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要想到別人還沒有想到的一麵,方法也必須講求創新,因為人是善變的,任何一種產業都必須不斷地改良,以適應市場不斷改變的需求。

有人說:“凡事第一個去做的人是天才,第二個去做的人是庸才,第三個去做的人是蠢才。”但是,我們偏偏看到,有的人即使編號第一千萬個,即使擠破頭也改不了一窩蜂的本性。其實,想成功就應該出奇製勝,用自己獨到的眼光去發現別人未做過的事業,這才是成功的快捷方式。

標新立異讓你獨領風騷

絕大多數成大事者的人生格言是:“創新是成功的捷徑”。這句話是成功的精髓所在,換句話說就是標新立異才可以獨領風騷,隻有那些能不斷創新的人才可以不斷獲得成功。

模仿與抄襲也許可以取得一點小小的成績,但不能永久發達。當形勢與環境發生變化時,惟有標新立異的人才可以從一個成功走向新的成功。

日本著名的索尼公司創始人盛田昭夫就是一個追求創新的人。

1946年,盛田昭夫的索尼公司成立時,公司的宗旨是:“絕對不搞抄襲偽造,而專選他人今天,甚至以後都不易搞成的商品。”

如果在創建事業的最初,這條宗旨則成了盛田昭夫接連成為市場競爭大贏家的秘訣之一。

一般日本企業經營的基本方法是大量生產、大批銷售,但盛田昭夫走的並不是研究,創造出其他公司難以模仿的產品,即便是這種商品被其他競爭者趕上了,還有新的產品出現。盛田昭夫的方法在於標新立異,重在以新取勝,依靠技術不斷開拓新的市場。

20世紀50年代初,收音機在日本還不是十分普及,但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了收音機的好處。收音機市場大有潛力可挖。很多製造商都看準了收音機市場必將火爆的那一天,因而紛紛大批量生產。

當時流行的收音機並非很完美,而是存在很大的缺點。其內部幾乎全部使用笨重易熱的真空管,體積大的不得了。耗電量又高,並且不能隨身攜帶。

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在當時也被收音機市場的潛力引誘著,但又生怕背負未來市場過剩的競爭壓力。這時井深大總經理抓住了流行收音機的缺點,設想如果索尼(當時名叫東京通信工業公司)生產的收音機能夠克服這些缺點,必然會大受消費者的青睞,獨占收音機市場的鼇頭,成為技術革新的領導者。

盛田昭夫想要研製一種能攜帶甚至可以放在襯衣口袋裏的小型收音機,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以半導體取代真空管。而半導體的專利權,當時隻在美國有,發明它的是休克利博士。

他們專門為半導體的事去了一趟美國,想要引進休克利博士發明的半導體專利。以後,盛田昭夫與擁有半導體專利權的西方電氣公司簽訂了專利合約。最終,盛田昭夫推出了日本第一批小巧玲瓏的半導體收音機。這批第一次標有“SONY”字樣的產品一出世便令同行和消費者驚詫,“SONY”牌收音機一下子風靡日本,原來的真空管收音機頃刻之間成為陳舊的過時貨。

時隔不久,盛田昭夫生產出更小的口袋型半導體收音機大批上市。這種收音機可隨身攜帶,就像手表一般便捷,在社會上形成了一種新時尚,標新立異的索尼公司頓時引起人們的極大注意,"SONY”成了家喻戶曉的名牌。

標新立異使盛田昭夫贏得了消費者的心,在市場競爭中出奇製勝。同行企業在對盛田昭夫既嫉妒又羨慕的時候,他又開始了新的研究。

盛田昭夫在和同行的競爭中總能以新取勝。他寫過一段耐人尋味的話:“我們的計劃是用新產品來帶領大眾,而不是被動地去問他們要什麼產品。消費者並不知道什麼是可能的,但是我們知道。因此我們要去下一番功夫做市場調查,並且有不斷修正每一種產品及其性能、用途的想法,設法依靠引導消費者,與消費者溝通,來創造市場。”這段話體現了盛田昭夫的經營雄心,體現了索尼公司的一個基本精神,風靡全球的“alkman(隨身聽)”就是這種精神的產物。

一天,總經理井深大提著手提式錄音機和一副耳機,來到盛田昭夫的辦公室,一臉無奈地說:“我喜歡聽音樂,可又不希望影響別人,又不能整天坐著不動,隻好提著錄音機走,可這實在是太沉重了,這份疲累哪是我這老頭子能吃得消的。”

井深大這番抱怨的話一下子激發了盛田昭夫的思維與想像。他想,能否研製一種小型隨身攜帶的錄音機呢。如果研製成功的話,井深大總裁不就再也不會抱怨手提式錄音機的沉重了嗎。當然,它會更好地滿足那些須臾也離不開音樂的年輕人。

經過不斷的創新,一台“隨身聽”的樣品造出來了,精致而小巧,音效也非常的好。以盛田昭夫為首的技術骨幹認定“隨身聽”一定會風靡起來,但銷售人員則認為這種產品連一點銷路都沒有。於是,在公司內對“隨身聽”形成了反對派和支持派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麵對反對聲,盛田昭夫堅持己見,並說明自己負全部責任。由於“隨身聽”適合消費者的需要,價錢(3萬日元)也適合年輕人的“腰包”,結果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供不應求。麵對雪片般飛來的訂單,索尼公司必須以自動化生產來應付。與此同時,“隨身聽”也大大刺激了索尼公司的耳機研製,使它躋身於全世界最大耳機製造商之林,在電子產品大國日本也占據了50%的市場。

