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節儉之帝王(2 / 3)

劉裕還保存自己少年時期使用的農具,用以教育後代,使其知道耕種莊稼的艱難。嶺南生產一種過於精細的細布,因其過於勞民,他責令該郡太守立即停產。在他的影響下,內外上下,奢靡之風為之一掃。劉裕的這些做法不僅在當時消除了弊政,扭轉了世風,對其後世的影響也是深遠的。他兒子文帝時期出現的兵車不用、民無外勞、糧食遍野、夜不閉戶、家給人足、處處歌舞的“元嘉之治”就是證明。

劉裕能夠自奉儉約,戒奢戒儉,才能出現“元嘉之治”的繁榮景象。他能保持這種勤儉的作風,確實值得敬佩。上行下效,為官者的言行舉動,都會對老百姓產生深刻的影響。

傳說南朝武帝劉裕的小名叫劉寄奴,他不但是一個行伍出身的封建政治家、軍事家,而且還是個懂醫道、知藥性的雜家。據說劉裕在沒有當官時,很喜歡在山上打獵。一次曾在山上射傷過一條蛇。第二天,劉裕又在山中閑走,遇見一個童子在樹下搗藥。劉裕問:“你在這裏為誰搗藥?”那位童子忙說:“我們的大王被劉寄奴射傷了,和了這種藥去給他敷傷用。”劉裕又問:“那麼你們的大王為什麼不殺了劉寄奴?”童子答道:“都說劉寄奴將來能當皇帝,殺不得的。”劉裕聽了之後大喝一聲:“好家夥!”眨眼間童子不見了。於是劉裕把這些藥拿了回來,誰被刀箭傷了,他就用此藥敷上,幾日便好了。這種藥草一傳十、十傳百,因其療效好又都知道是劉裕給傳來的,就用他的小名寄奴命名為劉寄奴草。

後來,劉裕當了南朝皇帝,先後兩度北伐,滅南燕、後秦,攻克洛陽、長安等地,沉重地打擊了奴役北方漢族人民的外族統治者,得到了北方漢族人民的熱烈擁護。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對劉裕北伐的業績非常敬仰,曾填詞稱讚道:“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第四節 隋文帝勤儉治國

隋文帝(541—604年),楊堅,鮮卑賜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羅延。隋朝開國皇帝,其父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北周武帝時官至柱國大將軍,封為隋國公,楊堅承襲父爵。初唐的李延壽在《北史》中讚美隋文帝,“皇考美須髯,身長七尺八寸,狀貌瑰偉,武藝絕倫;識量深重,有將帥之略。”偉大的政治家,民族英雄。

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實現了南北方的重新統一。他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教訓,認識到勤儉是治國最重要的有效途徑。為振興國家,他身體力行,勤於政事,儉於自奉,每天一早,便上朝理政,直到過午還不知疲倦;乘車外出途中,遇到有人上書,便親自停下來過問。在生活上,他規定從帝王到後宮,服飾器用,務求節儉。妃嬪們的衣服,隻要能穿,就不換新的;宮人們的衣服髒了,都要洗過再穿;車輿上的東西破了,補補之後再用。隋文帝自己的衣服和用物,也是用壞了隨時送去修補,補好再用。

有一天,隋文帝見到太子楊勇的鎧甲曾精心地裝飾過,很不高興,便把太子叫到跟前,很嚴厲地告誡他說:“自古帝王沒有好奢侈而能長久的。你當太子,應該把儉約放在首位,將來才能繼承好皇位。為了讓你學習我的榜樣,我過去穿過的衣服,你應該各留一件在身邊,經常觀看,以便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奢侈。”

有一次,隋文帝身患痢疾。配些止痢藥,需用一兩胡椒粉,可是找遍了宮中上下都找不到。又一次,他到災區視察,他拿著老百姓吃的糠給群臣看,痛苦地責備自己無德,表示今後膳食從簡,不吃酒肉。

由於皇帝躬行節儉,使當時社會也出現了儉樸之風。一般士人平日多穿布帛,裝飾品也隻用銅、鐵、骨、角製造,不用金玉,為國家節省了大量的金錢和物資。為了提倡節儉,形成風氣,隋文帝還從法律上規定,對揮霍無度者,嚴懲不貸。隋文帝還經常派人偵察朝內外正官,發現罪狀便加重懲罰。他痛恨官吏的貪汙行為,甚至秘密派人給官吏送賄,一旦接受,立即處死。他的兒子楊俊生活奢侈,被發現後,勒令禁閉。大臣楊素認為罰得太重,隋文帝說:“皇上和百姓隻有一個法律。照你說來,為什麼不另造皇子律?”由於隋文帝在建國初能厲行勤儉,使得政治較為清明,階級矛盾相對緩和,人民的負擔比南北朝時期有了顯著的減輕,經濟呈現出繁榮景象。可惜,隋文帝晚年對自己提出的要求沒能堅持始終。他的兒子楊廣上台後,奢侈無度,不久就被農民起義推翻了。

