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講(1 / 3)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時間:2013年2月23日

主題:全麵推進依法治國

主講人:李適時(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德詠(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胡澤君(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吳愛英(司法部部長)宋大涵(國務院法製辦主任)

總書記破題引學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2月23日下午就全麵推進依法治國進行第四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對依法治國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麵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麵。

習近平強調,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統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我們國家和社會生活各方麵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這是我們取得的重大成就。實踐是法律的基礎,法律要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要完善立法規劃,突出立法重點,堅持立改廢並舉,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針對性、及時性、係統性。要完善立法工作機製和程序,擴大公眾有序參與,充分聽取各方麵意見,使法律準確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更好協調利益關係,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習近平指出,要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維護社會主義法製的統一、尊嚴、權威,形成人們不願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法治環境,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要帶頭嚴格執法,維護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執法者必須忠實於法律。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範發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要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非法幹預,堅決防止和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堅決懲治腐敗現象,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

習近平強調,我們提出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所有司法機關都要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來改進工作,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製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要堅持司法為民,改進司法工作作風,通過熱情服務,切實解決好老百姓打官司難問題,特別是要加大對困難群眾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司法工作者要密切聯係群眾,規範司法行為,加大司法公開力度,回應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公開的關注和期待。要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

習近平指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任何公民、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行為準則,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權利或權力、履行義務或職責。要深入開展法製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引導全體人民遵守法律、有問題依靠法律來解決,形成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要堅持法製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廣泛開展依法治理活動,提高社會管理法治化水平。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他律和自律緊密結合起來,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習近平強調,我們黨是執政黨,堅持依法執政,對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具有重大作用。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各級黨組織必須堅持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各級組織部門要把能不能依法辦事、遵守法律作為考察識別幹部的重要條件。(《人民日報》2013年2月24日)

主講專家授學

李適時: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著力點

我體會,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具體要在以下幾個方麵下功夫:

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就是執政黨以法律為載體,依照法定程序提出自己的價值目標和政策措施,並以國家強製力保障實施,從而實現其政治主張。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就是強調注重運用法律手段調整利益關係、推動改革發展,努力做到政治決策和立法決策協調同步。

怎樣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第一,要處理好改革決策與立法決策的關係。立法決策是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的有機結合。當前,改革發展對立法的要求,已經不是僅僅總結實踐經驗、鞏固改革成果,而是需要通過立法做好頂層設計、引領改革進程、推動科學發展。要把深化改革同完善立法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立法實現科學決策與民主決策的有機結合。國內外的實踐充分證明,用法治方式推進改革,努力做到改革決策與立法決策協調同步,既能確保改革決策的合法性和正當性,降低改革成本,又能爭取多數群眾的理解和擁護,為改革決策提供極大的民意基礎和動力支持。第二,要堅持在法治框架內推進改革。應興應革的事,有了政治決策之後,應盡可能先立法、後推行。改革方案的研究過程,也應是立法項目的研究過程,應當吸收立法部門的同誌參加。開展先行先試和製度創新,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軌道上進行。對各方麵、各地方提出的創新需求,應當從立法上及時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路徑和辦法。第三,要著力提高立法質量。要牢固樹立並不斷強化“質量第一”的立法理念,始終把提高立法質量作為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增強立法針對性。要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開展立法工作,尤其是要抓住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入調查研究,把握客觀規律,做好製度設計,使法律規定的內容真正解決現實中的問題。二是,增強立法及時性。立法既要精雕細刻,又要反應靈敏、下先手棋。要針對突出問題,及時啟動立法程序,出台相關法律法規予以規範和引導。法律立改廢條件暫不具備實踐又迫切需要的,可通過授權方式先行先試。三是,增強法律的可執行性。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法律必須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得到有效實施。在立法中,要研究清楚法律所調整的社會關係,能具體規定的就應當明確規定,能在法律中規定清楚的,就不一定另搞配套法規。四是,增強立法係統性。要綜合運用製定、修改、廢止、解釋等多種形式,組合協同,做到各項製度相互銜接、統籌協調、形成合力,以切實提高立法引領和推動作用的成效。

始終堅持嚴格執法

我國各級行政機關是重要的執法主體,80%以上的法律和法規都是通過行政機關的具體職能活動來實施的。忠實執行法律法規,是各級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的神聖職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的形成,使得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更為突出、更加緊迫。

