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過去一樣,現代中國大多數作家都是經驗了人生之後再去創作的,因此,他們大都總是以寫自己最熟悉,最傾心的題材開始,而一個作家當他生活在曆史的激流裏,或者至少他感受到時代的脈搏,覺察到時代發展的征兆的時候,寫他自己熟悉的題材,便有可能到達藝術的現實主義。20年代末,發生了很大反響的茅盾的《蝕》,和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記》便都屬於這樣的作品。

茅盾從20年代初開始,便不但是一個政治活動家,也是一個勤於寫作的文學評論家。20年代中期,他生活在當時中國大革命的激流中,他當時並沒有想到創作,但在革命遭受挫折、流產時,他痛定思痛,在不得已於言的強烈的內心要求下,開始執筆創作。一方麵,革命的失敗,在他的思想上引起了困惑、迷惘,以至消沉、悲觀,這在他的作品裏留下了不輕的陰影,但即使這樣,這位深受寫實主義影響,堅持真實地反映生活的信條的作家,卻在他的三部曲《蝕》裏,給我們留下了這次大革命的很大程度的真實的畫卷。

《幻滅》,表現幾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革命期間的種種幻滅感,但三部曲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是第二部《動搖》,它對一個縣城的令人驚心的階級搏鬥的描寫,至今,仍然以它的現實義的真實性使人激動,使人信服。這部作品對1924-1927年大革命的“解剖麻雀”式的正麵表現,在中國現代文學中是第一次,而且,至今可說還是唯一的。

《蝕》的第三部《追求》,表現大革命失敗後一群灰色的知識分子的動向,他們各有追求,但又都終歸幻滅。這部作品令人感到作者更深沉的悲觀情緒,但同時,作者的現實主義也使得它在革命轉入低潮以後那種令人窒息的氣氛,得到相當真實的表現。這裏寫到的幾個知識分子都各具特色,其中章秋柳是更具特色的一個。

從章秋柳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五四”以後,一部分知識青年對性解放的理解。這類思想當然茵先是對封建貞操觀念的束縛、遏製的反撥,但在她身上已經變成對兩性關係的放縱,變成類似俄國十月革命後一部分青年的“杯水主義”。章秋柳在愛情問題上也確實像喝一杯開水一樣地、平淡和隨便。但如果茅盾的表現到此為止,那麼這個人物隻不過是一個放蕩的女人。但章秋柳在她周圍的知識分子中是有著比較深沉的內心世界的一個,她對當時革命低潮時期的悲劇氣氛,是感觸最深,憤激、同情、悲憫的感情也最深的一個。當她看到自己的朋友簡直不知道怎樣排遣自己精神的空虛苦悶的時候,當她看到自己的一個要好的女友王詩陶竟至於出賣自己的肉體,而使自己的青春完全萎謝了的時候,她憤激了,認為這是令人“驚心的美之衰落”,“她想起許多朋友的青春的生命都被灰色的環境剝蝕盡了,隻剩下一些渣滓;王詩陶不過是許多中間的一個例子而已。”這是一個思想感情境界高出於她周圍的灰色環境裏的同輩們,她的“熱烈的生活欲”,她對朋友的真誠的關心,成為激起對方重新生活的勇氣、動力的女子。她周圍的同輩大都失掉理想或者本來沒有理想而顯得平庸,而她還能夠成為那個灰色環境裏的一線光亮,她的性格是複雜的、矛盾的。她是茅盾早期的一個藝術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