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到這一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與自己喜歡的人交往是人的一種本能,而要與自己不喜歡的人和諧相處,卻是一種能力!

小鄭在一家公司做銷售,這麼多年工作下來,看著公司一步步壯大起來,小鄭也算是有資質的老員工了。由於人事變動,小鄭的上司經理調走了,小鄭本以為自己能接替這個職位,沒想到公司從外麵新聘請了一個管理者。

一天,小鄭和經理去見一個大客戶。在談業務的時候,他卻想起自己接受的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馬上返回公司處理。結果客戶認為他們對自己的項目不夠重視,很不滿意。於是當著客戶及很多人的麵,經理嚴厲地指責了小鄭,譴責小鄭沒有把事情安排好。

當時,小鄭非常生氣。自己好歹也是公司的元老人物,他居然一點麵子也不留給自己!本來平時小鄭就對他很不滿,覺得他自以為是,有時候不懂裝懂,外行指揮內行,在盛怒之下,小鄭什麼也不顧了,跟經理大吵了一架,然後拍桌子走人了。

這件事之後,小鄭覺得這個經理凡事都針對自己,看到他就覺得別扭。有時候,經理跟他說話,他能不搭理就盡量不搭理,能不單獨跟他相處就盡量避免跟他碰在一處。

小鄭想調換到其他的部門,或是換一份工作,不“屈尊”他手下。可是,現在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多麼難呀!小鄭對自己的處境感到非常的不舒服。

其實小鄭遇到這種情況確實很尷尬。他對經理的指揮不服氣,又不得不聽從經理的指揮。這樣讓他產生很大的心理衝突,而且影響到他工作的開展和進一步發展。

在生活中,我們不喜歡的人,可以盡量避免和他們接觸,但是當你不得不去麵對他們的時候,你就要學會適應他們或是嚐試改變自己的看法。

任何時候,都不要帶著偏見去看待別人。你可以假設他是友善的,假設他是你的朋友。比如小鄭之所以看經理時覺得別扭,首先是因為他對經理有偏見,覺得自己是公司的老員工,要比經理懂得多,於是覺得經理自以為是。經理當眾批評他的時候他接受不了,是因為他覺得經理沒有給他麵子,但是他沒有考慮到經理既然坐在了這個職位上,說明經理有能力,經理批評他是因為經理把客戶看得很重要。

其實,如果想真心實意地和他人交往,首先要改變的不是別人,應該是你自己。如果你對別人寬容些,你們的關係就自然會好處了。你不喜歡一個人,自然有你的理由,你見不得他身上那些與你不相容的缺點,但是如果換個角度去看,你也會發現對方身上的一些優點。

朋友小鄧在一家空調銷售公司工作的時候,碰到了一個非常挑剔的老板,他不僅挑剔,而且非常嚴格,總是一副嚴肅的麵孔。很多事情,小鄧感覺自己已經做得很到位了,但是他總能挑出很多毛病來,諸如桌麵太亂啦,文件中掉了個標點符號啦,來了客人不懂得主動倒水啦,等等。小鄧恨透了他。但是對於他個人,小鄧卻是打心眼裏佩服他的工作能力。

小鄧曾聽老板夫人說,他們倆剛到北京的時候,他隻不過是一個到處推銷空調的銷售人員,最潦倒的時候睡過天橋和公園的石凳,幾塊錢度過一天。後來靠勤奮,肯吃苦,慢慢地由銷售員做到經理,等到有了經驗和資源,就開始自己做老板。老板夫人說:“他是個操心的命。做事非常認真仔細,不容許犯一些不該犯的錯誤,事無巨細,他都盡量自己辦。”作為銷售出身的他,從不抽煙、喝酒,但和客戶的關係都處理得非常好。老板夫人對他的評價就是兩個字——認真。

從那以後,每當老板再批評自己時,小鄧都告訴自己,要認真,再認真一點。慢慢地,小鄧習慣了他的挑剔,並從中受益。

你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不可能全都合你的心意。你不能強迫對方一定按你的意願去做事,說不定你嫌棄別人的時候,人家也正嫌棄你呢!麵對你討厭的人,你無法理解的人,你可以嚐試從下列幾個方麵來調整你們的關係:

1.你可以在心底討厭別人,但一定要尊重別人。

2.你可以不讚同對方,但你沒有否定對方觀點的權利。

3.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學會看對方的優點。

4.在關係不好的時候,要主動示好,不要為了麵子丟掉人際資源。

要競爭,更要協作

競爭是生物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個普遍規律。正當的目的、手段和方式下的競爭,能使每個人的智慧、才能和人格得到充分的發展和表現,從而大大提高人生的效率、實現理想。因此,隻有在競爭中自立自強的個體所組成的群體,才能有整體的活力和創造力;沒有競爭的個體所組成的群體,是缺乏生命力和創造力的。因此,競爭是群體發展和富有創造力的根本機製。

但是,要使個人的競爭性能夠正常發揮,必須同時發展群眾意識,使每個人都能主動、積極地與他人協作、互助。競爭本身是智慧、才能的比賽,同時也是品德、人格的比賽。在競爭中,競爭者一方麵要不怕強者、不怕嫉妒、敢於爭強、力求爭先;另一方麵,又需要善於同他人協作、互助,增長群體情感和合作精神。事實上,競爭本身就需要互相信息交流以及友誼鼓勵和支持,在交際和協作中,人們得到知識、增長經驗,提高取得成功的能力,正是競爭激發著人們強烈的協作願望和行動。

成功者的道路有千千萬萬,但總有一些共同之處。在“傑出青年的童年與教育”調查中,我們能夠看到傑出青年大多數是善於與他人團結協作的人。那些傑出青年在童年與他人一起做了好事時,希望得到教師表揚的占58.78%,希望表揚時先提自己的占36.4%,希望隻表揚自己的占4.05%。這說明,傑出青年在童年時能夠較清晰地認識自我和他人的關係,了解個人在集體中的地位和角色,並善於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所以受到同齡人的歡迎。傑出青年不僅與同伴合作密切,與父母和老師也能夠愉快相處。調查顯示:傑出青年通常對父母交代的事情願意去做的占91.22%;經常幫助父母做家務的占81.08%;與教師關係平和的占45.95%;對於教師的不同意見,傑出青年有較強的獨立性,附和教師意見的隻占8.78%;能以相對溫和的態度接受老師意見的占72.30%。由此可見,團結協作是許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性。

實際上,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民族、國家,都不可能獨自擁有人類最優秀的物質與精神財富。隨著人們相互依賴程度的進一步加深,那種一人打天下的思想多少顯得有些幼稚。封閉的個人和孤立的企業所能夠成就的“大業”已不複存在,合作與團隊精神將變得空前重要。缺乏合作精神的人將不可能成就事業,更不可能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強者。我們隻有承認個人智能的局限性、懂得自我封閉的危害性、明確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我們才能有效地以合作夥伴的優勢來彌補自身的缺陷、增強自身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應付知識經濟時代的各種挑戰。

每個人的能力都有一定限度,善於與人合作的人能夠彌補自己能力的不足,達到自己原本達不到的目的。有一句名言:“幫助別人往上爬的人,會爬得最高。”如果你幫助一個孩子爬上了果樹,你因此也就得到了你想嚐到的果實。而且你越是善於幫助別人,你能嚐到的果實就越多。

有些人卻信奉另外一種哲學:財富總是有一定的限度,你有了,我就沒有了。這是一種享受財富的哲學,而不是一種創造財富的哲學。財富創造固然是為了分享的,但是我們的注意力並不在這裏,我們更關注的是財富的創造。同樣大的一塊蛋糕,分的人越多,自然每個人分到口中的就越少。如果這樣斤斤計較,我們就會去爭搶食物。如果我們是在聯手製作蛋糕,那麼,隻要蛋糕能不斷地往大處做,我們就不會為眼下分到的蛋糕太小而備感不平了。因為我們知道,蛋糕還在不斷做大,眼前少一塊兒,以後隨時可以再彌補過來。而且,隻要聯合起來把蛋糕做大了,就根本不用發愁能否分到蛋糕。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需要精誠團結,在共同的大目標下努力把事情做好。雖然我們生活在一個競爭取勝的社會,但社會需要的不是你死我活的爭鬥,不是相互扼殺,而是共同發展。隻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進步,我們的國家才能有希望,我們中的每一個人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韓國"現代集團"的領導者之一鄭夢準說:"企業需要發展,不能單靠某個人,隻有依靠集體,個人才能創造出成績。"不僅企業如此,我們生活中的絕大多數事情都離不開合作,像足球賽、籃球賽、排球賽等各種比賽項目,都要求隊員們保持彼此之間的良好協作。音樂伴奏也是如此,隻有配合默契,方能奏出優美的樂曲。

作為新世紀的年輕人,一定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通過群體活動培養自己的協作意識。如果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一個快樂的人、一個成功的人,就要放棄自私自利的狹隘思想,培養合作精神,增強團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