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禮雲:“欲不可縱,誌不可滿。”宇宙可臻其極,情性不知其窮,唯在少欲知足,為立涯限爾。先祖靖侯戒子侄曰:“汝家書生門戶,世無富貴;自今仕宦不可過二千石,婚姻勿貪勢家。”吾終身服膺,以為名言也。

——顏之推《顏氏家訓》

白話

《禮記》上說:“欲不可以放縱,誌不可以滿盈。”宇宙還可到達邊緣,情性則沒有個盡頭。隻有少欲知止,立個限度。先祖靖侯教誡子侄說:“你家是書生門戶,世代沒有出現過大富大貴,從今做官不可超過二千石,婚姻不能貪圖權勢之家。”我衷心信服並牢記在心,認為這是名言。

家訓史話

舊時書香人家的大門上,往往寫有“詩禮傳家”四字,以標榜門風。詩禮傳家,詩是指我國最早的詩歌集《詩經》,古代有學問的人說話,每每引用其中的詩句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要想立足於社會,光是說話有文彩還不夠,還必須懂得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怎樣約束自己的言行,怎樣尊重他人,這種符合道德要求的行為規範就是禮。

“欲不可縱,誌不可滿”出自《禮記·曲禮》,原文是“敖不可長,欲不可從,誌不可滿,樂不可極”,意思是驕傲不可滋長,欲望不可以放縱,不能讓自己誌得意滿,不應該使自己樂到極端。

古人曰:“欲熾則身亡”。貪欲如烈火,烈火燒自身,要常思貪欲之害;貪欲如鋼刀,鋼刀殺自身,要常思私欲之害;貪欲如猛虎,猛虎吃自身,要常思狂欲之害;貪欲如“蜜糖”,“蜜糖”害自身,要常思甜欲之害;貪欲如洪水,洪水溺自身,要常思權欲之害;貪欲如無底洞,洞深陷自身,要常思欲望不足之害。領導幹部是甘於過清貧平淡生活,還是貪圖貪欲?

唐朝的時候,王毛仲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心腹,他原來是奴籍,因為扶助登基有功,玄宗對他極為倚重,每次設宴時,都讓他與諸王一起坐在最前排,兩人名為君臣,實際就像是兄弟。一段時間不見,必然召入宮中相見,然而,這麼鐵的關係,也出現了矛盾,原因就在於王毛仲伸手要官。王毛仲的官本來不小,因為屢立功勳,玄宗授予他左武衛大將軍,進封霍國公,後又加開府儀同三司。

開元十八年年底,王毛仲的妾給他生了個兒子,過“三日”時,玄宗沒忘送上一份禮物,他派人送去豐厚的金帛、酒饌等物,還授予他剛出生的兒子五品官,皇帝送上如此大禮, 但王毛仲抱著繈褓中的嬰兒很不高興地說:“這孩子難道就不配當三品官嗎?”派去的人一彙報,玄宗立刻就生氣了。王毛仲的命運由此走到了一個分水嶺,為消除後顧之憂,玄宗下詔貶王毛仲為濠州別駕,隨後在就任的路上,派人把他給勒死了。

“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如果欲望沒有限度,最後會什麼也不能滿足;如果有了還不知足,最終都會失去原有的一切。這些告誡已為古往今來無數的事實所證實。

古訓今鑒

欲望無止境,自足者常樂。自足之心,它是一種忘我的品德,是一種豁達的胸懷,是一種清貧情操。人生穿衣服的目的是在覆蓋身體以免寒冷,吃東西的目的在填飽肚子以免饑餓乏力而已。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不要使你的謙虛心缺乏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