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壽麵。壽麵是我國普遍流行的壽禮用品,無論貧富貴賤,男女老少,在過生日的時候,一定要吃一頓麵條,在生日禮俗中被稱做“長壽麵”。因為麵條有著這樣的“美稱”,所以在壽禮中也被人們常常用做給壽星敬獻的禮品之一。為什麼要把麵條作為“長壽”的象征,它的來曆與一位曆史人物有關,這是漢代東方朔的一句戲言。相傳,漢武帝與大臣們在一起聊天時,說到了人的壽命長短問題,漢武帝說:“《相書》上說,人的人中長,壽命就長,如果人中有一寸長,就可以活到一百歲。”東方朔聽說之後就笑了起來,群臣們以為東方朔的這種行為是不恭之舉,對他有所輕視。東方朔察覺後急忙解釋說:“我不是笑皇上而是笑彭祖。人活一百歲,人中就一寸長,彭祖活了八百歲,以此說來,人中就應有八寸長,那他的臉該有多長?”這一傳說雖是戲言,但人們還是將此傳說借用過來,用以表達長壽的寓意。因為古時將“臉”亦稱做“麵”,俗語中所說的“臉麵”就是指臉和麵是一回事,所以,臉長也就是麵長。人們就將臉麵的麵附會給麵條的麵,用長長的麵條表示長壽,是為了討個吉利。麵條又是我國最為普遍的食品,將這一普遍食品上升到寓意深刻的壽禮中,就是思想理念與飲食文化的完美結合。彭祖原名彭剪,是道教人物周公的仆人,在《桃花女鬥法》中說,桃花女為彭剪改名為彭祖,並協助自己將周公鬥敗。彭祖是一位曆史人物,有史料記載,確實活了八百多歲,亦有說活了八百八十歲的。總之,其壽在八百歲以上,但不知所去。有人說他成仙,列位仙班了。
祝壽時,要把壽麵放在壽案上。壽宴中,以壽麵為主。
壽麵一般很有講究,每根須有三尺長,每束須在一百根以上,並將其盤成塔形,上麵再罩上紅綠的剪紙花。壽麵必須備雙份,敬獻給壽星。麵條為什麼要有三尺長,這是道家思想的反映,因為道家特別重視“三”的數字,有一氣化三清、三清境、三尊者、三生萬物之說。每束百根者則是取其“百”義,祝願老人能長命百歲。盤為塔形的目的是祝願老人步步登高,層層高的意思。雙份之俗是我國傳統思想中“好事成雙”理念的反映。
二、壽禮用品
壽禮用品都有其寓意,有自備的,也有親友們送的。
1.壽幛。壽幛就是俗稱的“幛子”,是以綢布題字作為祝賀的禮物,如賀幛、喜幛等。用在祝壽時則稱“壽幛”,用在喜慶的婚禮、生辰滿月時則稱“喜幛”。壽幛是我國廣為流行的祝壽禮物,後來,壽幛也就成為布置壽堂時的必具裝飾品。壽幛所用布帛一般為紅色或金色,大小如中堂。從明代開始,幛詞在禮儀中開始流行,並在此基礎上又逐漸形成了專用於壽幛的詞語。所以,在送幛時也一定要有題詞。
2.壽屏。壽屏屬書畫作品,一般的壽屏是在屏上題寫吉祥的賀詞或畫上八仙圖、壽星圖等類內容的畫圖,以表祝壽之義。壽屏有兩種:一種是四條幅、六條幅或八條幅的聯列組合屏,是用於掛在牆上的書畫作品;另一種是雕刻或鑲嵌的壽屏,用在祝壽禮俗中,一般為座屏或插屏,是專門用於陳設在幾案上的。
3.百壽圖。百壽圖是一種專門用於祝壽的禮品,既可用在壽幛上,也可用在壽屏上。百壽圖是一個大壽字的筆畫中布滿了一百個字體各不相同的小壽字。此俗在明代已經開始流行。但有說法認為它的起源應早於明代。清人錢曾在《讀書敏求記》中說南宋紹定年間,靜江令史渭就在夫子岩上刻了百壽字。明代朱國楨《湧幢小品》中言稱:一位張姓的禦史“家藏大壽字一幅,自其始祖所遺。字高四尺有七寸,楷書墨文,其點畫中皆小壽字,白文作別法,滿百無一同者”。最初的時候,寫壽字都是用黑或者紅色寫,到了清代,有人用泥金書寫,近代更有人用錢幣拚綴。