堅持嚴格執法,就是要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既不能亂作為,也不能不作為。具體說,要做到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規範執法,就是執法主體、權限、依據、內容、程序和證據都要符合規範;公正執法,就是堅持法律麵前人人平等,堅決抵製權力、金錢、人情、關係對執法活動的幹擾,確保對所有社會成員一視同仁;文明執法,就是要善待行政相對人,尊重其人格尊嚴,舉止文明、態度公允、用語規範。

堅持嚴格執法,要注意處理好執法中“軟”與“硬”的關係。在履行職責時,要依法充分運用執法手段,該出手的時候及時出手,該整治的依法堅決整治,該管理的依法堅決管理,決不臨場退縮,決不姑息遷就。如果該“硬”的時候“硬”不起來,特別是在遇到重大或緊急情況時,或者不出手,不敢管、不願管,從而放縱違法犯罪;或者出手不及時,從而貽誤時機;或者出手不到位,從而留下隱患,那麼“硬”不起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本來可以及時製止的苗頭未能及時製止,從而導致事態擴大、局麵失控。近年來發生的多起事件,都有著這方麵的深刻教訓。從“軟”的一麵看,要在執法過程中嚴格遵循法律的同時,注重謙和抑製,把握寬嚴相濟,注意方式方法,該輕則輕,可緩則緩,同時給予適當的人性關懷。在嚴格執法的基礎上,對當事人要尊重其人格,體諒其感受,理解其需求,剛柔並蓄。如果該“軟”的時候“軟”不下去,不僅容易激化矛盾,使執法工作遭遇阻力、執法目的難以實現,而且可能導致執法者和當事人對立不斷升級,損害黨和政府形象。

堅持嚴格執法,還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製約和監督。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自律不能替代他律,信任不能替代監督。首先,必須把權力裝進製度的籠子裏,而且是透明的籠子裏。目前,我國已經製定了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強製法、行政監察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一係列法律法規,既賦予行政機關必要的手段,保障行政機關依法履行職責,又對行政權行使的主體資格、行為規範、實施程序和違法責任等作了規定,防止權力濫用。各級執法機關必須嚴格依照這些法律法規的規定行使執法權。其次,執法工作要自覺接受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人民法院依法實施的監督。還要拓寬群眾監督渠道,完善群眾舉報投訴製度,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監督國家機關的權力。此外,在信息社會,還要高度重視輿論監督,支持新聞媒體對違法或者不當的行政行為進行曝光,不護短,把監督作為改進工作的動力。

積極推進全民守法

人民群眾是法律實施的重要主體,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力量。人民群眾知法、信法、守法,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施的社會基礎。我體會,法治社會建設的基礎,就是全社會要信仰法律,對法治有信心。如果一個社會大多數人對法律不信任,認為靠法律不如靠關係,找法院不如找領導,“明規則”不如“潛規則”,那法治社會就建不成,法治政府和法治國家也將失去堅實的支撐。全麵推進依法治國,要把大力推動全民守法作為重要支撐,切實增強全社會的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形成以尊憲守法為榮、以違法犯罪為恥的良好風尚,形成不願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法治氛圍。

首先,領導幹部要帶頭守法。打鐵要靠自身硬,法律麵前人人平等,製度麵前沒有特權,製度約束沒有例外。要求人民群眾做到的,領導幹部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人民群眾不做的,領導幹部就不能自己壞了規矩。全麵推進依法治國,領導幹部就要帶頭守法。

領導幹部帶頭守法,關鍵要盡快提高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推動改革發展的能力。法治思維可以從三個方麵理解:首先是一種觀念,即對憲法和法律存有敬畏之心。這是思想基礎。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憲法和法律,將黨的主張和人民意誌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誌,充分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對憲法法律的敬畏,就是要將憲法意識和法治觀念根植於心,忠於憲法,在遵守憲法法律上作表率;踐行憲法,在施行憲法法律上做貢獻;維護憲法,在捍衛憲法法律上下功夫。其次是一種意識,即依法按權限和程序辦事。這是思維模式。始終堅持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侵權須賠償。具體而言,我們無論是作決策還是辦事情,首先都要想一想法律上有多大權限,處理問題的法定依據、標準是什麼,應當按照什麼法定程序,承擔什麼法律責任。最後,歸根到底是一種信仰,即將依法辦事作為從政底線。這是思想境界。憲法法律麵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無論是政府活動,還是公民行為,都不能逾越法律邊界,必須在法定範圍內進行,紅線不能觸碰,底線不能逾越。無論是“循吏”還是“能吏”,都應當依法按權限和程序辦事,善於運用法律手段、依靠法律規則推進改革、實施治理。即使是運用經濟手段、行政手段,也要嚴格遵循法定的權限和程序。

