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脈成就大事業
想成就事業,就要有成功的人際關係。社會上有這麼一種人:他們能力超群,見解深刻,才華橫溢,但同時他們也恃才傲物,認為自己比別人優秀,是不可或缺的人,因此狂妄自大,不能很好地與周圍的人處好人際關係。這種人雖然很優秀,卻總是與成功擦肩而過。
如果有人問這樣的問題:一般人才與頂尖人才的真正區別在哪裏呢?肯定會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毫不猶豫地回答,是才能。他們甚至會瞪大眼睛發出疑問:除了能力,難道還有別的?因此,在成功的天平上,他們會把所有的砝碼都擺在能力一邊,忽視品德,忽視人際關係,忽視其他的種種。
然而,就在這種人自以為是、不可一世的時候,培養了無數成功人士的哈佛大學商學院的一個調查恐怕會讓這些人大跌眼鏡:在事業有成的人士中,26%靠工作能力,5%靠家庭背景,而人際關係則占69%。正如羅斯福所說:“成功的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項因素便是與人相處。”
可見,要想成為出類拔萃的頂尖人才,並不能僅僅靠提升才能,更重要的是拓展你的人際關係,提升你的人脈競爭力。隻有這樣,你才會脫穎而出,取得事業的成功。
相對於專業知識的競爭力,一個人在人際關係、人脈網絡上的優勢,就是人脈競爭力。哈佛大學為了了解人際能力對一個人成功所扮演的角色,曾經針對貝爾實驗室頂尖研究員做過調查。他們發現,被大家認同的專業人才,專業能力往往不是重點,關鍵在於“頂尖人才會采取不同的人脈策略,這些人會多花時間與那些在關鍵時刻可能對自己有幫助的人培養良好關係,在麵臨問題或危機時便容易化險為夷”。他們還發現,當一名表現平平的實驗員遇到棘手問題時,會去請教專家,但卻往往因為沒有回音而白白浪費時間;頂尖人才則很少碰到這種問題,因為他們在平時就建立了豐富的人際關係資源網,一旦前往請教,立刻便能得到答案。
在21世紀的今天,無論是保險、傳媒、廣告,還是金融、科技、證券等各個領域,人脈競爭力都是一個日漸重要的課題。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人脈也同樣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際關係是一個人通往財富、榮譽、成功之路的門票,隻有擁有了這張門票,你的專業知識才能發揮作用。
很多人意識到了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因此成為頂尖人才,成為成功人士;也同樣有很多原本優秀的人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表現出了優秀的工作能力,卻不注意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因此總是缺少外在的助力,做起事情來事倍功半。
碧妮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公司工作,她執著地認為隻要自己努力工作,展現出超人的工作能力,必然能夠做出一番事業,獲得重用並步步高升。可是一年過去了,碧妮雖然表現出了出色的工作能力,但薪水並不比那些表現一般的同事高,職位也沒有得到晉升。碧妮很不服氣,於是工作起來更加努力。她認為隻要自己足夠優秀,總有一天上司會看到她的能力與才華,從而給她加薪晉職,把她當作公司的骨幹。
但是,又一年過去了,碧妮還是在原地停留。相反,與她同時進公司的同事已經是獨當一麵的主管了,薪水也比碧妮高出許多。碧妮終於忍不住,向公司裏惟一與她要好的同事抱怨自己的懷才不遇。然而,沒想到的是,同事卻很直接地告訴她一個令她感到震驚的原因。原來,雖然碧妮工作非常出色,但由於她恃才傲物,認為自己比別人都要優秀,因此沒把同事放在眼裏,平時也就缺少了對同事的尊重,與同事的關係沒處好。上司雖然也知道碧妮工作很出色,但擔心如果讓她升主管的話,同事們會不配合,這樣會不利於公司工作的開展完成,所以一直遲遲未敢重用她。
就這樣,工作細心、處事粗心的碧妮,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然是因為忽略了人際關係,而一直未受到重視與提升。
在好萊塢流行著一句話:“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而在於你認識誰。”即使你確實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人,也不要以為僅僅因為自己擁有卓越的才能就能獲得成功。學著去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網絡吧。隻有建立起了自己的人脈網絡,你才會享受到人脈帶給你的好處,你才會深刻認識到:一般人才與頂尖人才的真正區別更在於人脈,而並非僅僅是才學和能力。
善於借助他人的力量
