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出現了曲折和失誤。特別是在“文革”時期,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嚴重偏離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脫離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軌道,中國社會主義事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文革”結束後,中國麵臨著向何處去的問題:是繼續沿著老路走下去,還是走全盤西化的路,抑或是另外開辟出一條新路來?經過短暫的徘徊之後,我們黨作出了正確選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黨的十二大總結在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實踐中形成的新的思想認識,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主題,中國走上了一條嶄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曆史的選擇,更是人民的選擇。1978年秋冬,幾乎是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偉大曆史轉折的同時,中國農民為吃飽肚子,自發地開始了改變農村生產關係、促進農村生產力發展的改革。鄧小平同誌對改革開放的總體設計,第一步目標就是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之後,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黨和人民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一如既往地堅持高度尊重人民的意願和要求,以人民的選擇為選擇。
從中國的先進分子選擇社會主義救中國到黨領導人民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中國的曆程深刻地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開放30多年實踐的根本總結,凝結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這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也體現著近代以來人類對社會主義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摘自《人民日報》2013年8月9日)
重點難點精講精學
如何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的提出與升華?
自中共十六大開始,原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中“有”字不再保留,首次使用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更為簡潔、有力的概念。這一概念彰顯了社會主義的中國形態、獨立意義,表明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的探索,不僅僅是滿足於“有中國特色”,而是力求形成一種獨立的社會主義形態或社會主義樣式。由於主體概念發生改變,在中共十六大報告中,相應的衍生提法也發生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等提法隨之出現。其實,早在1985年,意大利聯合出版社出版《鄧小平文選》時,其書名的副標題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隨著實踐發展和海外對“中國模式”關注的升溫,中國共產黨開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總結和升華。中共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係。”這裏從“道路”、“理論體係”兩個方麵,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並進而界定了“旗幟”的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基本內容,則由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構成。
2011年7月,胡錦濤同誌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把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和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概括為中國共產黨90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鄧小平1987年4月在會見出席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全體委員的講話中,曾使用過“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製度”的提法。胡錦濤同誌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體概念之下,使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由中共十七大的“道路”、“理論體係”“二位一體”升華為“道路”、“理論體係”、“製度”“三位一體”。自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囊括“道路”、“理論體係”、“製度”三個方麵的主體概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所包含的內容就是指這三個方麵。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識的基本總結和升華。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十七大報告繼續使用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等提法。
中共十八大報告重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三個方麵,並闡明了三者之間的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與此同時,中共十八大報告還從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四個方麵,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色”所在,大大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的認識。
如何正確對待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曆史時期?
1978年底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抉擇。以此為標誌,可以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劃分為兩個曆史時期。長期以來,對於怎樣認識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曆史時期,各種看法較多。應該說,人們對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曆史時期進行比較和審視很正常,畢竟改革開放是世界社會主義實踐中史無前例的探索,它給我國經濟社會帶來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但是,在比較和審視時必須堅持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這樣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曆史時期。
一方麵,我們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曆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曆史時期。雖然改革開放前由於各種原因,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遭遇了一些重大曲折,但改革開放前的曆史時期畢竟為改革開放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我們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取得了舊中國根本不可能達到的成就,初步地但又有力地顯示了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改革開放後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是零起點,不是拋開前麵的曆史另起爐灶,而是在很多方麵體現了對改革開放前的曆史時期的繼承。
另一方麵,我們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曆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曆史時期。改革開放後,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這條新路既擺脫了照搬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建設老路,又與西方模式的現代化道路有著本質區別。它鮮明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和根本方向。雖然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遇到了一些困難,但這都是發展和前進中的問題。我們決不能以此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曆史時期,希望回到改革開放前的老路上去。改革開放後我們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繼往和開來的統一,是曆史和現實的結合。
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是一個接續奮鬥的曆史過程,是一個完整的事業。雖然不同的奮鬥階段、不同的曆史時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但我們黨始終不渝堅持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等,將不同階段、不同時期緊密聯係起來、有機貫穿起來,形成一環扣一環的接續奮鬥過程。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曆史時期,是我們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同一個過程,雖然這兩個曆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絕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那種將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曆史時期割裂和對立起來的觀點,是一種非此即彼的機械化、絕對化、片麵化的觀點。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關係是什麼?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有著不可分割的曆史和邏輯上的密切聯係。兩者在繼承發展、與時俱進的基礎上,相映生輝,共同構建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廈,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事業在中國的新篇章。
一根相連的關係。兩者都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哲學基礎:堅持唯物辯證法和曆史唯物主義;兩者都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站在工人階級的立場上,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致力於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兩者都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與時俱進,以新的理論形態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一脈相承的關係。兩者理論靈魂一脈相承。堅持實事求是,認清中國的基本國情,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曆史階段的任務和奮鬥目標,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形成的重要思想依據。兩者理論內容一脈相承。毛澤東思想關於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基本矛盾、根本任務、現代化道路等社會主義建設的一係列探索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理論淵源。兩者理論風格一脈相承。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都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都是開放的科學理論體係,都具有鮮明的實踐性,都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一體相依的關係。毛澤東思想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製度和理論基礎。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我們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製度,確立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意識形態,為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奠定了根本製度基礎和理論基礎。毛澤東思想是被中國共產黨人發展了的、賦予了新內涵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理論淵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發展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沿著毛澤東思想開辟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道路,充分吸收了毛澤東思想的理論財富,又根據新的時代特點和人民群眾新的實踐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實現了黨和國家指導思想上的又一次與時俱進,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繁榮發展。
一幟相隨的關係。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體係,兩者都高揚共產主義的旗幟,以實現共產主義為己任。黨在成立之日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理想,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我們黨取得了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果。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指引下,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開拓創新,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不懈奮鬥。兩者都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引。以毛澤東同誌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科學社會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實際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寶庫。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同誌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興衰成敗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總結吸取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兩者都將繼續為科學社會主義飛躍發展作貢獻。毛澤東思想、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為解決當代社會主義在建設與改革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領域提出了富有中國特色的理論,必將推動科學社會主義繼續飛躍發展。(徐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