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講(3 / 3)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把“攻堅克難”納入報告主題,這標誌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攻堅克難的新階段。攻堅克難不僅僅是國內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在複雜國際環境中和平發展的需要。我們要直麵新形勢下和平發展的特殊困難和挑戰,以戰略睿智和勇氣進一步走好和平發展道路。

始終把維護中國人民利益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作為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戰略著眼點。黨的十八大向全世界鄭重承諾:“中國將堅持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中國的發展,始終既維護和實現本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又努力兼顧全人類的共同利益。正因如此,才占領了道義製高點,營造出得道多助的發展環境。今天,縱有西方強國對我的戰略遏製與圍堵,但我建設和諧世界的主張與行動,順應天下人心,彰顯人間正道,贏得廣泛認同,完全能夠打破圍堵,創造戰略機遇,實現和平發展。

立足自身實際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重大戰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鄧小平曾指出:“如果我們不堅持社會主義,最終發展起來也不過成為一個附庸國,而且就連想發展起來也不容易。”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大前提和總框架。近年來,西方霸權國家一方麵誘使各國民眾關注和追求西方的民主人權,力圖主導世界政治格局;另一方麵不斷唱出花樣百出的經濟社會發展論調,並借助其話語霸權和經貿科技優勢,攫取各國的利益。世界表麵“和平”的背後,暗藏危機。我們要牢牢站穩“中國立場”,堅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走和平發展道路,從而最大限度地掌握我和平發展主動權。我們要始終堅持從本國實際和人民需要出發研究部署和平發展戰略,增強發展的戰略定力,絕不能被西方霸權牽著鼻子走。

堅持通過“兩手抓”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不拿核心利益做交易的和平發展思想告訴我們,新形勢下走和平發展道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應堅持兩手抓,一手抓防範一手抓發展,兩手都要硬。抓防範,在於維護我核心利益和戰略底線,以保護我根本立足點和生命線,使我獲得必備的戰略發展與回旋空間;抓發展,在於強化我實力,逐步形成更有利於推進民族複興和建設和諧世界的戰略格局。抓防範是前提和基礎,抓發展是關鍵和核心。兩手配合使用,才能確保和平發展。冷戰時期,美國推出“星球大戰”計劃,誘使前蘇聯投入傾國的財力和物力與美競賽,借此推動前蘇聯走上隻重防範不重發展的錯誤軌道,甚至抽幹了前蘇聯的經濟血脈。對此,我們應保持足夠警覺,決不搞軍備競賽。同時,也要切實防止隻重發展不重防範的傾向,對於別國侵犯我核心利益的企圖和行動,決不能喪失於警惕、疏於戰備。(《光明日報》2013年2月17日)

重點難點精講精學

我國為什麼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中國之所以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首先是因為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我們走的道路是社會主義道路,追求的是共產主義理想。無論過去進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還是社會主義革命,抑或是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我們遵從的都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社會主義和以往一切私有製社會的一個鮮明的不同,就是追求全人類的解放和人的全麵發展,反對人對人、階級對階級、民族對民族、國家對國家的奴役壓迫,反對霸權主義、殖民主義和侵略戰爭。列寧曾做出帝國主義就意味著戰爭的論斷,我們同樣可以說社會主義意味著和平。因此,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是由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共產黨人的曆史使命、黨的性質和宗旨共同決定的。一切鼓吹戰爭、鼓吹暴力、鼓吹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和對外擴張的觀點同科學社會主義是格格不入的,反對霸權主義是我們黨曆屆領導集體不變的旗幟。

其次,作為曆史唯物主義者,我們不認為靠侵略、靠奴役壓迫其他國家和民族能夠發展自己,推動曆史的發展,贏得社會主義事業的勝利。19世紀末20世紀初,把暴力看作階級、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遷的根本原因的暴力論曾經十分流行。德國哲學家和庸俗經濟學家杜林認為暴力是曆史的“本原的東西”,認為私有財產、階級和統治關係產生的根源,應從直接的政治暴力中去尋找,而不應間接地從經濟關係中去尋找。奧地利社會學家龔普洛維奇認為階級和國家的出現,是強大部落對較弱小部落施加暴力的結果,並把曆史發展的動力歸結為所謂“種族求生存的鬥爭”。法國社會學家索列爾更是強調暴力在曆史進程中起創造性作用,認為社會變化是暴力的創造過程,而不是被經濟決定了的自然演進過程。暴力論者看到了事物的表麵現象,沒有揭示出隱藏在現象背後的經濟和政治的真實關係,是一種唯心主義的理論。暴力論的流行同資本主義在全世界範圍內開始走向沒落反動的趨勢相適應,為其實行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和對外擴張張目。曆史唯物主義肯定暴力在階級和國家的產生過程中所起過的促進作用,但認為它不是根本原因,而且暴力本身必須由經濟發展來解釋。因此,推動社會發展進步,最終使一種製度取得較之於舊製度更大的優勢的,是先進的生產方式、先進的政治製度、先進的文化和價值觀念,而不是戰爭、暴力和掠奪。

理解了上述兩點,就可以明白,國際上一些人士大可不必對中國發展起來之後是否會稱霸、是否還會友好對待鄰邦心存疑慮。隻要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堅持科學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就不會推行霸權主義、擴張主義。過去弱小的時候不會,將來更強大了依然不會。

