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羚羊醒來的同時,一隻獅子也驚醒了。
“趕快跑”,獅子想到,“如果慢了,就可能會被餓死!”
於是,起身就跑,也向著太陽奔去。
將管理時間當成比賽會讓你受益無窮:
能讓平淡無味的工作變得有趣、生動。即便是最有刺激性的工作中也免不了有乏味的事。
和自己比賽可以使自己達到心理學上說的“滿溢狀態”。這是一種內存的變化,花的時間似乎很少,但你的成果卻很多。
拖延是成功的大敵
美國哈佛大學人才學家哈裏克說:“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習而一事無成,這是因為拖延能殺傷人的積極性。”因此,可以說,拖延是成功的大敵。
很多人都有拖延的習慣。清晨,你被鬧鍾從睡夢中驚醒,想著自已所訂的計劃,同時卻感受著被窩裏的溫暖。一邊不斷地對自己說該起床了,一邊又不斷地給自己尋找借口——再等一會兒。於是,在戀戀不舍的掙紮之中,又躺了5分鍾,甚至10分鍾。
很多情況下,拖延是因為人的惰性在作怪,每當自己要付出勞動或要做出抉擇時,每當自己對某項T作產生畏難情緒,想逃避某件我們不願意去麵對的事情時,我們總會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理由,總想讓自己輕鬆些、舒服些。有的人能在瞬間果斷地戰勝惰性,積極主動地麵對挑戰;而有的人卻深陷“掙紮”的泥潭,自己被主動性和惰性拉來拉去,不知所措,無法定奪……時間就這樣被一分一秒地浪費了。
其實拖延就是縱容惰性,也就是給了惰性機會,如果形成習慣,它會很容易消磨人的意誌,使你對自己越來越失去信心,懷疑自己的毅力,懷疑自己的目標,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會使自己的性格變得優柔寡斷,養成一種辦事拖拉的工作作風。
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不去拖延。最好的辦法是逼迫法,也就是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時,立即讓自己動手,絕不給自己留一秒鍾的思考餘地,千萬不能讓自己拉開和惰性開戰的架勢。對付惰性最好的辦法,就是根本不讓惰性出現。在事情的開始,總是先有積極的想法,然後當頭腦中一出現“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的問題,惰性就出現了,“戰爭”也就開始了。一旦開仗,結果就難說了。所以要能在積極的想法一出現時就馬上行動,那樣惰性就沒有乘虛而入的可能了。
愛默生教授說:“緊著驅趕他的四輪車到星球上去的人,倒比在泥濘的道上追蹤蝸牛行跡的人,更容易到達他的目的地。”
雖然結果大多無法百分之百完美,但我們的目標隻是盡力做到最好。從經驗中學習,記取教訓,才能一次比一次做得好,一次又一次堅韌不拔地向著自己確立的目標努力前進。
某大學有兩位同學,是從同一個地方考來的,他們住存同一間寢室裏,既是同學又是同室,兩個人的感情非常好。他們約定,一定要一起讀到博上研究生。
本科畢業的時候,兩個人分別分到了兩處待遇非常優厚的單位。其中一人仍然堅持讀書,準備應考,另一人卻認為應該工作幾年,等有了一些積蓄再說。
過了幾年,其中的一人考取了碩士研究生,另一人當了科長。兩人見麵時,說起當年的理想,讀書的同學勸當上了科長的同學繼續讀書,可是他說,等當上處長再說吧!
