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
1.將砂仁、杜仲二藥共放沙鍋中煮30分鍾,取藥液適量。
2.將豬腰子洗淨,破兩半,除去白色臊腺,切成腰花,放入碗內,加入澱粉、蛋清、醬油、味精、鹽抓勻;薑切片,蔥切段;胡蘿卜、萵筍去皮切片;木耳撕成瓣。
3.將炒鍋置武火上燒熱,下入素油燒至六成熱時,下入薑蔥爆香,隨即下入腰花、藥液、料酒、黑木耳、萵筍、胡蘿卜片炒熟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無特殊禁忌。
【解析】砂仁又名縮砂仁。為薑科植物陽春砂或縮砂的成熟果實或種子。以個大飽滿,果皮與果仁緊貼,種子團堅實者為佳。性味辛,溫。入脾、胃經。能行氣調中,和胃,醒脾。《藥性論》:“主冷氣腹痛,止休息氣痢,勞損,消化水穀,溫暖脾胃。”杜仲能補肝腎,強筋骨,安胎。以上二藥配伍,意在增強此方補肝腎,強筋骨,健脾胃之功效。再與補腎之豬腰同烹後,適用於脾胃氣滯,腰膝酸痛,下肢痿軟及有高血壓的更年期綜合征患者。
洋參沙苑炒豬肝(平)
【配方】沙苑子20克,西洋參10克,豬肝250克,豌豆苗50克,黑木耳10克,澱粉、蛋清、醬油、料酒、鹽、味精、薑、蔥、素油各適量。
【功效】補腎養肝。適用於頭暈,腰膝酸軟,尿頻餘瀝,目暗,更年期綜合征等症。
【製作】
1.將西洋參、沙苑子共放沙鍋內煮取藥液適量;豌豆苗擇取嫩尖,洗淨;黑木耳用溫水發透,去蒂及雜質,撕成瓣;薑切片,蔥切段。
2.將豬肝洗淨,切薄片,放入碗內,加入蛋清、醬油、澱粉、鹽、味精,抓勻。
3.將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素油燒至六成熱時,下入薑蔥爆香,再放入豬肝、藥液、黑木耳、豌豆苗、料酒炒熟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無特殊禁忌。
【解析】沙苑子性味甘,溫。入肝、腎經。能補肝益腎,明目固精。《本草從新》:“補腎,強陰,益精,明目。治帶下,痔漏,陰潰。性能固精。”西洋參能益肺陰,清虛火,生津止渴。此方以補肝益腎之沙苑子為君藥,佐以益肺生津之西洋參配伍,意在增強此方補腎養肝之功效。再與補肝明目,養血之豬肝同烹後,適用於眩暈目昏,腎虛腰痛,小便遺瀝,白帶過多,煩倦口渴等症的患者。
枸杞菟絲炒肝腰(溫)
【配方】菟絲子30克,枸杞子20克,豬肝100克,豬腰1個,豌豆苗50克,黑木耳10克,澱粉、蛋清、料酒、鹽、味精、薑、蔥、素油各適量。
【功效】補肝腎,益精髓。適用於腰膝酸軟,尿有餘瀝,目暗,更年期綜合征等症。
【製作】
1.將菟絲子炒香,研成細末;枸杞子洗淨;豌豆苗去老梗黃葉,留嫩尖,洗淨;黑木耳用溫水發好,去蒂、雜質,撕成瓣;薑切片,蔥切段。
2.將豬肝洗淨,切薄片;豬腰洗淨,一切兩半,去白色臊腺,切花;將豬肝片、豬腰花放入碗內,加入澱粉,蛋清、料酒、鹽、醬油、味精,抓勻。
3.將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素油燒至六成熱時,加入薑蔥爆香,再下入豬肝、豬腰、菟絲子、枸杞子、黑木耳、豌豆苗炒熟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均可服食。
【解析】菟絲子又名吐絲子。為旋花科植物菟絲子的種子。性味辛、甘,平。入肝、腎經。能補肝腎,益精髓,明目。《日華子本草》:“補五勞七傷,……潤心肺。”枸杞子能滋腎潤肺,補肝明目。豬肝能補肝明目,養血。豬腰能補腎。豌豆苗能滋陰潤燥,止渴生津。黑木耳能止血涼血。以上藥食同烹後,意在增強此方補肝腎,益精髓之功效。適用於腰膝酸痛,小便不禁,帶下尿濁,消渴,視力減退等症的更年期綜合征患者。
荸薺沙苑炒肝尖(平)
【配方】荸薺(馬蹄)20個,沙苑子30克,豬肝尖250克,蛋清、澱粉、料酒、鹽、醬油、薑、蔥、素油各適量。
【功效】消除痹熱,溫中益氣,補腎固精。適用於頭暈目眩,更年期綜合征等症。
【製作】
1.將沙苑子炒香,打成細末;荸薺去皮,切成薄片;薑切片,蔥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