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木炭就被搶購一空,威廉。維爾因此得到了一筆不菲的收入。他用這筆收入購買了一大批新樹苗。幾年以後,“萬木莊園”再度綠意盎然。

一個人的每一個進步、每一個行動都離不開思考,善於思考的人才能從平凡中發現機會,從絕望中看到希望,從而創造出一片廣闊的天地。

魯班是我國建築業的鼻祖,他發明過許多方便實用的工具,鋸子就是其中之一。鋸子的發明就源於他的善於思考。

魯班作為一個工匠,他經常到山上去尋找木材。路上,他看到工人們一斧頭一斧頭大汗淋漓地砍著樹,覺得他們實在太辛苦了。於是他就想,能不能發明個什麼東西代替斧頭,讓砍樹更省勁呢?這個念頭一直在他的腦中盤旋著。

一天,魯班又出門上山去。在爬一段比較陡峭的山路時,他滑了一下。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叢茅草,忽然他覺得手指被什麼東西劃破了,抬手一看,鮮血都滲出來了。他俯身湊到茅草跟前仔細觀察,隻見茅草的邊上有一排細細的利齒,正是這些玩意兒把他的手指劃破了。突然間,魯班腦中靈光一閃,他一下子聯想到了這些天來自己一直費神思索找個什麼東西代替斧頭砍伐樹木的事。他想,這麼細小的茅草都能將皮肉劃破,那麼應該也有東西能將樹木輕易砍倒。

魯班興致一來,便忘了疼痛,又扯起一把茅草細細端詳,他用草邊在手背上輕輕一劃,手背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魯班若有所思地站了起來,他想,我何不讓鐵匠打製一些邊上有細齒的鐵條,放在樹上來回拉動。

根據這一想法,魯班製成了第一批鋸條。經過試用,果然比斧頭省事多了。到現在,木工們仍在用著魯班發明的鋸子。

人的每一種行為,每一種進步,都與自己的思維能力息息相關,離開了思維,人就什麼事情也辦不成了。既然我們被自然賦予了“思維”這樣神奇的力量,我們就應該積極開發我們的大腦。腦子是越用越靈的,我們每一次的思維都是在給腦子加油,經過潤滑的大腦更能適應自然的變化,人也才會具有更強大的生存本領。

為什麼有的人成就了偉業,有的人卻碌碌無為一輩子。其實,成功的機會無處不在,隻是她更青睞善於思考的人。別人成功了,我們卻沒有,並不是別人運氣好,而是他們善於思考,對這個世界多了份觀察,對自己的生活多了份思考。就像有人說的:這個世界不缺少能幹活的人,缺少的是會思考的人。

所有的計劃、目標和成就,都是思考的產物。當然,成功也不是胡思亂想就能得到的。真正的思考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需要大量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需要堅持不懈地總結積累經驗、博覽群書不斷“充電”:需要耐得住寂寞,於“鬧”中守靜;需要放棄安逸的念頭,犧牲娛樂時間……另外,思考也貴在“恒”,貴在“勤”,要多思考,常思考,勤思考。隻有經曆一番“痛苦”之後,才能在某一刻頓悟,品得甜美的果實。

其實人與人之間,誰比誰聰明、誰比誰幸運並不是最大的差距,最大的差距在於誰思考得多、思考得深、思考得對,因此,我們在生活中要善於思考,遇到事情要勤於思考,對於一些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可以換個思路去解決;對於別人想不到的事情,我們要努力想到並實現。“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這句稍顯誇張的話,從某種角度講,是有一定道理的。善於思考的人是永遠不會被困難阻擋的,即使前麵荊棘叢生,他們也能披荊斬棘,奮勇直前。

人的發展永遠都離不開機會,要想自己能夠把握機會、迎合機會、創造機會,那麼我們就必須不停地開動腦筋,運用智慧,否則我們就有可能會被時代淘汰。

轉換思維天地寬

法國著名科學家法伯發現了一種很有趣的蟲子,這種蟲子都有一種“跟隨者”的習性,它們外出覓食或者玩耍,都會跟隨在另一隻同類的後麵,而從來不敢換一種思維方式,另尋出路。發現這種蟲子後,法伯做了一個實驗,他花費了很長時間捉了許多這種蟲子,然後把它們一隻隻首尾相連放在了一個花盆周圍,在離花盆不遠處放置了一些這種蟲子很愛吃的食物。一個小時之後,法伯前去觀察,發現蟲子一隻隻不知疲倦地在圍繞著花盆轉圈。一天之後,法伯再去觀察,發現蟲子們仍然在一隻緊接一隻地圍繞著花盆疲於奔命。七天之後,法伯去看,發現所有的蟲子已經一隻隻首尾相連地累死在了花盆周圍。不能轉換思維,就喪失了一條生路。

當然,作為在平凡生活中追求夢想的普通人,換一種方法想問題所取得的成效,不亞於科學家的新發現。

山姆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級主管,他麵臨一個兩難的境地。一方麵,他非常喜歡自己的工作,也很喜歡跟隨工作而來的豐厚薪水——他的位置使他的薪水有隻增不減的特點。但是,另一方麵,他非常討厭他的老板,經過多年的忍受,最近他發覺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了。在經過慎重思考之後,他決定去獵頭公司重新謀一個職位。獵頭公司告訴他,以他的條件,再找一個類似的職位並不費勁。

