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艱苦奮鬥精神的時代特征(2 / 2)

(二)珍惜自然資源,樹立環境道德觀念,是現代社會弘揚艱苦奮鬥精神的題中應有之義在全球和區域環境問題已成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威脅的今天,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珍惜自然資源的緊迫性,樹立環境道德觀念,從人與社會的關係中去把握自己的行為,自覺珍惜自然資源,科學地有計劃地利用自然資源。在發展經濟時,既要保持生態係統的供應能力與人類需求之間的平衡,又要保證生物資源的不斷恢複和繁殖,保持生物資源的一定數量和適宜的群體結構,保持生物間的相連關係。工業文明的發展,為人類提供了日益增多的福利,現代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已離不開這個高度發達的技術社會,但是同時,它也無可比擬地加劇了對自然的作用。人們最大限度地使用自然資源,竭盡全力發明、製造和使用更先進更強有力的工具,向自然進攻和索取,結果導致了自然資源日益枯竭,生存環境日益惡化,從而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構成了威脅。人類目前對地球資源的掠奪性使用已經大大超出了地球能夠承載人類的能力。2002年7月9日公布的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我們生活的星球》一文指出,在過去的30年裏,地球上已經有1/3的資源被徹底毀滅。

地球上的森林覆蓋率下降了12%,生物種類下降了1/3,淡水資源減少了55%,此外,魚類、鳥類、爬行動物以及哺乳動物的數量也下降了一半。該文指出,在今後的50年裏,海洋中的魚類將消失,森林也將失蹤,淡水資源不但稀少而且汙染嚴重。該文提出一個驚人的觀點,地球資源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如果人類不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那麼50年後地球就已不適合人類居住,而必須將地球人大量移居到其他星球去。該文最後指出,由於尋找另外一個星球安置地球人幾乎沒有可能,因此,目前人類麵臨的唯一選擇就是控製人口增長和高消費的生活方式。

該文的觀點是否是危言聳聽暫且不論,但它提出的問題確實值得人深思。地球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人類必須樹立節儉的思想觀念,形成節儉的生活方式,科學地利用資源,否則將麵臨嚴峻的生存危機。據考古發現證明,人類曆史上許多文明繁華之地如瑪雅、古樓蘭等地變成廢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裏的人們濫用自然資源,生存方式不科學,導致環境惡化而被迫廢棄。

樹立環境道德觀念,珍惜自然資源,也有澤被後代的意義。1991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麵向世界發行的《保護地球》一書提出:我們必須開始理解並接受這個現實,我們隻是地球上生命大家庭的一部分,我們必須進一步認識到,我們做出的決定能夠對其他社會群體,對我們的子孫以及其他物種產生影響。我們需要完善並促進一種可以持續生活的道德。

可持續的生存必須成為個人、社會、國家以至世界各個層次上的新的生活方式。在這裏,可持續發展理念把珍惜自然資源視為當代人對後代人必須承擔的道德責任,要求當代人的生存發展不能以損害後代人的發展為代價,每個人都應給下一代人留下一個至少與自己所繼承的一樣豐富多彩和富有生命力的世界。“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子孫”這句古訓,應是現代人在珍惜自然資源時應遵循的道德要求。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受錯誤價值觀的影響,采取了不利於子孫後代發展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例如,一些人在享樂主義價值觀的影響下,不顧國情和國力,居則華屋廣廈,食則美味佳肴,衣則披金戴玉,行則寶馬香車,導致了對資源的過渡鋪張浪費。現實中俯拾即是的事例表明,一個社會如果奢侈之風盛行,其結果隻能是坐吃山空,殃及子孫。因此,我們應該深刻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並懷著對後代子孫的倫理責任感,在“不侈於後世,不糜於萬物”的前提下,向自然界適度地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