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艱苦奮鬥精神的時代特征(1 / 2)

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的在全社會大力宣傳和弘揚的五種時代精神之一。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鞏固和提高目前達到的小康水平,還需要進行長時期的艱苦奮鬥。”

艱苦奮鬥作為一種道德精神,其基本內涵是指奮發圖強,不怕困難、不畏艱險的頑強精神以及在生活上勤儉節約的作風。21世紀,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曆史條件下,艱苦奮鬥與時俱進的時代品質主要包括有:熱愛勞動,用勞動創造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珍惜、愛護勞動產品,有計劃地安排生活和克製欲望;在任何艱難困苦麵前都能做到自強自立。

(一)樹立和強化創新意識,積極開拓,不斷進取,是艱苦奮鬥精神的重要時代特征艱苦奮鬥的基本內涵包括艱苦與奮鬥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麵,既要不畏艱難困苦,又要發奮努力。在兩者的關係中,艱苦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奮鬥則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是精神的核心所在。艱苦奮鬥的具體內容和表現形式會隨著曆史的發展而有所變化,但艱苦奮鬥的精神是永遠不會過時的。今天,弘揚艱苦奮鬥精神,強調“奮鬥”,有一個很重要的不同於過去時代的要求,就是要放開眼界,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頭,勇於創新,不斷開拓進取。鄧小平同誌號召全體黨員和各級領導幹部要有一點“闖”的精神,江澤民同誌提出的“六十四字”。

創業精神和不懈奮鬥的精神,實質上就是對艱苦奮鬥精神時代特征的詳細詮釋。這一點不僅對國家的發展、民族的複興很重要,就是對於每個現代人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要求。

艱苦奮鬥、勇於進取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總結並升華出的優秀品格。從遠古的洪荒時代到今日的現代社會;從昔日的刀耕火種到機器工業,再到現在的知識經濟、信息社會,在整個人類社會的文明進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人類艱苦奮鬥的痕跡,都透射著人類不斷認識自然、利用自然、戰勝自然以及不斷認識自身、超越自身、完善自身的優秀品質。正因為如此,人類才能一次次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在無數的困境中頑強地生存和發展。

勇於創新,不斷進取,是當今社會的時代精神和現實要求。江澤民同誌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

創新是國家強盛之本,是民族振興之本。20世紀以來,由於國家、地區之間的矛盾鬥爭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把人類引入了全球性競爭的漩渦之中,政治上的競爭、軍事上的競爭、經濟上的競爭、科學技術上的競爭日益尖銳化、白熱化,這些競爭的核心是人的創造力的競爭。在當今社會,高新技術已成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製高點,誰掌握了高新技術的優勢,誰就掌握了經濟競爭和政治博弈的主動權。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隻有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積極搶占製高點,在世界科技領域中占有自己位置,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21世紀的中國正處在向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向現代化強國進軍的偉大曆史進程中,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我國的科學技術十幾年來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在某些學科領域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就整體水平而言,我國的科學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要縮小這一差距,使我國科學技術趕上和超過發達國家,當然要向發達國家學習,但僅僅學習、模仿是不行的。已故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曾說:

“如果沒有獨創精神,不去探索更新的道路,隻是跟著別人的腳印走路,也總會落後別人一步;要想趕過別人,非有獨創精神不可。”僅僅學習、模仿別人,隻能是跟在別人後麵亦步亦趨。要發展、要超越,就必須創新,依靠高等教育培養出一大批富於創造精神的卓越人才。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我國的現代化。

創新是現代人自立自強、成就事業、造福社會的重要因素,毫無疑問,它也就成為21世紀人們奮鬥、進取的重要內容。我們身處的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要參與競爭,並贏得競爭,就要追求“最好”、“一流”,就要追求卓越。隻有卓越,隻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始終處於主動的態勢和領先的地位。麵對快速變化的時代和蓬勃發展的形勢,因循者和平庸者必然落伍,隻有奮進者和卓越者才能與時俱進,始終站在時代前列。當然,追求卓越不僅僅是絕對意義上的,它的實質在於每一個人的精神氣度和奮鬥意誌。特別是在快速變化和發展的現代社會,一方麵舊事物不斷遭到淘汰,另一方麵,新的機會、新的事物也在不斷地獲得生長和發育,即使一個人在某一個領域可能會落伍和淘汰,但他還有機會在其他領域獲得領先發展的機會。就這一意義而言,隻要不懈奮鬥,每一個人都會有追求卓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