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我為卿狂驚世婚戀(2 / 3)

三、張敏英是令我做夢的女人

1945年,抗戰勝利了,這時李敖十歲,他按部就班進入小學四年級。

四年級在人生的旅程中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頓號,然而對於李敖來說,卻非同尋常,因為他有了一次神秘而難忘的初戀。

新鮮胡同小學有縱五排側三排房子,四年級的三個班就在這縱五排的第二排,三教室挨在一塊。每當下課,同學們便不分班級彼此在教室門口打打鬧鬧,說說笑笑。抗戰勝利後,同學們雖說年幼,可內心總是充滿著喜悅,學校的氣氛自然不同了。

李敖班有一個明星般的人物,與李敖有八拜之交,此人叫詹永傑,他長得一副圓圓的臉,一雙大而亮的眼睛,一張薄薄的嘴唇更是能說會道。他會背《國父遺囑》、會唱《義勇軍進行曲》,是四年級的一個特殊人物。他還發動同學捉弄一個叫齊風鳴的大塊頭,說齊鳳鳴欺負同學,動輒動手打同學,現在抗戰勝利了,我們要隨抗戰八年,一起勝利才對。

李敖因在二年級的時候被齊鳳鳴欺負過,一聽說要報複齊鳳鳴,第一個響應,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齊鬥齊風鳴。於是每當下課,齊風鳴總是成為眾矢之的,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和捉弄,有時還會吃上不知來自何處的“暗箭”。

有一次,李敖和同學們正在興高采烈地捉弄齊鳳雞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佼好的身影從他身邊走過,他轉過頭來一直看到她走進隔壁教室。

李敖一下子愣住了,是自己忽略了她,還是他就從來沒有見過這個小女生。就在李敖冥想之中,他又看到小女生從教室裏出來,倚窗而立,麵帶微笑,看著一群同學打鬧說笑。

李敖看到她長著長長的臉,高高的鼻子,眼睛不大但晶瑩剔透,充滿靈氣,她的神態溫和,的確是個十分可愛的小女生。

看到這個小女生,李敖好幾次想走過去跟她說話,可是他還是膽怯了。

小時候的李敖道學得很,大概在他四五歲的時候,家裏一部分房子分租給一家房客,房客中有個小女兒,大家叫她小林。小林活潑可愛,大人們常逗笑說李敖和小林是小夫妻。當時李敖雖然年幼無知,但特恐人們這樣取笑他。當人們有意逗他時,他便立刻大發脾氣,甚至會破口大罵。姐姐們知道他的這一弱點,一旦吵起架來,便故意說李敖是“小妹丈夫”來氣他。小李敖急得無奈,便讓大爺親戚的兒子大連(一個極頑皮又皮厚的小男孩)來報複,稱姐姐是“大連太太”。有時,李敖和姐姐們如有什麼談判協議,為遵守諾言起見,雙方都以“大連太太”、“小妹丈夫”做賭咒。可見,小小年紀的李敖盡管天生對異性有一種天然的依戀,可是在某個時候又是如此道學和靦腆——道學得連茂林吃飯時與女傭說話都忌諱,靦腆得見一個有好感的小女生也會欲言又止。

自從發現了隔壁班的小女生,小李敖有些魂不守舍起來,下課了,他再也不去捉弄齊風鳴了,而是靜靜地靠在一棵樹下,等著她的出現。

小女生每每打他教室門前經過,他的心跳便會加快,靜靜以目光迎送,像做賊似的,生怕同學們發現他的秘密。而小女生無數次從他麵前經過則無數次地忽略了他,這讓小李敖內心飽受失落。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了,令李敖興奮的是五年級的時候,小女生和李敖都分到五丙班,老師排座位,一度還把他們排在一起。

李敖了解到,這位小女生名字叫張敏英,北京人,聰明伶俐,功課很好,還能寫一手好字。

李敖與張敏英同班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多,慢慢地李敖跟她熟識了。下課的時候,他們常常會不經意地走到一起,李放主動與她說話,可終是詞不達意,每當這時張敏英總是機靈地一笑。

張敏英笑起來非常好看,雪白整齊的牙齒鑲在桃紅的嘴唇中間,恰到好處,真像是一位小天使。李敖夢中的天使的微笑就是張敏英這樣的微笑,而當李敖也相應一笑時,樣子就大相徑庭了,所以有一段時間李敖常常在家中對著鏡子施以燦爛的微笑,但最後都變成了苦笑。

學校實行童子軍護校,童子軍在校門口站崗的時候,張敏英和李敖曾經在一個組。李敖看到她穿著女童軍的製服,姿態優美,心動不已。但李敖目不斜視,立好姿態,以保持與女童軍的一致。

有一次,走在放學的路上,李敖看到了一臉不快樂的張敏英,便走過去問個究竟。這下可好,隨著李敖的一問,張敏英竟哇哇大哭起來。

這是李敖第一次看到張敏英如此傷心地哭,一下子沒了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同學們走過來責備李敖欺負小女生,可李敖全當沒聽見,隻是一個勁地問她為什麼哭。問來問去,問了半天,才知道她原來考試沒考好。