比爾。蓋茨說:一個善於借助他人力量的企業家,應該說是一個聰明的企業家。在辦事的過程中善於借助他人力量的人也是一個聰明的人。一個人,不管他的能耐有多大,他的智慧和才能都是有限的。惟有借助他人的能力和智慧,取長補短,為我所用,才能達到雙贏的境界。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就是善於借助他人力量。鐵木真當年進攻蒙古蔑乞兒部時,兵力不濟,後來他聯合草原雄鷹劄木合,一舉殲滅蔑乞兒部,等到他與劄木合爭雄時,又聯合王罕,打敗了劄木合,奠定其草原霸主地位。
荀子在《勸學》中就說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借助於車馬的人,不必自己跑得快,卻能遠行千裏;借助於舟船的人,不必自己善水性,卻能渡江河。君子生性與別人無異,隻是因為他善於借助和利用外物,所以就不同了。這就是一種善於借助外部力量的大智慧。
現代社會越來越開放,信息傳播越來越快捷,企業的結構越來越龐大,專業分工越來越細致。靠個人單槍匹馬獨闖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要成功就要借助他人的力量而不是自己一個人的艱苦奮鬥。換句話說,就是要調動外界的一切能為我所用的資源,從而提高我們的辦事效率,迅速達到我們的預定目標。
借力指的是借他人之力,如名人、親戚、朋友、同學等的地位、名望、財富或權力等;他人有時是你接近成功或走向成功的橋梁與階梯,尤其是那些德高望重的名人,他們的力量更能幫你尋到走向成功的捷徑。古往今來,借助於他人之力成功的事例真是數不勝數。漢高祖劉邦立太子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漢高祖劉邦共有八個皇子,生母不一,為了爭奪太子之位,展開了子與子、母與母之間的明爭暗鬥。劉邦有位愛姬戚夫人,她想要劉邦廢除太子,改立自己的兒子如意為太子。可呂後想保住自己的兒子劉盈的太子地位,於是她找張良幫忙。張良獻上一計:"皇上一直想招聘四個隱居的賢人出山,但他們始終不肯,若將他們迎為賓客,太子常請此四人赴宴,必會被皇上看見而問其原因。"果然不出張良所料,高祖以為劉盈為人恭敬仁孝,天下名人慕名而來,終於打消了廢去太子的念頭。
劉盈的成功完全是因為借助了四大賢人的盛名,借助他們的名望保住了太子的地位。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要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奮鬥之外,有時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隻有"好風憑借力",才能"送我上青雲"。
關係網中的“借”字是核心。把握了“借力”這一核心,就把握了關係網的精髓。一個人想要順順當當把事情辦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外,有時還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扶搖直上。一般來說,無論引薦者的名望大小,地位高低,隻要對你的成功有所幫助,他就是你登上高處的好榜樣,他的威信和影響對你都有用處。
在借助他人的力量時,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驟:
(1)要與有影響力的人做朋友。對於一般人來說,應該隨時留心周圍人的品格、能力及其影響力,要用真心去交朋友。要盯得準,看誰有能力幫助你。
(2)努力求得朋友的幫助。朋友能否幫你的忙,還看你平時表現如何。這就要求你與人交往時,目光要放遠些,不因小利而不為,亦不因利大而為之。這樣看來,借力的功夫完全包含在不時的為人處世之道之中。
(3)借助一些有權力的人,或一些知名度較高的人的力量,像著名的專家學者等。因為這些權威人物都有一定的威懾力量。對方看你有"後台"也會願意與你合作。
(4)有很多人並不是不會借力,而是難為情而不願意求人,總覺得這樣做有失體麵,好像是貶低了自己的能力。其實,這些想法都是不必要存在的。什麼時候也別忘了,即使是拿破侖也需要別人幫他架起成功的橋梁,何況你隻是一個平常之人呢?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不懂得或不善於利用他人力量,光靠單槍匹馬闖天下,在現代社會裏是很難大有作為的。
學會與不喜歡的人相處
生活就是這樣,很多不喜歡做的事情你卻不得不去做,比如人際交往中的一些場合,不可避免地要和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人打交道,他們可能是令你討厭的老板,讓你厭惡的同事,或是難纏的朋友,等等,他們可能是任何人,做過任何使你感到厭惡的事情。
盡管你看到他們的時候,想離他們越遠越好,或是對他們敬而遠之,但很多時候,你又不得不和他們合作,離不開他們。甚至有時候為了達到目標,你必須和他們保持和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