其次,要多層麵、多渠道、多方式推動全民守法。全民守法同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一樣,也是一篇大文章。我們在重視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重要作用的同時,也要注意道德建設、社會組織等在規範公民行為、化解矛盾糾紛中的獨特作用,多層麵、多渠道、多方式推動全民守法,更好地推進依法治國。

第一,深入開展法製宣傳教育,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法製宣傳教育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把法律交給億萬人民群眾,是我國法製建設史上的一大創舉。當前,我們要認真實施“六五”普法規劃,進一步以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為目標進行法製宣傳教育。要把法製教育與法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使立法工作、監督工作、行政執法、司法審判的過程都成為宣傳憲法法律、弘揚法治精神的過程。要讓人民群眾在人大每一次立法、政府每一項執法措施、司法機關每一個案件審理中都感受到法治精神和公平正義,確保憲法法律深入人心。要努力讓尊法、守法、用法成為公民的生活方式,讓法治文化全麵替代人治文化,讓規則意識全麵取代關係意識,為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夯實群眾基礎。

第二,堅持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結合起來,重視道德對公民行為的教育作用,引導公民依法維護權益、自覺履行義務。我們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國家,曆史上非常注重道德在治國理政、為人處世中的作用,講究德主刑輔,講究道德教化。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因此,在推進全民守法進程中,要注重加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的公民道德建設。要把法治建設與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一方麵,法律是最底線的道德,道德是高標準的法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尤其需要道德建設來教化人心,引導善行,讓民眾在不為非的基礎上還能行善,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式過馬路”問題。另一方麵,法律是剛性的,道德是柔性的。道德的柔性特征正是對具有剛性特征的法律的有益補充。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醜,有利於引導公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強化公民意識,培育全民守法習慣。

第三,加強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社會組織建設,增強公民責任意識和法治意識。加強法治社會建設,推進全民守法,必須重視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社會組織建設。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朝代更迭,但社會基層能夠保持相對穩定,與宗族家庭的作用有很大關係。民間發生糾紛衝突時,族長出麵即可調停。很多矛盾糾紛都能按照鄉規民約族法得到化解。這是中國社會曆史上特有的一種“自組織”形態,具有一定的基層群眾自治成分。新中國成立後,這種傳統的社會結構模式被打破。社會成員以單位或戶籍地組織起來成為“單位人”,各級黨組織和政權組織實施著社會管理,形成了一種“他組織”模式。這也能解決問題。但是,在社會結構深刻變化,“單位人”又變成“社會人”的今天,又出現了新情況新問題,大量矛盾糾紛在基層難以得到有效化解。因此,進一步加強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社會組織建設,完善基層群眾自治製度,有利於增強公民的法治意識,也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摘自《中國人大》2013年第12期)

吳愛英:發揮司法行政職能作用全麵推進依法治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誌多次就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表重要論述,提出了許多關於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為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指引和思想武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誌關於法治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司法行政在全麵推進依法治國中的職能作用,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各級司法行政機關的重大政治任務。司法行政機關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堅持以習近平同誌係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進一步做好司法行政各項工作,努力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積極貢獻。

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指南

習近平同誌關於法治建設的重要論述,站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高度,對全麵推進依法治國作了深刻闡述,是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指南。關於法治建設的宏偉目標,強調要大力推進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關於法治建設的基本理念,強調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求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執法;關於法治建設的總體思路,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全麵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關於法治建設的根本宗旨,強調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依法保障全體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努力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關於法治建設的基本方針,強調要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維護社會主義法製的統一、尊嚴、權威,在全社會樹立法治信仰,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形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