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對“艱苦奮鬥”道德規範的曆史、文化考察(2 / 2)

就國家和民族來說,要生存和發展,也必須自強不息,革新圖強。中國傳統道德注重變法圖強,勵精不已,正是國家、民族生存和發展的要求。在中國曆史上,每當國家臨險、民族困危之時,憂國憂民的誌士仁人,總要提出民族自強、國家救亡的思想,也往往掀起救國、救亡的民眾運動。這也是國家發展、曆史進步的大趨勢。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說:“旦夕之間,發振起,勵精不已,則半事倍功”,這是驚醒了的“沉夢”。

總之,國家不自強,就無力進行自身建設,在激烈的世界競爭中就會被動挨打;不自強,就不能獨立自主,甚至會喪失主權,淪為附庸。中國近代史上所遭受的欺侮和屈辱,已作了曆史的證明。我國現在正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隻有奮發圖強、勵精圖治,才能取得成功。如果不艱苦奮鬥、奮發圖強,隻是貪圖享樂;隻追求個人私利,而不顧國家、民族大義,那就沒有成功的希望。所以,自強是人生之本,自強必進,不自強必退;自強是民族之魂,自強必興,不自強必衰。

那麼,怎樣實現自強呢?我們可以從中國傳統道德豐富的典籍中得到許多啟示。

第一,要自強就必須有理想,立大誌,沒有理想和大誌,就不可能為實現目標而奮發圖強,“誌者,心之所之也”,心之所之,就是心之所向,也就是心中立誌所要實現的理想。從立誌到實現理想的過程,就是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過程。古人講自強總是同立誌聯係在一起的。在當代,就是要有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理想和大誌;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為國家建設建功立業的人生價值觀;要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使個人和小家庭的利益服從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努力為國家建設和民族振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修身自強,還必須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技術,增強做好工作的本領。俗話說,空口袋立不起來。沒有必要的知識、技能和一定的經驗、本領,要自立、自強、作貢獻,就隻能是說空話。隻有又紅又專、德才兼備,才能真正自立、自強,成為國家和民族自強的一份力量,乃至成為國家和民族自強的中堅。國家和民族的自強,要依靠人民的自強;隻有人人自強,國家和民族才能自強。

第二,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抵製腐敗生活方式和錯誤思潮的影響。中國傳統道德很重視環境對人的品格的影響,總結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人生哲理;對於各種錯誤思潮,也早有所防。如管子所說“兼愛之說勝則士卒不戰,私議自貴之說勝則上令不行”等,實際上是提出了注意社會價值導向,抵製錯誤思潮影響的經驗。這方麵的經驗總結值得借鑒。

我國的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為國家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也為個人進取自強、建立功業,提供了廣闊天地。但是市場經濟中的利益競爭、金錢文化的消極作用,也衝擊著人們的理想、信念和人生價值觀,腐蝕著人們的靈魂,削弱著人們的意誌,甚至使一些人玩物喪誌、沉淪自毀。要自強,就必須以高尚的道德激勵自己,向先進的模範榜樣看齊,堅決抵製各種歪風邪氣的侵襲,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一個人能夠戰勝別人,是因為他有力量,但不能說明他能夠自強;如果一個人能戰勝自己的弱點和缺點,才算是真正的強者。實際上,一個人如果不能克服自身的弱點和缺點,他就不會是堅強、勇毅的人,也就不可能有力量去戰勝競爭者或敵對者。這是強和弱的辯證法。

第三,要堅持改革。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要取積極進取之勢,去開拓創新,推動各項事業發展,力戒墨守成規,不求進取。據說商代宮廷中有一種浴盆,盆上刻著這樣一句警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古代把這叫做盤銘,即刻在盆子上的座右銘。把這樣的警句刻在浴盆上,用意在於時時提醒自己:治國要自強,日求進取,像天天洗浴二臂,洗去身上的汙垢,不斷更新。“日日新”,就是不斷更新,自強不息的生活。個人是這樣,國家、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也是這樣。“窮則思變”,我們的國家、民族要富強,要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要在堅持民族優良傳統和革命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改革創新,積極進取。堅持是自強之根,改革是自強之路。隻有既堅持又改革,才能真正實現國家和民族的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