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公忠之心,向察哈爾、喀爾喀。自北薩克圖開以來,我科爾沁諸貝勒,無纖微過惡,欲求安好而不可得。殺伐我,侵掠我,殆無已時。將我科爾沁諸貝勒部除無遺,其後我達賴台吉,以無辜被殺。介賽又以兵來殺我六貝勒。我欲相安無事,而被不從。將無辜之八,恣行殺掠;吾等拒之,又謂我敢於相抗。察哈爾、喀爾喀,合兵而來,欲行殺掠,仰蒙天,又賴皇帝助我,幸而獲免。我不敢忘天及皇帝助,以故來此,與皇帝會,昭告天地,訂盟好”。
努爾哈赤的誓言則明確地表示,他同粵巴結盟,是為了對抗察哈爾部及與察哈爾訂有盟約的明朝。其誓言說:
我以公直處世,被明及察哈爾、喀爾喀輒肆陵侮,不能堪,乃昭告於天,天我。又察哈爾、喀爾喀合兵,侵掠科爾沁粵巴台吉,粵巴台吉亦蒙天。今粵巴台吉怨恨察哈爾、喀爾喀二部落,來此共謀國事,乃天以我兩人被困厄,俾相合也。”
粵巴與努爾哈赤懼以“受害者”的身分,在渾河岸,對天焚香,貢獻犧牲,行三跪九叩首禮,宣誓言,結盟好。後金汗還以召見、賞賚、賜宴等形式,撫綏科爾沁封建王公。
一六一五年(萬曆四十三年)九月,科爾沁貝勒明安第四子桑噶爾齋台吉至建州,送馬三十匹,叩頭謁見。努爾哈赤賜給甲十副,並厚賞緞、布。同年十月,明安貝勒長子伊格都齊台吉又至建州,送馬四十四,叩頭謁見。努爾哈赤賜給甲十五副,並厚賞緞、布。次年十二月,明安貝勒次子哈坦巴圖魯台吉帶馬匹至建州叩謁;又次年,明安貝勒第五子巴特瑪台吉帶僚友五十人,送馬五十匹,到建州叩謁。他們都受到努爾哈赤的賞賜。
一六一七年(萬曆四十五年,天命二年)正月,科爾沁明安貝勒到建州“朝貢”,努爾哈赤對其嶽翁,郊迎百裏,行馬上抱見紮,設野宴洗塵。入城後,每日小宴,越一日大宴,留住一月。當明安返回時,他又送行三十裏,騎兵列隊,夾道歡送,厚贈禮物,至為隆重。明安後隸滿洲正黃旗。其子多爾濟為額駙,後授內大臣,預議政;幼子朗素後官至領侍衛內大臣;孫鄂齊爾後管鑾儀衛事,授領侍衛內大臣。一六二二年(天啟二年,天命七年)二月,明安帶領兀爾宰圖、鎖諾木等十六貝勒及喀爾喀等部台吉,各率所屬軍民,三千餘戶,並驅其畜產,歸附後金。
從此別立“蒙古一旗”,奠定了爾後蒙古八旗的基礎。同時,由於蒙古科爾沁部歸附後金最早,博爾濟錦氏與愛新覺羅氏世為懿親。清太祖、太宗、世祖和聖祖先後有四後、十三妃出自科爾沁等部。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錦氏影響清初五朝四帝的政治,其中以皇太極孝莊文皇後博爾濟錦氏尤為突出。
因此,漠南蒙古科爾沁部成為後金的政治同盟和軍事支柱。努爾哈赤采用分化撫緩和武力征討的兩手政策,在蒙古科爾沁部得到完美的成功。
後金汗在與科爾沁部聯姻的同時,又開始與喀爾喀部會盟。
諦結盟約
