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奧勒留被稱作哲學家皇帝之謎(2 / 2)

其實,奧勒留不僅利用自己的權力推動了哲學的發展,他本身還是當時頗負盛名的哲學家。早在十二歲時,他就是哲學家的裝束,母親讓他睡床,他堅持不肯,寧願席地而臥。在巡視東方各行省之際,他不帶護衛,穿哲學家的披風,聽名師演講,用希臘話參加他們的演講。他還在旅行、戰爭和艱難困苦中,寫下了不少對人類生活和命運的思索。在他的著作中,他不把哲學當作一種描寫無限大的空論,而是把它當作一種道德思想和生活方式。他內心是個泛神論者,對於宇宙秩序和神的智慧深深感動:他驚異一個小小的精液會長成小孩,吃了少許食物就會呼吸等。他認為假如我們能夠領悟,我們就會發現宇宙之中也有跟人一樣的秩序和創造力。他承認請神不要降災給人是很困難的,除非我們看透自然的統一體,我們就不能按照事物的性質來評判事故的發生,但是誰能看得透呢?所以要想評判世界就是自大和荒唐,智慧要知道度德量力,要和宇宙秩序相和諧,要意識到世界背後的意誌,並且要高興與它合作。奧勒留認為,把知識當作良好生活的工具,那種知識才有價值。哲學不是用理論和學問來指揮你,而是不停地訓練你養成優美的品德。他還認為心靈必須是能抵抗物欲、情欲、憤怒和仇恨的城堡,它必須專心工作,而且能夠注意生活逆境或前途險阻。他不願意承認世界有壞人,對付壞人的方法就是切記他們也是人,他們是因宿命論而犯了錯誤,使自己成為受害人。假如你所認識的壞人使你難過,請想到你所認識的好人,請想到有過失的人也有他們的優點。不論好壞都是兄弟,一個神之下的子民,就是那醜陋的野蠻人也是我們的同胞。以奧勒留而言,他的祖國是羅馬,以人而言,他的祖國是世界。

然而奧勒留的生活並不安靜快樂。為了讓他心中的世界進一步擴展而安定,他繼續了多瑙河的戰爭,甚至為之死在了軍中。他的哲學帶有純粹的實用主義傾向,即帶有羅馬皇帝的印痕,這就是奧勒留哲學思想的真實麵目,也是我們稱之哲學家皇帝的因由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