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經緯
作者:肖柏琳
在與傳播相結合的設計藝術形式中,其中,招貼便是一種非同尋常的充滿信息與傳達的交流載體,它往往可以不通過文字的閱讀或提示,讓人們一目了然地快速識別圖形中所傳達的內容和含義。圖形作為招貼設計的基本語言和要素,具有個性化和多元化的特征。招貼設計的過程是富於創造性的藝術表現實踐活動,將理念轉化為可視的形象,通過圖形加以表現。無論圖形是以動或靜、具象或抽象的形式表現,都應具備美的形式和極富感染力的視覺效果。傳統圖形源於生活文化,具有強烈的識別性,它產生於生產實踐,以一定理念為指導,將時間、空間、物象、精神等通過一種互動的交流方式結合在一起,以高度概括、強烈的平麵化視覺語言,跨越語言和文字的障礙,在主體與客體之間傳達特定的信息。
在中國源遠流長、從未間斷的文化進程中,先人們為我們留下了極為豐富的圖形資源。這些圖形上至遠古、下至明清,隨著曆史的發展、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積累、沉澱、延伸、衍化。談及中國的傳統圖形,它所涉及的範圍極廣泛,包括各個曆史時期的器物、服裝、建築紋樣及裝飾、民間藝術、繪畫藝術、雕刻藝術等等。例如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商代青銅器上的饕餮紋、漢代瓦當的四神紋、唐代的寶相花紋、京劇的臉譜藝術等。傳統圖形所彰顯出的曆代建築、器具、地域民俗、墓葬等方麵的變遷及文化麵貌,是以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與生活習俗為根本的,是與當時人們的物質及精神生活緊密聯係在一起的。今天我們所說的傳統圖形,是剝離了它所依附的載體之後的形態。時代的不同,生產方式的不同,社會生活觀念與人們的價值觀、審美觀的不同,對於傳統圖形在招貼設計中的應用,首先表現在對形的借鑒與重新創造。
一、對於“形”的塑造
(一)借用原形
對於原形的借用不是指原封不動地照搬照抄,而是指對於傳統圖形中一些形式優美而且具有一定文化意蘊的圖形我們可以直接借用,這是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借用手法的簡單並不意味著隨意的圖形嫁接,而是在保持原形完整的基礎上,找到傳統圖形與招貼所要表達的概念的契合點,不能為了片麵追求視覺表現上的傳統意味,而不分時空背景,不管表達意念是否相通,就將傳統圖形生搬硬套到招貼設計中,使傳統圖形在現代招貼設計中流於形式上的表現,成為“美麗的傳統外衣”。例如林家陽設計的《安》招貼作品,就直接引用傳統圖形的“門神”形象,招貼中將門神擴大充滿整個畫麵,具有強大的視覺張力。門神自古就作為家庭平安的守護者,形象的借用更進一步突出了作品“安”的主題。
(二)化繁為簡
現代招貼設計作為要發揮“瞬間”效應的戶外廣告,要想抓住人們的眼球,吸引人們駐足觀看,對於圖形的直觀性、鮮明性、簡潔性有著更高的要求。
傳統圖形符號是古代人民在生產生活中淬煉而成,大多依附一定的載體,具有典雅的風格及深度的內涵。但由於其自身存在的特定曆史情境,使得傳統圖形多以圓潤複雜的曲線為主,雷同圖形、近似紋樣在同一圖形組合中不斷重複出現,主體圖形的繁雜線條,襯飾圖形的簡單補充,帶來視覺上的疲勞感。而且那些做工精細、繁縟的圖形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中無法細致體現,如果在招貼設計中隻是一味單純地對其進行複製隻會喪失原圖形的精華神韻,使傳統圖形的美感大打折扣。在招貼設計中,從傳統圖形中提取其形的元素,或者總結圖形中核心的要素,或者取其局部中一形態,將圖形的精華予以保留;造型上適當進行精簡、取舍,刪除其中不必要的線條和色塊,整合整體形象,甚至運用現代設計手法加以抽象、變異;表現手法上可以增加一些輔助性設計,通過對傳統圖形元素進行新的設計重組,遵循節奏,韻律,對稱,呼應,均齊,平衡,對比,調和,比例,權衡等視覺美學原則,設計成符合現代人生活及審美需求實用的現代圖形,即保留形式原創的前提下,讓其簡潔圖形化、時尚現代化。這樣設計出來的招貼,不僅能夠保留傳統藝術的神韻,又能夠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並且還能充分地表達招貼所蘊涵的理念與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