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英國考古學家霍爾德·卡特即開始在尼羅河西岸的路克索一帶探尋珍寶。

1922年11月,卡特和讚助人加納凡一同來到了路克索的“帝王穀”,一次偶然的發掘,他們發現了圖騰加滿王墓穴的入口,當他們終於啟開陵墓巨門時,閃現在他們麵前的幾個大字令他們大驚失色——“死亡將張大翅膀扼殺敢於擾亂法老安寧的任何人!”但墓室內豪華的陪葬品使他們的恐慌感消失,因為對苦苦找尋的這些考古學家和探險家來說,到手的珍寶才是最重要的。打開用黃金鍛打的人形金棺,隻見已製成木乃伊的圖騰加滿王躺在那裏,臉上罩著和他生前容貌一模一樣的金麵具,黑寶石般的眼睛仿佛在訴說著一切。就這樣,本來默默無聞的圖騰加滿法老一下子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而他的死因亦引起人們眾多的猜測。

圖騰加滿是古埃及新王朝第十八朝的一位國王。第十八朝創立於公元前16世紀,是古埃及曆史上最繁榮的時代。當時的埃及正處在所謂“阿馬納”宗教改革的混亂時期,由於第十八王朝向外擴張和掠奪,使貴族和祭司階層財富激增,底比斯阿蒙神廟的祭司成為威脅王權的主要勢力。圖騰加滿的父親易克唐納(安門荷特普四世),為了擺脫祭司對國家政權的控製,削弱阿蒙神廟祭司的勢力,開始了宗教改革,創立了新的太陽神“阿頓”,用一神教來代替傳統的多神教,並把國都從底比斯遷封了另一個小城,命名為“阿肯塔頓”,曆史上稱這一時期為阿馬納時期。然而,由於易克唐納過分熱衷於太陽神阿唐的信仰與藝術,疏於治理國家,以致喪失了埃及在亞洲的殖民地,國內政局也出現了動蕩不安的局麵。易克唐納死後,九歲的圖坦阿唐繼承了王位,舊朝元老將他改名為圖騰加滿,重新恢複了對阿蒙神的信仰,補償了阿蒙神廟的損失,還都底比斯,這些元老掌握了王國的政治大權,圖騰加滿徒有虛名,從未真正統治過他的王國,十九歲時便結束了他短暫的一生。

當揭開圖騰加滿木乃伊臉上的最後一層亞麻布時,人們完全驚呆了,在圖騰加滿臉上靠近左耳的地方有一處致命的創傷,這自然讓人們想到了圖騰加滿的早逝,他是否是被謀害致死?凶手是誰?

史書中對圖騰加滿的死沒有任何記載。圖騰加滿在新王國第十八朝的曆代法老中是最微不足道的人物。一個尚未成年的男孩,所在位的十年是埃及曆史上毫無建樹的年代。圖騰加滿的後期,一個老練的大臣——阿伊掌握了實權。1954年,在卡納克發現的一塊石碑上寫著阿伊是圖騰加滿的共同攝政王。又在一個被發現了的戒指圈上看到了阿伊和安克賽納曼二人的名字,後者是圖騰加滿王的王後。據傳說,當圖騰加滿年少早逝後,安克賽納曼王後悲痛欲絕,決心用最盛大的殯禮儀式來厚葬其夫,使其夫在陰界能享盡榮華富貴。圖騰加滿王墓中有一幅浮雕,上麵刻著王後和丈夫在禦花園裏柔情蜜意地散步。安眠在金棺裏的圖騰加滿額上套著一個小小的花環,這是王後送給丈夫的臨別表記。看來這對夫婦感情篤深,而為什麼王後的名字會和老臣阿伊的名字刻在一起呢?有的曆史學家據此分析,在圖騰加滿法老死後,阿伊娶了圖騰加滿法老的寡妻,實際上操縱了國家的權力。另外,有些專家從赫梯人方麵的史料分析,在圖騰加滿暴斃後,仍然年輕迷人的安克賽納曼王後(當時隻有二十多歲)給西亞的強國——赫梯王國的國王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我失去了丈夫,沒有男孩子。請把您的王子送給我一個,做我的丈夫吧……”赫梯國王滿足了這位可憐王後的請求,送給他一個年輕健壯的王子。不料,王後的計劃敗露了,赫梯王子在敘利亞被埃及的軍隊殺死。最後,阿伊繼承了王位,而不是由王室中任何一位成員繼任。王後安克賽納曼也不知所終。人們紛紛猜測:圖騰加滿法老和安克賽納曼王後都死得不明不白,而且他倆死時都非常年輕,會不會都和老臣阿伊相關?

或許你要發問,看看安克賽納曼王後的木乃伊,如果也像圖騰加滿王的木乃伊一樣,有明顯的致命創傷,答案不就明了了嗎?考古學家和探險家也不是沒做過這方麵的嚐試,但至今也沒找到這位皇後的墳墓或木乃伊。因為根據古埃及奇特的墓葬風俗,男性法老可以在自己墓中安排大量的少女殉葬(圖騰加滿主墓中就有殉葬少女三百名),卻不能與自己的王後共穴,所以安克賽納曼王後死後並沒能和亡夫安葬在一起。在底比斯的“王陵之穀”南麵數公裏外,專門設有後妃墓,人稱“王後穀”。“王後穀”裏的後妃墓與法老墓不僅形製不同,而且規模也相去甚遠。安克賽納曼王後的墓葬就散落在這“王後穀”中,至今未見蹤影。

圖騰加滿法老和安克賽納曼王後的身世和死因,仍然裹在曆史的迷霧中,或許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這團迷霧總有一天會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