喀爾喀五部的前身是喀爾喀萬戶,是成吉思汗的十五世孫通達延汗分封給自己的九子納力布喇和十一子格森分領十二部形成喀爾喀萬戶,到了後來格森帶領七部向西北發展,後在貝加爾湖以南,河套以北形成外喀爾喀。納力布喇的後代帶領五部向東發展,形成內喀爾喀五部。這五部分別爾為紮鑥特部、林部、甕吉喇部、巴嶽特部、烏齊葉赫部,幾部之間紛爭不斷。努爾哈赤巧妙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進行分化瓦解,來達到自己的目地。
率先歸附建州的是喀爾喀巴嶽特部達爾漢貝勒子恩格德爾。一六○六年(萬曆三十四年)十二月,恩格德爾引領喀爾喀五部之使,“進駝馬來謁,尊太祖為昆都侖汗(即華言恭敬之意),從此蒙古相往不絕”。努爾哈赤為進一步籠絡恩格德爾,一六一七年(萬曆四十五年,天命二年),將舒爾哈齊第四女嫁給他做妻子,稱巴嶽特格格。恩格德爾成為後金的“額駙”。他受到後金汗的特殊禮遇。天命九年(一六二四年)正旦,恩格德爾與巴嶽特格格來朝,努爾哈赤禦八角殿,其朝拜順序,大貝勒先叩頭,第二恩格德爾額駙率眾蒙古貝勒叩頭,第三阿敏貝勒、第四莽古爾芬貝勒、第五四貝勒、第六阿濟格阿哥、第七多鋒阿哥、第八阿巴泰阿哥,……
恩格德爾朝覲後,要求偕公主留居建州。後金汗允其所請,並與之盟誓。
後金汗對恩格德爾等,不但聯姻、賜券、盟誓和宴賞,還賜給莊田奴仆:賞給恩格德爾及其弟莽果爾代,七男丁的諸申莊各二個,十男丁的尼堪莊各二個,在手下使喚的諸申(男女)各五對,運水砍柴的尼堪(男女)各五對。使他們成為後金的封建主。
恩格德爾及其弟莽果爾代還被授為總兵官,後隸滿洲正黃旗。恩格德爾子額爾克戴青,順治時列議政大臣,管鑾儀衛,任領侍衛內大臣,爵至一等公。
但是,喀爾喀諸部對後金的政治態度並不完全一致。努爾哈赤對蒙古喀爾喀五鄂拓克,既利用他們內部的矛盾,又利用他們同察哈爾及其同明朝的矛盾,區別對待,逐部瓦解。
後金瓦解喀爾喀的一個重要辦法是,對其逃入或歸附者宴迎、賞賚、安置、封官、結親。他們來到建州後,經濟生活.政治權利和社會地位,均較前有著明顯的提高。這就吸引更多的蒙古人逃歸或投附後金。
如一六二一年(天啟元年,天命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有蒙古喀爾喀部男女九十六人,帶馬一匹、牛三十六頭、羊四十七隻、車二十六輛逃至後金;後金汗親自去衙門,為來的逃人擺宴。對歸附的喀爾喀台吉更為禮遇。一六二一年(天啟元年,天命六年)十一月,喀爾喀古爾布什和莽果爾台吉率所屬六百戶,驅趕牲畜投附後金。《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對這件事作了詳細記載:
上禦殿,二台吉朝見畢,大宴之。各賜;貂裘三,猞猁猻裘二,虎裘二,貉裘二,狐裘一,貂鑲朝農五,鑲獺裘二,鑲青鼠裘三,蟒農九,蟒緞六,緞三十五,布五百,金以兩計者十,銀以兩計者五百,雕鞍一,沙魚皮鞍七,玲戲撒袋一,撒袋兼弓矢者八,甲胄十,撞仆、牛馬、房舍、田畝及一切器具等物畢備。上以女妻台吉古爾布什,賜名青卓禮克圖。給以滿洲牛錄一。凡三百人,並蒙古牛錄一,授為總兵。又以族弟濟白裏杜濟獲女,妻台吉莽果爾,亦授為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