回到家中,山姆把這一切告訴了妻子。他的妻子是一個教師,那天剛剛教學生如何重新看待問題,也就是把正在麵對的問題完全顛倒過來看——不僅要跟你以往看這個問題的角度不同,也要和其他人看這個問題的角度不同。她把上課的內容講給了山姆,這使山姆得到了啟發,一個大膽的創意在他腦中浮現。

第二天,他又來到獵頭公司,這次他是請公司替他的老板找工作。不久,他的老板接到了獵頭公司打來的電話,請他去別的公司高就。盡管他完全不知道這是下屬和獵頭公司共同努力的結果,但正好這位老板對於自己目前的工作也厭倦了,所以沒有考慮多久,就接受了這份新工作。

這件事最美妙的地方,就在於老板接受了新的工作,結果他目前的位置空出來了。山姆申請了這個位置,於是坐上了以前他老板的位置。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山姆本意是想替自己找個新的工作,以躲開令自己討厭的老板。但他的太太教他換一種方法想問題,就是替他的老板而不是他自己找一份新的工作,結果,他不僅仍然幹著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且擺脫了令自己煩心的老板,還得到了意外的升遷。

一些專家在研究汽車的安全係統如何更好地保護乘客在撞車時不受到傷害時,最終也是得益於換一種方法解決問題。

他們想要解決的問題是,在汽車發生碰撞時如何防止乘客在車內移動,因為這種移動造成的傷害常常是致命的。在種種嚐試均告失敗後,他們想到了一個有創意的解決方法,就是不再去想如何使乘客綁在車上不動,而是去想如何設計車子的內部,使人在車禍發生時,最大程度地減少傷害。結果,他們不僅成功地解決了問題,而且開啟了汽車內部設計的新時尚。

在現實生活中,當人們解決問題時,時常會遇到“瓶頸”,這是由於人們看問題隻停留在同一角度造成的,如果能換一換視角,也就是換一種方法考慮問題,情況就會改觀。

我國著名品牌空調——格力空調的諸多品種中有一種“燈箱櫃機空調”,它的發明過程也是很偶然的。

1995年,格力公司的朱江洪在美國考察,無意中看到了可口可樂售貨機的顏色很豔麗,腦海裏一下子出現靈感,“格力”因而就設計出了一個獲得專利的新產品“燈箱櫃機空調”。

這種空調一掃幾十年來的“空調冷麵孔”:櫃麵上風景如畫,“瓜果飄香”,在原來的使用價值中又增加了幾分美感。

朱江洪的這一“美國情緣”,就讓空調的“臉”發生了變化,格力的彩麵櫃機空調比市場上同類產品價值高出300多元。這種空調在國內外市場都很暢銷,而且還因為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沒有競爭對手,一舉成為該公司上百款空調中利潤率最高的。

一個有雄心的成大事者,必須從創新入手,從創新走向成功。創新是開創事業的原動力,惟有創新才能戰勝自我,才能脫穎而出。

出奇製勝才能更快成功

出奇製勝,是成功的快捷方式,時代在變,事物和人們的思維也同時都在改變,惟有能夠隨著時代潮流靈活應變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

世界是變化的,任何一種產業都在不斷改良以適應市場不斷改變的需求,成功的人總是用自己獨到的眼光去發現別人未做過的事業,因而,他們往往成功的最快,最直接。

在瞬息萬變的競爭社會裏,與其把時間浪費在開會空談上,不如把握時機,當機立斷,發揮自己的決斷力,才能搶先一步,贏得先機。

19世紀中葉,美國加州出現一股尋金熱,許多人都懷著發財夢爭相前往。

當時,一個17歲的小農夫亞默爾也想去碰碰運氣,然而,他卻窮得連船票都買不起,隻好跟著大篷車,一路風餐露宿趕往加州。

到了當地,他發現礦山裏氣候幹燥,水源奇缺,而這些尋找金子的人,最痛苦的事情便是沒水喝。許多人一邊尋找金礦,一邊抱怨“要是有人給我一壺涼水,我寧願給他一塊金幣!”或“誰要是讓我痛痛快快地喝一頓,我出兩塊金幣也行”。

這些牢騷,居然給了亞默爾一個靈感,他想:“如果賣水給這些人喝,也許會比找金礦賺錢更容易。”

於是,他毅然放棄挖金礦的夢想,轉而開鑿渠道、引進河水,並且將引來的水過濾,變成清涼解渴的飲用水。

他將這些水全裝進桶子裏或水壺裏,並賣給尋找金礦的人們。

一開始時,有許多人都嘲笑他:“不挖金子賺大錢,卻要做這些蠅頭小利的事業,那你又何必離鄉背井跑到加州來呢。”

對於這些嘲笑,亞默爾毫不為之所動,他專心地販賣他的飲用水,沒想到短短的幾天,他便賺了6000美元,這個數目在當時是非常可觀的。

在許多人因為找不到金礦而在異鄉忍饑挨餓時,發現商機而且善加運用的亞默爾,卻已經成了一個小富翁。

在經營的策略上,不要一窩蜂的跟著流行,這樣隻會把市場的惡性競爭提高,在相互砍價的割喉戰之後,不但損失了品質,到後來還會入不敷出,導致投資失敗,麵臨破產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