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勤勞”道德規範的基本內涵及其時代價值(1 / 2)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對中華民族曆久彌新的傳統美德的精辟概括,同時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天道酬勤”,我們中華民族是以辛勤勞動著稱的民族,憑借這種精神,創造了光耀世界的華夏文明。毛澤東同誌說得好: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給我們開辟了一條到達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實現還要靠我們的辛勤勞動。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大業取得了世人矚目的偉大成就。然而,我國人口多、底子薄,地區發展不平衡,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相對落後的基本國情要求我們決不能自滿,決不能懈怠,決不能停滯,更不能貪圖安逸,追求享受。一定要明確,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我們國家的真正強盛和人民的全麵富足,需要全體人民繼續辛勤工作,繼續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繼續艱苦奮鬥十年、二十年以至更長的時間。即使祖國更富強了,人民更富足了,這種以辛勤勞動為榮的品德和精神,也決不能丟掉。

提倡“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就是要把辛勤勞動當作美德去大力倡導,去發揚光大。一切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創造都離不開辛勤的勞動。小到個人、家庭,大到民族、國家,堅持辛勤勞動就能興旺發達;而好逸惡勞、貪圖享樂,則隻能衰敗、滅亡。隻有明榮辱,正是非,與一切貪圖安逸,輕視、鄙視勞動的觀念和行為決裂,堅持以辛勤勞動為榮,才能逐步形成把勞動當成第一需要的新風尚。

堅持“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就是要按照胡錦濤同誌提出的“堅持勤奮工作,兢兢業業地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的要求,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勤政為民,勇於奉獻,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以自覺的行動樹起勞動光榮、熱愛勞動的道德標杆。“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隻有牢固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勞動觀,用辛勤勞動的汗水去洗刷思想汙垢,才能鄙棄追求享樂、貪圖安逸的錯誤思想行為,拒腐蝕,永不沾,勤奮敬業,為社會進步、國家強盛作出更大的貢獻。

辛勤勞動就是“勤勞”,主要是對公民個人提出來的道德要求,勤勞的品德素質更多地在公民個人的行為中表現出來。

勤勞,熱愛勞動,用勞動創造世界、創造美好的生活,是每一個人、每一個民族自立自強、艱苦奮鬥的表現。中華民族曆來就是一個吃苦耐勞、勤奮刻苦的民族,有著熱愛勞動的傳統美德和勤於勞動的優秀精神。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揭示了社會主義勞動觀的核心精神和根本要求。勞動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也是個人獲得發展和進步的基本需要。熱愛勞動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於一切剝削階級道德的重要標誌,是社會主義道德觀的基本要求,也是符合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要求的基本道德品質。在社會主義社會,社會勞動是創造財富的手段,也是獲取和享有財富的前提。樹立和堅持“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榮辱觀,要求人們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勞動,發揮勞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為社會作貢獻,是對中華民族勤勞精神的褒獎和弘揚,不僅有助於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引導和教育人們養成熱愛和尊重勞動的社會風尚、擯棄厭惡和輕視勞動的剝削階級思想,而且有助於鼓勵和激發廣大勞動者的勞動熱情和勞動積極性,調動一切創造活力和勞動力量,使社會財富充分湧流,使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