“我上一年級的時候還交過白卷呢,那有什麼,第二年我全是一百分!”李敖勸慰道。

“你算術沒考好,可是你的畫畫得好啊!你的語文不是一百分嗎?還有,你的字寫得好呀,你的歌唱得好呀,你站崗的姿態很美呀,你——你——”

李敖費盡口舌,變著法地安慰著張敏英,直到張敏英停止抽泣為止。

張敏英不哭了,李放反生一種愛憐般的酸楚,他捧起她的小臉,看著她的淚眼,看著她可憐的樣子,內心更生關愛之情。

從這以後,張敏英成了李敖的好朋友,兩人在一起的時候也越來越多了。李敖做圖書館長的時候,張敏英成了他的副手。

有一次,張敏英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李敖開玩笑地拉住她的小手,在她手心上輕打了一下,張敏英馬上裝得很疼的樣子,李敖立即感到幸福的旋暈。

張敏英的確讓李敖喜歡,雖然那時李敖還小,但他真正在小小年紀便嚐到了暗戀的滋味,這是他真正的初戀。

1948年,李敖十三歲,他和張敏英小學畢業了。在畢業前夕,李敖的姥姥突然去世。家有重喪,小李敖隨家人急回東北老家,沒有來得及跟同學們告別,從此他和張敏英及其他同學都在意料之外沒有再見。同學們或許不會想到一年後,李敖已離開大陸去了台灣。

直到四十年後,小學同學章棣隨中央交響樂團到台灣,給李敖帶來了同窗詹永傑的問訊,而當李敖側麵打聽張敏英的情況時,卻始終設有答案,也許章棣不願把答案告訴李敖,這讓李敖黯然神傷。而李敖後來在追憶這一段經曆時的動情表白更是讓人怎動不已。

“對張敏英,我從來沒有表示出我對她的情愛,我把一切都遮蓋住了,我不知道她是否知道她是我魂牽夢縈的心底情人。我一直把她視同我的初戀情人,雖然這次初戀實在沒有什麼實績可尋,但它一直在我心底充滿了美麗的回憶。我一生憂患,所存美麗的回憶無多,但是對張敏英的每一件事都是令我最感溫馨、最感神往的。人生一世,能有這樣清純的、單一的回憶而不摻雜任何俗情實屬罕見,而它卻是罕見中的極品。我一生中的許多經曆都不想重複,但是如果時光倒流,少年可再,我夢魂所依,除此而外卻無他求。隻為了她是我第一個小女生;隻為了他是我永恒的小情人;隻為了那一段少年奇情;隻為了那一場春夢無痕的初戀。我願在時光倒流中停止,在停止中死去,我並不希冀她做我的朱麗葉,但我若能長眠在她懷裏,我就寧願不活十三歲以後的我了。”

四、君若是最智慧多才的女人

在省立台中圖書館看書的一天,李敖抬起頭來,忽見一個清秀可人的女孩子坐在對麵。像一縷霞光從眼前閃過。像一股電流通向心靈深處,他一時驚呆了。再一看,這女生不但清秀,而且一片純粹聖潔,叫人心靈為之淨化。看樣子是一個高中女學生,在讀一本小說。但不多久,那女學生就走了。隻是這一麵,這短暫的一麵,卻又留下那麼長的記憶。一個月,整整一個月,那個清純可人的女孩子的影子一直在李敖的頭腦中縈回,怎麼也趕不走。他暗暗戀著她,並且下決心像她一樣純粹,一樣聖潔。他把她比成“羅裙芳草”。他為她寫了一首又一首情歌。他寫道:

多情總難免,

戀愛我豈敢,

心地要純潔,

愛情要遙遠。

李敖稱這是他少年時代的愛情觀。那種愛情觀基本上是自抑的,所以不無多愁善感的一麵。他在詩作《遐想》四首中寫道;其一曰:

秋水何茫茫,

明月何皎皎,

“記得綠羅裙,

處處憐芳草。”

其二曰:

歪思令我老,

惆悵弱此身,

深情將無我,

不再動冰心。

其三曰:

獨坐對秋水,

不敢念伊人,

歲月催我老。

落魄一流民。

其四日:

獨坐對秋水。

愴然懷古今,

歲月催我老,

灰盡少年心。

一個月後,他開始寫信給“羅”,那種自抑終於打破了。當她第一封回信寄來的時候,他再也不“不再動冰心”了。他變得熾熱,變得外向。同時,這場愛似乎喚醒了他身上的陽剛之氣。

在曆史係四年,跟李敖關係最深的女子,就是這個人。她叫羅君若,以下以“羅”相稱。

“羅”家裏很窮,父母在街上開一家小雜貨店。她就讀的學校是台中市中,低一班,功課極好。那時僅限於通信——是李敖單方麵給對方寫信,每封信都以“羅”相稱。李敖進台大法學院後,去信改由也在市中念書的大妹轉交,每封都寫得很長,有一封長達八十三頁。後因故中斷。父親死後,“羅”寫信給李敖,於是重續前情。李敖重考進入台大文學院時,“羅”考入台大理學院化學係,住女生宿舍,兩人沒法相見,仍隻能寫信。直到有一天,“羅”約李敖在人夜的校園裏見麵時才真正陷入熱戀。碧潭泛舟,圖書館雙進雙出……到處是兩人的身影。

