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奧勒留被稱作哲學家皇帝之謎(1 / 2)

以畢達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謨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等人為代表的古希臘哲學在人類思想發展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為後世各個流派的哲學家提供了極為豐富的思想源泉。正是受古希臘哲學的影響,古羅馬也產生了許多對後世有重要影響的哲學家,其中馬可·奧勒留(121年~180年)被稱為哲學家皇帝。

奧勒留出生時,他的祖父第二次當執政官,並任羅馬市長。奧勒留與羅馬新統治集團中幾個最顯要的家族都有親戚關係,因此從幼年起就注定他將來必定出人頭地。公元140年,年滿十九歲的奧勒留成為羅馬執政官,以後又於公元145年、161年兩度充任此職。公元147年,他任最高統帥和保民官,參與重要決策。在四十歲的時候,奧勒留風平浪靜地成為擁有全權的皇帝,但是他堅決同義弟韋魯斯一道繼承皇位,這樣在羅馬帝國的曆史上第一次有兩位具有同等地位和權力的皇帝共同執政。

公元1世紀到2世紀是羅馬帝國的繁榮時期。當時各個王朝竭力加強皇權,建立和完善官僚體係,改進軍事體係,調整帝國境內不同階層以及羅馬與各行省的關係。M·U·圖拉真(98年~117年)統治時期,帝國的版圖被擴大到最大規模:西起不列顛,東迄幼發拉底河,北越多瑙河,南抵北非。由於政局穩定、商路暢通等原因,此時帝國的社會經濟空前繁榮,對外貿易遠達中國。但是當奧勒留統治時期,羅馬帝國已經度過了它鼎盛階段,周邊行省局勢已經變得很不穩定。公元167年,奧勒留和韋魯斯一道越過多瑙河討伐日耳曼人。經過艱苦的努力,他們才把日耳曼人趕走,而韋魯斯卻因中風猝然死去。當奧勒留在多瑙河外作戰時,埃及、西班牙和敘利亞的局勢也極不穩定。公元175年,韋魯斯手下的大將阿維迫烏斯·卡修斯已經成為東方各行省的實際統治者,並且控製了埃及。同年,阿維迪烏斯自立為皇帝。奧勒留被迫與北方那些尚未征服的部族訂立和約,準備征討阿維迪烏斯。未待起兵,阿維迪烏斯已被自己的部下刺殺。奧勒留趁機巡視東方各地,視察了雅典、安條克和亞曆山大裏亞,安定帝國在東方的統治。公元177年,奧勒留重新開始多瑙河戰爭,準備為羅馬建立一條大大擴展的北部邊界,但是正當勝利在握之際,他卻在軍中死去。奧勒留在政治上不能說毫無作為,特別是他重新穩定了日見端倪的動蕩局勢,使帝國強盛的勢頭得以繼續維持,這一點還是值得稱道的。人民也因此奉他為兵士、哲人和聖人。但是他在哲學上的貢獻,與其在政治上的作為相比並不遜色。

一個時代的藝術形態和道德標準往往與皇帝的興致有很大關係,如禁止殘忍的競技,製訂體諒弱者的法律,力求持久美滿的婚姻等等。道德敗壞古往今來都不易避免,有的人公開敗德,有的人秘密下流。到了尼祿統治時期,道德敗壞的風氣稍見好轉,已不足為憂,人們又重新信仰舊教或篤奉新教,哲學家也重新受到歡迎。尤其在奧勒留統治時期,他招待他們,容忍他們,使他們中的不少人來到羅馬。這些哲學家利用奧勒留的大度和權力,麇集朝廷,要求任命和供給俸祿,他們發表無數演講,又創辦許多學校。在學生皇帝奧勒留的支持下,他們為世界帶來了古代哲學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