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老字號的舊樓裏,邊品茶,邊欣賞大廚們出神入化的技藝,然後再根據喜好選擇名廚為其烹飪,這是多麼享受的一件事啊。南京的老正興菜館,滿足您的私人定製,趕快來品嚐吧。
3 導語要揭示新聞的主旨
一則新聞的好壞、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記者對於新聞主題的掌控能力。正確、深刻、的主題能揭示出問題的根源與本質,如何在短小的新聞中體現好這一點又顯得尤為困難,需要記者具有深厚的功底。導語的責任是要揭示新聞的主題主旨,讓人一目了然,因此要簡明扼要,同時又得直擊要害。
《中山艦打撈今天開工》一則訊息的導語如下:
湖北省政府今天下午3點30分在武漢金口正式動工,開始打撈中山艦。這艘艦是以中山先生命名的,而且與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曆程息息相關。
這則導語用很明了的方式點名了時間、地點、事件。對於事件的不同尋常性,則是用了該艦艇和一個耳熟能詳的名人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來體現的。
4 導語要考慮聽覺效果
同普通新聞的區別在於它的傳播形式。電視新聞節目是畫麵同聲音的結合,所以在電視新聞導語的寫作時,要注意聽覺效果,采用人們喜聞樂見的語言“說”新聞。如何在這方麵凸顯優勢就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生活化
央視於2000年元月二十八日在《晚間新聞報道》中報道過一條新聞,名字叫《上海商家備好年夜飯》。這則新聞讓很多觀眾感到十分親切,社會反響很好。它的導語如下:
大年三十的晚上,每家每戶都得忙活一頓年夜飯。今年,上海的精明商家說,被張羅了,來店裏我替你們做!
導語用樸實的語言打動了觀眾,用真情感染了觀眾。平實的語言是普通民眾司空見慣的大白話,但是就是這樣的語言,給人一種真實、可信賴的感覺。和那些空化套話相比,這條導語更能打動觀眾。
2)通俗易懂
通俗易懂就是要用易於大眾理解的語言,將複雜的事件簡單化,讓普通百姓也能理解問題的核心,了解本質。
2000年1月27日晚間新聞報道《北京放寬大學生留京限製》的導語:北京市在對待人才的態度上一直嚷嚷說自己求賢若渴。可是論行動力上,卻遠不如上海,深圳等城市來得積極。北京的人事局最近表示,說今年將對大學生留京的限製放寬。不但研究生能留在北京就業,各種優惠政策也會陸續對優異的本科生開放。
該導語中,不但包括了重點,“放寬就業政策”,同時還對此做出了評價。報紙用“一直嚷嚷”,“求賢若渴”這樣的詞彙來表現自己的立場,對北京市政府這幾年關於人才政策方麵的空喊口號,隻說不做的批評。語言通俗,內容明確,符合普通民眾的要求。
3)樸實自然
用耳朵接受信息時,往往無法做到全神貫注。因此信息必須直接而順暢地傳遞到受眾耳朵裏,而不能拐彎抹角。玩文字遊戲,賣弄文采是新聞撰寫中的大忌。
4)形象生動
漢語中的詞彙非常豐富,因此選擇餘地非常大。選擇那些琅琅上口的詞語,例如,用“比方”代替“例如”,將“不安”換成“忐忑”等等,效果則會大不一樣。多用兩個音節的詞彙。由於兩個音節的詞彙發音的持續時間較單音節詞彙來說要長一倍,因此在聽覺上會給人更深的印象。新聞播報的過程中,會把“即”改為“就是”,“但”改為“但是”,“否”改為“不是”等等。
此外,還有一點也是需要注意的:導語要想在兩三語之間感染和吸引觀眾,就必須簡潔明快,絕不能拖泥帶水。妄圖在十幾個字的內容裏包含全部細節的結果隻能是失敗。羅列數字也是一大忌。新聞要學會用文字去感染觀眾,而不是用數字堆砌去震撼觀眾。
短短的導語是“寸金之地”,隻有精心設計,精心修改,不厭其煩地精益求精,才有可能用自己的一分耕耘去換得那來之不易的一分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