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講(3 / 3)

第二,進一步深化科技體製改革。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係,加快建立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製機製,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應用的主體,完善市場導向的創新格局。深化科研院所分類改革,增強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創新和服務能力。完善知識創新體係,全麵推進國防科技創新體係、區域創新體係和科技中介服務體係建設,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創新和應用推廣的有機銜接,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加強統籌協調和協同創新,提高國家創新體係整體效能。深化科技管理體製改革,促進科技管理科學化和資源高效利用。完善人才激勵製度,充分激發廣大科技人員的創造活力,以人才強促進科技強,帶動產業強、經濟強。

第三,進一步優化創新環境。完善落實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配套政策,總結推廣相關試點政策,積極研究製定深化科技體製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係建設有關政策措施。完善科技創新評價標準、激勵機製、轉化機製,不斷形成激勵創新的正確導向。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不斷健全創新法治環境。大力推進科技和金融結合,健全多元化科技創新投入體係。完善科技宏觀管理,促進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引導全社會智慧和力量進一步向創新發展聚焦。大力倡導創新光榮,加強科學普及,強化科學道德建設,厚植創新文化土壤。

第四,進一步擴大科技開放合作。強化全球視野和國際眼光,立足國際科技資源加快流動和重組的實際,在開放合作中提高我國產業技術水平和科技實力。支持企業、地方與高新區提高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水平,鼓勵企業到海外建立研發機構。支持國際學術組織、跨國公司等來華設立研發機構,吸引全球優秀科技人才來華創新創業。圍繞戰略需求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工程,鼓勵我國科學家發起和組織國際科技合作計劃。與各國加強在能源資源、糧食安全、人口健康、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上的科技合作,共同應對人類麵臨的共同挑戰。全麵加強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的國際科技合作,與各國共享創新機遇。

為何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黨的十八大報告在論述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時所強調的。這是根據世情的新變化、國情的新特征、科學發展的新要求作出的戰略部署,對我國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創新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基本動力。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曆史。創新還是守舊,從某種意義上說事關國運興衰。中華民族曾經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在人類曆史上曾長期處於領先地位,在近代之所以落後、挨打,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守舊而不創新。當今時代,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創新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創新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創新能力已成為綜合國力的核心要素。創新涉及各個方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重強調的是科技創新。科技創新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馬克思指出,社會的勞動生產力,首先是科學的力量,科學是一種在曆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根據自己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選擇了由投資帶動的要素驅動發展模式。這是與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現實選擇,在實踐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使我國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然而,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步衰減和資源環境約束的強化,“高投入、高消耗、高汙染、低質量、低效益”的經濟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不可能繼續支撐我國向高收入國家邁進。國外的大量實踐也表明,如果一個國家沒有隨著發展階段的轉換及時轉變發展方式,就很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使經濟社會發展陷入長期停滯狀態。為了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必須切換經濟發展的主引擎,擺脫對物質生產要素的過度依賴,轉入創新驅動的軌道。其中尤其要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的作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當前,世界新科技革命正孕育突破,新一輪產業革命蓄勢待發,建立在互聯網和新材料、新能源等基礎上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即將叩響人類的大門。第三次工業革命將重塑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刷新世界經濟版圖,調整全球利益分配格局,為後發國家實現趕超打開“機會窗口”。第三次工業革命與我國轉型發展發生曆史性交彙,為我國走創新驅動的跨越式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我國與第一次工業革命失之交臂,僅抓住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尾巴。現在,有已經形成的各項基礎條件的有力支撐,有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的強力保障,我國有能力抓住和用好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機遇。當今時代,無論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都更加重視國家創新戰略,希望通過創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進而化危為機,搶占未來競爭製高點。麵對發達國家蓄勢占優和新興經濟體追趕比拚的雙重挑戰,我國應在繼續發揮好後發優勢的同時,努力在一些領域形成先發優勢,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的突破,搶占新的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戰略製高點,以形成發展新優勢,從而贏得先機、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如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曆史經驗表明,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進步都與科學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密切相關。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興起,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相互結合,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交叉發展,為我們帶來了必須抓住和用好的機遇。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我們推動發展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指明了方向。

第一,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一是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部署創新鏈,突破技術瓶頸,掌握核心關鍵技術。二是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研發應用,加強技術集成和商業模式創新。三是運用高新技術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在重點產業領域建設技術創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升傳統產業創新發展能力。四是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完善科技促進農業發展機製,不斷健全現代農業技術體係。五是大力發展關係民生和社會管理創新的科學技術,加快推進涉及人口健康、食品藥品安全、防災減災、安全生產、生態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的科技創新,加快建設社會管理領域的科技支撐體係,使科技創新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六是完善知識創新體係,強化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技術研究,提高科學研究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搶占科技發展戰略製高點。

第二,進一步深化科技體製改革。一是著力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係。建立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體製機製,促進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向企業研發機構流動,培育和壯大創新型企業。鼓勵產學研開展深度合作,真正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二是著力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充分發揮國家科研機構骨幹和引領作用,深化科研院所分類改革,建立健全現代科研院所製度,引導和鼓勵民辦科研機構發展,加快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建設,提高高等學校科技創新能力。三是推動創新體係協調發展。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四是深化科技管理體製改革,完善統籌協調科技宏觀決策體係,建立全國科技重大決策機製,完善中央和地方、科技相關部門、科技部門和其他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機製,建立健全科技項目決策、執行、評價相對分開、互相監督的運行機製。

第三,進一步優化創新環境。一是完善和落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加強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加強對科技創新活動和科技成果的法律保護,為科技創新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切實建立健全科研活動行為準則和規範,加強科研誠信和科學倫理教育,發揮科研機構和學術團體自律功能,倡導創新光榮,鼓勵獨立思考,保障學術自由,營造寬鬆包容、奮發向上的學術氛圍,厚植創新土壤。三是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弘揚中華民族創新精神,在全社會進一步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深厚氛圍和良好風尚,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

第四,進一步擴大科技開放合作。一是注重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和地區科技交流合作,加大利用全球科技資源力度,加強技術引進和合作。二是注重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鼓勵我國科學家發起和組織國際科技合作計劃,支持企業和科研機構到海外建立研發機構。三是注重支持國際學術機構、跨國公司等來華設立研發機構,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來華創新創業。四是注重完善政府間科技合作機製,提升對外科技合作水平,推進科技援外,加強民間科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