相信隋文帝明白,驕奢淫逸必然導致橫征暴斂,引起人民反抗,所以他勤儉治國而使國富民強,社會繁榮。而作為我們,也該向隋文帝學習那種勤儉的作風。

第五節 蘇世長諫諷李淵奢華

唐高祖(566—635年),李淵,唐朝建立者。公元618—626年在位。字叔德。趙郡昭慶(今河北隆堯東)人,一說出自塞北。襲唐國公爵。隋大業十三年(617年)任太守留守,乘隋朝在農民大起義打擊下土崩瓦解之時,起兵取長安,次年建立唐朝。玄武門之變後,傳位次子李世民,稱太上皇。

唐建國之初,蘇世長勸諭李淵吸取隋朝奢侈亡國的教訓,嚴以自律,厲行節儉。

有一次,李淵邀請蘇世長到長安披香殿飲宴。披香殿是李淵精心設計建造的最華麗的宮殿。建造之時,他招募了全國最好的工匠,又借鑒曆朝的宮殿,仿照秦朝的阿房宮式樣,金飾屋壁,銀裹柱梁,銅門漆戶,瓷地羅帷。對於尋常人,李淵不在這裏接待。在此接待蘇世長,本想表示對其的尊重和寵愛。蘇世長也是第一次到這個披香殿內來。

一進殿,蘇世長就大吃一驚,李淵竟悄悄建了這樣一個華麗處所隱藏著,可見,平日向他進諫的“治國之本,節儉為先”的話全白說了,今日要用什麼辦法來讓他省悟呢?蘇世長陷入了沉思。但外表上他不動聲色,談笑自若。一會兒美女獻上美味佳肴、瓊漿玉液,蘇世長也不推讓,便和李淵杯瓶如梭,開懷暢欽。當李淵令侍女斟酒三杯之後,蘇世長精神更為奮激,便對李淵稟奏道:“今日蒙聖上厚愛,在如此華麗、輝煌的隋煬帝宮殿宴飲下臣,下臣實在感恩不盡!”

“蘇卿一貫喜歡進諫,給人的印象是你很直率、坦白、心地如鏡。現在看來,世人都看錯了,蘇卿是最為狡詐不過的了!”李淵以戲謔的口吻笑著說。

“聖上何以見得下臣狡詐?”

“這宮殿本是朕精心建造,你為何說是隋煬帝的宮殿?”

“這宮殿如此豪華精美,原來不是隋煬帝建造的呀?”

“這是朕花了五年時間,遍招天下能工巧匠建造的,怎麼是隋煬帝建造的?”

“請陛下恕罪,下臣實在不知。下臣過去陪伴陛下,隻見陛下在奪取天下之時艱苦節儉,所住的居室不求華麗,隻要能遮風避雨就行;所蓋被褥,皆用粗絲縫製,破舊了還不準人換新的;所穿衣袍也多是破舊補過的。我清楚記得,有一次,一個侍卒將陛下的破舊馬籠頭丟了,換上一副飾有銀飾的籠頭,陛下還將侍從狠狠訓斥一頓,硬不用那銀飾的,又去將舊籠頭找來套上。聖上當時還說:‘國之興衰,人之能否成器,隻需用“節儉”二字量之,便可知矣。’臣萬萬想不到,隋的寢宮、鹿台的琉璃瓦會在這裏看見。殿內珍珠滿屋、銀柱金梁、美女盈室,也隻有隋煬帝的宮殿才有。聖上前後變化,下臣實在是不敢相信是真的啊!”

唐高祖李淵在聽了蘇世長的話後,內心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是啊,我的變化為什麼這樣大呢?怎麼在我不知不覺中,已走上了隋煬帝滅亡的道路了?不是蘇世長提醒,我不是還要繼續走下去嗎?怎麼這段日子像在夢中一樣呢?蘇世長見李淵皺著眉不吭聲,明白自己的話已有幾分效力,還要緊抓不放、便說:“陛下,下臣因一時高興,多喝了幾杯酒,醉意上來,神誌不清,胡言亂語一通,請陛下恕罪。”

“不!”李淵頗有感觸地說,“我確實走上了亡隋的道路。不是蘇卿的提醒,我現在還醒悟不過來。”

蘇世長聽到這裏,趕快跪下叩謝,說道:“陛下這一醒悟,實在是可喜可賀!這是百姓的大福、社稷的大福、國家的大福啊!不瞞聖上說,下臣早已為聖上登基之後的日漸奢靡十分擔憂。隋朝就因為奢靡無度,使人民負擔沉重,痛苦不堪,最終使天命歸於有道的明君。聖上如今取得江山,應該是戒除隋朝的奢侈荒淫,不要忘記打江山時的勤儉節約啊!現在剛剛打得天下,你便學著秦、隋蓋起這樣的宮殿來,想使天下養息元氣,倡廉勵儉,澄清混亂的局麵,這能辦得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