4.壽蠟。壽蠟也叫壽燭,是紅色的大蠟燭。長約一尺左右,較粗,每根重有一斤,蠟燭上麵有“壽”字,有的是一副對聯,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壽燭一般是成對的,是在舉行壽禮時插在壽堂香案的蠟杆上,壽禮開始時將其點燃。壽蠟被叫做壽燭的原因是,將“壽燭”倒過來念就是“燭壽”,與“祝壽”同音,所以又名壽燭。在壽禮上使用壽燭,既具有祝賀的意義,又增添了歡樂喜慶的氣氛。
5.福祿壽圖。福祿壽圖是一幅寓意吉祥的圖。圖中畫的是老壽星持杖牽鹿,杖頭上掛一個葫蘆和一顆仙桃,也有杖頭掛葫蘆,手捧仙桃的。身邊有飛舞的蝙蝠,一般是五隻。整個構圖表現了福祿壽的思想理念。蝙蝠在民俗信仰中被認為是“福”的象征,因為“蝠”與“福”同音,用五隻蝙蝠就是為了表現五福俱全。“鹿”、“葫蘆”是“祿”的象征,因“鹿”、“蘆”與“祿”諧音。仙桃是長壽的象征,由老壽星牽捧著這些福祿壽的象征物,就構成一幅完整的福祿壽圖。因為福祿壽是世俗所追求的思想理念,在此基礎上,人們又不斷翻新出許多福祿壽圖的式樣。比如,有的是在壽星身後畫一個正在仰望蝙蝠飛來的童子,這種構圖形象又叫做“翹盼福音”,是人們企盼幸福的美好願望的表現手法。因此,福祿壽圖不僅是祝壽壽典上的常見物品,也是各種喜慶活動中經常出現的物品。比如,春節掛年畫時,也掛此圖。福祿壽圖在壽典禮俗中,不僅自己家懸掛此圖,就是賓客們也常以此圖作為禮物敬獻。
6.子孫萬代圖。子孫萬代圖是一幅抽象畫,畫麵呈圓形,圖案是上麵一個大葫蘆,兩側各一個小葫蘆,葫蘆與葫蘆之間由根蔓相連,中間穿插著葫蘆葉。葫蘆的根蔓很長,民俗信仰將它借用過來以表示“萬代長久”的意念。以大葫蘆下又生出了小葫蘆的構圖來寓意“子孫不斷”、“生養繁衍”之意。葫蘆是一種“多子”植物,以葫蘆的多子來寓意人的“多子”是祈求多子多福的思想反映。整個構圖的主題思想就是突出對“子孫萬年不斷”的祝福。
此圖常被用於老年婦女的祝壽禮儀上,是流行在我國北方地區的吉祥物。此圖的質地有雕刻的,有繪畫的。
7.壽山福海圖。此圖的畫麵是一巨大的岩石兀立於大海之中,天空有飛來的蝙蝠。此圖中的岩石既代表山,又代表壽。海中隻有岩石,才可以被稱做山,岩石又是長久不滅的,所以人們以它來代表壽山。蝙蝠就是福的代表,海上飛舞著蝙蝠,就是福海。所以,此圖被稱為壽山福海圖。我國民俗中常將壽以山來比,將福以海來比。這一思想的基礎是,民俗認為天地間唯有山高,山之上則為天,壽到了山那麼高,就無法再高了,所以將長壽喻為高壽。民俗中所說的“壽比南山”中的“南山”就是終南山,是道家場所,在此山修煉可以得道成仙,飛升天界,所以以此山比壽,就是說,人壽到了終南山那麼高以後,就可以成為神仙。也有說南山是指南嶽衡山。海是無量的,人們希望自己的福祿如同海一樣無窮無盡,就以海來寓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