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莎公爵即英王愛德華八世,由於他堅持要與美國一位已離婚兩次的平民婦女辛普森夫人結婚,寧可自動放棄王位,離別故土,遠走他鄉,最終與辛普森夫人結成伉儷,從此落下了一個“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曆史話柄。1937年5月12日,其弟喬治五世正式加冕成為英國國王,封其兄愛德華八世為溫莎公爵。這樁婚姻風波曾經成為媒體炒作的熱門話題。有關的新聞報道、文藝小說和影視作品至今屢見不鮮。
除此而外,溫莎公爵一生中還有一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是否充當過“德國間諜”的事,也鬧得沸沸揚揚。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據說,1937年溫莎公爵夫婦在法國度蜜月期間,曾前往德國,會見過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及其他法西斯將領。當時,人所共知的是,溫莎公爵在政治上持親德立場;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還擔任過英法司令部的少將聯絡官。
人們對他的親德活動一直有所爭論。2000年4月16日,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發表了一篇題為《溫莎公爵試圖向希特勒提供軍事機密》的文章,立即掀起了一場波瀾。這篇文章就馬丁·艾倫寫的一本新書說,該書作者指控溫莎公爵犯有叛國罪,充當了“德國間諜”,其罪證是一封由溫莎公爵寫給希特勒的親筆信,這封信正在該書作者手中掌握著。
這可不是一件尋常的事件,一些筆跡分析家、紙張分析家、文件檢驗家、化學家都紛紛參與到這封信的真偽問題的研究中來。
如果該信被證明是真的,即溫莎公爵確實寫過此信,那麼,它就表明當今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伯父確曾幫助法西斯德國在二戰初期占領法國並打敗英國軍隊,造成了英法聯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也就是說,正是由於溫莎公爵向希特勒提供了絕密的戰略情報,才使德軍輕而易舉地通過法軍防守最薄弱的環節來攻打法國,使久負盛名的法國陸軍竟在3個星期之內就土崩瓦解,造成法國在6周內淪陷的悲慘命運,而與法軍並肩作戰的在歐洲大陸的30萬遠征軍也節節敗退,裝備、武器遺失遍野,最後不得不匆忙撤回英國,蜷縮在英倫三島之內,毫無還手之力。看來,二戰之初,英法兩國的慘敗是溫莎公爵充當了德國間諜所致。
為了說明這封信的真實性,馬丁·艾倫還從多方麵進行了論證:
(一)該信是用德語寫的,因為溫莎公爵本人能操一口流利的德語,書寫更不成問題;
(二)寫信的日期是1939年11月4日,此時二戰爆發已有兩個多月,正當德軍在攻占華沙並與前蘇聯簽訂了劃分波蘭的界線的協議後,準備向西歐各國大舉入侵之時;
(三)信的開頭是“親愛的希特勒先生”,署名是“EP”,即英文“Edward Prince”(意為“愛德華親王”)的縮寫。據說,這是溫莎公爵慣用的寫法;
(四)信中提到他剛剛代表英軍最高指揮部視察了法軍前線的情況,並叫希特勒特別留意把此信帶到柏林的送信人所記住的信息。而這個送信人恰恰是他的朋友,一名親納粹的間諜夏爾·貝多。
(五)此信經筆跡分析家兼文件檢驗家菲利帕·拉弗爾與溫莎公爵的真跡進行比較後,得出的結論是:“沒有任何理由”懷疑此信不是真的。
與此同時,否定此信的人也列舉了他們的證據:
(一)英國化學家兼文件檢驗家羅伯特·拉德利和萊斯利·迪克斯在接受《星期日泰晤士報》委托對該信分析後,作出的結論則是“很可能是偽造的”。
(二)紙張分析家萊斯·鮑爾發現該信不是用便條紙寫的,而是寫在從一本舊書上撕下的白紙上,通常這是偽造者慣用的小伎倆。無疑,“它是偽造品,而且是新近才偽造的。”
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使人們感到不可思議。如果確有其事,那麼溫莎公爵親德的目的何在?難道這位“不愛江山愛美人”的親王,還想有朝一日,在德國逼迫英國簽署和平協議後重新登上英國國王的寶座?那麼,半個世紀之後,英國王室不披露此事,莫非是想方設法掩飾溫莎公爵叛國的罪證,以保持王室的尊嚴?
如果此信確係偽造,那麼馬丁·艾倫又是出於什麼動機,要以此誣陷這位已經與世無爭且已作古的王室成員呢?
這些未解之謎,隨著溫莎公爵的去世,更難揭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