由於美名遠揚,連著名指揮家卡拉揚等音樂大師也來索尼公司訂購“隨身聽”。

幾十年來,索尼公司在盛田昭夫的標新立異思想指導下,發明創新,用創新賺得了豐厚的利潤。

走出墨守陳規的牢籠

工作中常會碰到難題,甚至是別人認為不絕對可能的事,然而卻有人做成了。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關鍵是他們拘泥陳規,能夠進行創造性思維,這便是創新。其實,創新並非高深莫測,打破傳統,把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做成就行了。生活中,事業上,如果我們能夠衝出墨守陳規的牢籠,擺脫思維定勢的影響,那麼我們往往就可以發現另一番天地。但是人們往往在生活和工作中墨守陳規,跳不出思維定勢的怪圈,因此也往往容易走向滅亡。艾克爾曾經說的“不創新,就死亡。”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要努力走出“成規”的牢籠,打破思維的定勢,用一種新的思維來解決問題。

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因稱善守而稱為“墨翟之守”或“墨守”。《戰國策。齊策六》中說:“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齊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後來用“墨守成規”形容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其實,在事業和人生奮鬥的過程中,如果一味地墨守陳規,那麼就很容易喪失成功的機會,而有的時候思維定勢是扼殺創造力的最大凶手。

有位警察到森林打獵,他在野獸經常出沒的地方隱蔽起來。忽然,一隻鹿跑了出來,這位警察立即跳過灌木叢,朝天開一槍,並大喊:“站住,我是警察!”這就是思維定勢。

思維是人類最為本質的特征,是人一切活動的源頭,也是創新的源頭。有了創新思維才能開始創新活動,有了創新活動才能產生創新成果。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總體處於發展、變化的趨勢中,但也會存在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狀態是由一係列的思維定勢所構成,由一係列思維定勢的品質所表現。

人們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往往都是憑借原有的思維活動的路徑(即思維定勢)進行思維的。人們認識未知、解決未知,都是以已知或已知的組合、變換為階梯。要想提高思維能力,就要突破原來的思維定勢,更新原來的思維模式,優化、深化思維的品質。

有位拳師,熟讀拳法,與人談論拳術滔滔不絕,拳師打人,也確實戰無不勝,可他就是打不過自己的老婆。拳師的老婆是一位不知拳法為何物的家庭婦女,但每每打起來,總能將拳師打得抱頭鼠竄。

有人問拳師:“您的功夫都到哪兒去了。”

拳師狠狠地說道:“這個死婆娘,每次與我打架,總不按路數進招,害得我的拳法都沒有用場!”

拳師精通拳術,戰無不勝,可碰到不按套路進攻的老婆時,卻一籌莫展。

“熟讀拳法”是好事,但拳法是死的,如果盲目運用書本知識,一切從書本出發,以書本為綱,脫離實際,這種由書本知識形成的思維定勢反而使拳師遭到失敗。

思維定勢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障礙。因為隻要有思維定勢,就容易鑽進牛角尖,進入死胡同。而產生思維定勢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聽從權威,具有從眾心理,盲目地順應群體和先驗。所以,要打破思維定勢,就需要從這些著手。

有一艘遠洋海倫在航行中不幸觸礁,沉沒在汪洋大海中,隻有12名船員拚死遊上了大海裏的一座孤島才得以幸存。登上孤島後大家傻眼了,因為島上除滿地的石頭,沒有任何可以用來充饑的東西。更可怕的是,此處地處熱帶,在烈日的暴曬下每個人都口渴得冒煙,除了四周的海水之外居然沒有任何水源。然而,誰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澀又成,根本不可能用來解渴。

於是,他們12個人就是希望老天能夠下雨,或者是有過往的行船發現他們。一天,兩天,三天……他們焦急而無奈地等著,然而他們失望了,不但沒有任何航船從他們所在的孤島旁經過,老天也沒賜給他們一滴雨,甚至都沒一點有下雨的跡象。漸漸地,有人都堅持不住了。

一個、兩個……11個船員相繼渴死了,當最後一位船員快要渴死的時候,他實在忍受不了幹渴的滋味,於是就撲進海水裏,“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海水。但是奇怪的是,船員喝過海水,一點也覺不出海水的苦澀味,反而覺得這海水非常甘甜,十分解渴,於是他每天靠喝海水度日,終於有一天等來了救援的船隻。後來,人們化驗這裏的海水發現“海水”實際上是可口的泉水。

可見,如果一個人如果走不出思維定勢,就無法進行創新性思維。而一旦走出了思維定勢的牢籠,也許就可以看到許多別樣的人生風景,甚至可以創造出新的奇跡。

所以,不管在什麼時候,我們都要突破思維定勢的影響,更不要墨守陳規,應該給自己的思想一個大解放,從墨守陳規的牢籠中走出,讓創新成就自己的人生。而許多成功者往往能夠用標新立異的做法突破人們的常規思維,贏得出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