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團結”道德規範的基本內涵及其時代價值(3 / 3)

(二)“友善”與“團結”是同一層次的道德規範“友善”也是處理人際關係的一種美德,無論是對自己的家人、親人、鄰居、同事,還是素不相識的人,對外國人,對不同膚色、種族、民族,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無論老少、貧富,無論他是健康的還是有殘疾的都要一視同仁,友善待之。

馬克思說過:“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我們可以從道德觀上來理解馬克思的這一名言。社會生活是一張無形的網,每個人都是這張社會關係之網上的一個網結。不論自覺不自覺,願意不願意,他每時每刻都要處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在家庭生活中,要處理父母子女之間的關係;在單位,要處理上級和下級之間的關係以及同事之間的關係;到商店,要處理顧客同售貨員之間的關係;上了火車,要處理乘客同乘務員的關係……如此等等。可以說,我們每走一步,每辦一件事,都需要處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對同一件事,人們往往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不同的處理方式,顯示著不同的智商、才能和道德修養,也帶來不同的結果。

隻要是思維正常的人,無不希望生活在友好、友誼、友愛的氛圍中,無不希望自己的周圍充滿善意、善良、善舉。我們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基本道德規範的目的,就是為了動員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創造這樣一個人人心情舒暢、處處溫暖和諧的生活環境。這就需要每個公民都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以友善的態度與同事相處、與家人相處、與朋友相處。這種融洽友善的人際關係,不僅可以使我們心情愉快,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大大加快我們國家發展的步伐。

(三)堅持“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核心在大力倡揚“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團結就是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定勝利的基本保證;互助可以增強凝聚力,增強向心力。提倡團結互助,就是要培育和形成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的道德觀,在我們社會裏培育和形成新型的人際關係,使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從而把各種力量組織起來,把各種積極的、向上的因素調動起來,使廣大人民群眾圍繞建設我們可愛的祖國這個大目標,擰成一股繩,形成社會和諧,促進社會安定,去推動改革和建設事業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總結經驗,可以雄辯的事實很多,其中關鍵一條就是,在黨的基本路線指引下,我們全黨和全社會形成共識,團結一致,上下齊心,共同奮鬥,由此而激發出極大的熱情,迸發出巨大的能量,創造出偉大的業績。假使不是這樣,而是各執己見,各得己利,那豈不是一盤散沙,豈能開創出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麵?所以,團結彌足珍貴,互助尤可珍惜。我們就是要旗幟鮮明地去大力倡揚“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的好風尚,去鞏固和發展團結穩定的好形勢。

當前,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正在穩步推進,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碰到的大都是“硬骨頭”,觸及的往往是“核心利益”,更需要我們全體人民繼續堅定改革的信心,團結互助,萬眾一心,迎難而上。即使出現局部的問題,出現暫時的利益不一致,也要做到以誠相待,先人後己,先公後私,共同商量,合理解決。在處理人與人的關係上,要樹立友愛相處、友好共事,關心和幫助他人,尊重和愛護他人的好作風。這樣,才能讓自私自利的行為無立足之地,使“團結互助”蔚成風氣。

大家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人民群眾中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充分調動起來,就能開創中華兒女同心同德、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