其三,近代以來的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由資本主義國家因瓜分世界、爭奪資源而引起的,戰爭把全世界拖入了空前殘酷的痛苦深淵,幾十個國家、80%的人口被卷入戰爭,傷亡人口多達兩億,財產損失更是難以估計。在世界各國中,中國遭受的戰爭之苦時間之長、程度之深、範圍之廣,世所罕見。付出了極大犧牲才贏得了民族獨立和解放的中國人民,最痛恨戰爭,反對戰爭,酷愛和平,珍惜和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國人民反對一切強加於自己頭上的非正義戰爭,也反對把任何不義戰爭強加到其他國家和民族人民身上。戰爭也教育了人民。總體看,戰爭很難是雙贏的遊戲,絕大多數都是“零和”和“負和”的遊戲,而且玩火者終自焚,任何國家想發動侵略戰爭,搞霸權主義、擴張主義,都會遭到世界人民的堅決反對。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在當今這個時代,任何國家企圖通過侵略擴張來發展自己,已經失去了曆史的條件。這就是曆史的大勢。因此,堅持走和平發展之路,不僅順應了億萬中國人民的意願,而且順應了世界人民的共同意願,順應了曆史的潮流。

其四,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我們還明確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奮鬥目標。要實現這些目標,就必須要有和平的國際環境。新中國成立以後的前三十年裏,我們一直致力於爭取一個和平友好的外部環境,安下心來搞建設,為此我們做出了極大努力,付出了巨大犧牲和代價。這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來之不易。這也是以毛澤東同誌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小平同誌對此深情地說,“我們能在今天的國際環境中著手進行四個現代化建設,不能不銘記毛澤東同誌的功績。”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我們需要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需要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需要學習借鑒人類一切文明成果,需要麵對關乎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生存進步的重大問題,總之需要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共贏的發展,走出一條不同於殖民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和平、開放、合作、共贏的發展之路。(祁金利)

我國公共外交的內涵及其特色

公共外交是一種新型的外交形式,就中國而言,公共外交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各界普遍參與,借助傳播和交流等手段,向國外公眾介紹本國國情和政策理念,向國內公眾介紹本國外交方針政策以及相關舉措。

我國開展公共外交的目的在於介紹中國的外交政策,展現中國的形象,促進中外的溝通交流和理解,讓國際社會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同時,也要增進國內民眾對外交政策和外交工作的了解、認同和支持,增進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之間的友誼,不斷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和親和力,維護和促進國家的根本利益。

中國的外交是為人民服務的,要從民間和公眾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公眾參與正是公共外交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在當今時代,公眾不僅是外交的受眾,也是外交的主體、載體,是外交的參與者和推動者。所以,公共外交是一項係統工程,需要建立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格局,要官民並舉,政府和民間的力量共同參與。

近些年來,隨著形勢的發展,我國的公共外交也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摸索、不斷地拓展,形成了鮮明的中國特色:一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特別是中國特色外交理論為指導;二是以促進中國與世界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為目標;三是要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四是注重弘揚中華文明與借鑒吸納其他文明有機結合;五是既繼承傳統又與時俱進。

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要正確處理的幾個關係

和平發展道路是人類追求文明進步的一條全新的道路,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能否實現這一具有曆史意義的使命,關係到我國現代化的最終實現,關係到我國全麵建設惠及十幾億人民的小康社會的實現,關係到社會主義事業在中國的成功實踐,關係到中國良好的國際形象。要始終本著於我有利的原則,辯證地把握“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方針,既做到不挑頭、不對抗,默默耕耘,辦好自己的事,又積極參與國際政治、經濟和安全機製,贏得國際支持和讚同,為維護世界和平發揮積極和建設性的作用。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需要處理好以下關係:

1.正確處理內政與外交的關係。隨著各國參與國際體係進程的深入發展,我國將進一步實施對外開放戰略。我們與世界各國各領域的交流和交往會日益增加和擴大,這種形勢需要我們有效利用內政與外交的相互影響,實現內政與外交的協調發展和良性互動。我們對內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對外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和平發展道路的兩個方麵。二者的密切聯係和有機統一有利於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和致力於推動和諧世界的建設。要用國內改革開放的新進展來推動外交工作的深入開展,有效維護好、利用好戰略機遇期。以營造良好外部環境來促進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推動國內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的全麵發展。

2.正確處理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權利和義務的關係。目前,我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日益加強,國際社會要求我做負責任大國的聲音也日漸增多。一方麵要強調堅持和平發展,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導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堅持多邊主義,實現共同安全,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主張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爭端,防止衝突和戰爭,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另一方麵要反對霸權,維護世界和平,積極參與國際事務,認真履行國際義務,對原則立場問題,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做到有理有利有節,為建立公平、有效的國際安全機製做出貢獻。

3.正確處理和平發展與防禦國防的關係。中國的國防政策,基本精髓是在戰略上始終堅持防禦、自衛和後發製人的原則,堅決貫徹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這一政策不是消極的,而是積極的,是和平時期加強軍事鬥爭準備與努力遏製戰爭的統一。曆史反複證明,武力不能維持一個國家的持久強盛,但民族複興必須有強大的國防作為支撐,強大的軍隊始終是國家和平發展的有力保障。建設與中國國際地位、與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國防力量,是中國履行國際責任、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證。但中國不搞軍備競賽,不對任何國家構成軍事威脅,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4.正確處理實現我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與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的關係。就當前而言,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加快發展自己,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一個和平穩定和諧的國際環境,符合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人類普遍的追求。這一點上我們的利益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是,由於我國的快速發展和日益強大,在發展進程中與世界各國在資源、能源等方麵的矛盾衝突也日益顯現出來,引起了一些國家的焦慮和不安。對此,我必須妥善處理國際社會對我發展中的一些問題的關切,繼續以自己的發展促進地區和世界共同發展,擴大同各方利益的彙合點,在實現本國發展的同時兼顧對方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合理要求,最大限度地化解各種消極因素,消除國際社會對我快速發展的疑慮。要向世界闡明,中國將堅持實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致力於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向有利於各國共同繁榮的方向發展。中國的發展會給世界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更加廣闊的市場,而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我們追求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