四十一歲時,他就已經認為他在工作上的表現,使他在世界上與眾不同。他說他出版了其他人還沒有來得及出版的書籍,這些書所具有的文化價值,能永傳千古。
他和前麵我們所列舉的許多酷愛冒險人士一樣,不怕與眾不同。當在某一特定領域裏努力工作時,他將特殊才能與他給予評價很高的常識等二項結合起來。他使用常識的其中一種方式是,凡事先計劃。他將他的良策送給那些想要加入此一行業的年輕人:(一)廣泛地閱讀,(二)決定你喜歡閱讀什麼樣的書籍,然後去尋找出來再予以印製發行,(三)為出版商從事推銷活動。這項忠告確實簡單易懂,但是貴在身體力行。
這位出版商對於他一生中下一步棋應如何放置,也都預作準備。但是這一點對他而言,並非成功關鍵之所在。對於出其不意而來的事情,無論屬於那方麵,他也頗能接納,並且即時處理得當。
他說:“成功確實要靠一個人的能力或意誌,去適應環境、掌握機會、並且充分地加以運用”。接著又補充道:一個人不應該對每件事都滿懷強烈的興趣,因而將全副精力投入。偉大的計劃並不是按下述情形實施:所有的都具有即席創作性。
但是,有時候對任何缺乏偉大性質的計劃,過份強調好運,或許會導致不確定、混淆、染亂的概念,這種情形甚至於會發生在個人偉大成就的途中。
舉例來說:一位社會科學教授強調有關他所了解的整個問卷調查,在他一生中扮演著難以置信的角色。茲臚列於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