愛戀得太深,往往是發生轉折的開始。“羅”的家裏人知道了,而且表示堅決的反對,因為信仰不同。“羅”的全家信奉基督教,每逢星期天都到思恩堂做禮拜。更重要的原因是李敖太窮,並且沒有顯示出將來會變得有錢的跡象。“羅”有一次告訴李敖:“1949年剛來台灣時。家裏一貧如洗,媽媽做了一雙布鞋,叫我沿街去賣,我看到一位高大的先生很膽怯地上前問他可要看看這雙鞋,不料他大吼一聲,表示不要,嚇得我哭著回來。”另有一次是她的自行車丟了,她痛苦極了,就寫了一篇文章,題為《還給我吧,請你!》發表在香港出版的《今日世界》上,其調子之哀婉動人。是所有讀過的人都忘不了的。家境的清苦,使她的父母加深了對異端李敖的反感。她的母親說:“你將來闊到了做總統,我們也不上你的門;你將來窮得討了飯,也別來我們家門口”。就這樣在父母的反對下兩人分手了。

“羅”的離去,使李敖遭遇到有生以來最大的痛苦。那時他還很年輕,李敖失望極了,就一次吃了一瓶安眠藥。被同房的翁鬆燃發現,強拉去醫院洗了腸,才得以活下來。李敖在隨後寫的《大學劄記》、《大學後期日記》、《一個預備軍官的日記》等文章裏都表達了如何自勉的決心,都跟這件事有關。

五、劉會雲是最好的女人

李敖說,會雲是他一生中最得力的無怨無悔的女友。

李敖在幫蕭孟能處理水晶大廈糾紛,每天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既公既私,既男既女,每天焦頭爛額,氣中從來。但自從認識了蕭孟能女婿周其新的女秘書劉會雲後,心境自然不同以往。

劉會雲,英文名Martha,21歲,個頭不高,身材勻稱,是個嬌小可愛的女孩,她畢業於台大外文係,李敖稱她是一生中最得力的無怨無悔的女朋友。

李敖與會雲的相識是一次偶然的機會,那天李敖到周其新的辦公室談事情,由於沒有約見,被周其新的女秘書擋在了門口。李敖心裏的事本是焦急的,可一看到被如此漂亮的小姐擋在門口倒也心甘情願起來。

李敖在門口徘徊著,小姐問李敖:“先生您貴姓?我好通知周先生。”

李敖說:“沒有貴。李敖!”

小姐仔細看看李敖。仿佛對方是冒名頂替似的。頗為懷疑地問:“作家李敖?”

“坐牢的李敖!”

小姐聽到李敖如此回答很是吃驚,但她笑了笑,拿起電話通知周其新。李敖一瞥,看到了她很動人的笑。

李敖從周其新辦公室出來,小姐正好要推門進來,李敖順便問了一句:“小姐貴姓?”

“沒有貴。劉會雲!”小姐調皮地向李敖笑了笑。

李敖和劉會雲就這樣認識了。

三天後,李敖又來找周其新,這次李敖和劉會雲彼此都不用那麼客套了。兩人點頭致意,李敖把一封裝有電影票的信封交給了會雲,一封簡短的信寫著這樣幾句話:

“雲開見日,久懷慕藺,關帝廟口,不見不散。”

電影是第二天傍晚六點二十分的,影片叫《北非諜影》,李敖在電影開映前半小時在關帝廟口等待佳人駕到。

劉會雲風塵仆仆的從計程車中下來,在關帝廟前東張西望,李敖電在馬路時麵朝這邊張望,這是他有意的安排。他想遠遠地看著她,在她不經意的時候遠遠地欣賞她一會兒。可是他看到會雲有些焦急的樣子,便穿過馬路小心翼翼地來到會雲的身邊,可把會雲嚇了一跳。

他們走進電影院的時候,電影已經開映了。李敖在黑暗中拉著會雲的手,慢慢尋找著座位。

電影很精彩,故事起伏跌宕,懸念迭出,蒙太奇的巧妙運用,展示出一種前衛的藝術魅力。看得出會雲很喜歡這部影片,當電影結束的時候,她還靜坐在座位上,似乎心已隨電影神遊八極。

李敖問會雲:“你喜歡這影片,為什麼?”

會雲說:“我喜歡它最後出現的奇跡。”

“奇跡是一種不可靠的東西。”

“可是它是存在的,存在的就是可靠的。”

李敖無言,他若有所思看看她,然後默默地對自己說:我已喜歡上這個小姑娘了。

李敖幫蕭孟能度過了難關後,便過著隱居的生活,他深居簡出,讀書、思考、寫作是他日常的主題。但是即使再忙,他也沒忘記給會雲打電話,在電話裏。會雲的聲音總是有些顫抖,能讓李敖聽到她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