又過了幾年,讀書的同學博士畢業後,去了美國。
又過了幾年,他從海外學成歸來,在一所知名的大學裏當上了博士生導師,成為這所大學裏的學術帶頭人。
可是當年那位當官的同學卻因涉嫌職務犯罪被檢察院審查。
讀書的同學非常痛心地說,做官的同學很聰明,如果是他們兩個人一起讀書的話,今天成為學科帶頭人的,一定是他,而不是自己。
我們一直在等待機遇。但是,不能消極等待機遇,更不能拖延。如果你寄希望於等待,寄希望於運氣,那麼,你最初的熱情和你已經花費的精力都將在消極等待中消磨殆盡。因為如果拖延,你將會失去眼前的機遇,最終則將失敗。
停止拖延的最好時機就是現在。那麼,就讓我們現在開始改變自己。
首先,你要有一顆快樂的心。你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感覺,會大大地影響你做事的方式。你如果十分快樂地接受某件工作,這件工作就會更好更順利地完成,而且你的愉悅心情可以與別人一起分享。相反,如果你因工作感到生氣和不滿的話,這件工作就會變得冗長,
你也更有可能犯下許多錯誤,而周圍的人也會慢慢疏遠你。
其實快樂是很簡單的事情。你想讓自己有多快樂,你就會有多快樂。隻要你一開始想些快樂的事情,把恐懼、憤怒、挫折感全部從心中除去,即使麵對別人製造的困難,也是陽光滿麵,快樂起來,周圍的事情就會變得輕鬆,有時候還會讓你感動。盡量找些快樂的事,看些令人快樂的書,看些喜劇片,碰到好笑的事就開懷大笑。假如你能養成快樂的習慣,停止拖延的腳步就會加快一些。
其次,養成一種快樂、健康的態度,然後開始去做你所擱下的工作。你會發現以往的拖延是多麼的不必要,你會發現你的生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你會發現自己是能那樣輕易地感染別人。
再次,學會了解你自己。假如你對自己做了什麼都很了解的話,那麼要改變自己的行為就容易多了。把你的情緒記錄下來,找出哪一種情緒對你的幫助最大,正如找出你拖延的原因一樣,假如你好好記錄,並常拿來看的話,你會更加了解自己。這樣你可以增加自身的力量,克服自己的缺點。
最後,克服你心中的畏懼感。對於那些導致你拖延的因素,你必須敢於麵對。假如你怕自己會犯某些錯誤,就把它寫下來,然後寫下你準備如何去解決這些頭痛的問題。如此一來,你的恐懼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但你一定要訓練自己做這些練習。
辦事要分清輕重緩急
事情有難易之分,有大小之別。有的事情緊急就一定要先辦,有的事情無關整體就可緩辦。我們一天要辦的事肯定不隻一件,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統籌安排要辦的事,分清輕重緩急,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漢宣帝時有一位宰相名叫丙吉,他就是一個辦事懂得輕重的人。
有一年春天。丙吉乘車經過繁華的街市。正好碰見有人在打群架,傷了很多人,但是他若無其事地通過現場,什麼話都沒說,繼續往前走。隨從百思不得其解,這個平日非常懂得體察民情的宰相今天是怎麼了。
帶著不解的疑問,一行人繼續向前走著,正好前麵一頭拉車的牛正吐出舌頭,氣喘籲籲地前行,丙吉忙派人去問牛的主人到底怎麼回事,和拉車的人談論了好一陣兒才離開。旁邊的隨從看見這一切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宰相對打架事件不聞不問,卻擔心牛的氣喘,如此豈不是輕重不分。人畜顛倒了嗎。
其中的一名隨從鼓起勇氣請教丙吉其中的原因。丙吉回答他:“取締鬥毆事件是京兆尹的職責,身為宰相隻要每年一次評定他們的業績,再將其賞罰上奉給皇上就行了。宰相對所有瑣碎小事如果都參與。哪還有時間做其他的。而我之所以看見耕牛氣喘籲籲要停車問明原因,是因為現在正值初春時節,而牛卻吐舌頭氣喘不停,我擔心是不是陰陽不調。宰相的職責之一就是要順調陰陽,因此我才特地停下車詢問原因何在。”眾隨從聽後恍然大悟,紛紛稱讚宰相視事情的輕重而辦的做法非常英明。
我們平時為了辦好一件事,也要根據事情的輕重采取行動。應該知道什麼是自己該做的,什麼是可以委托他人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隻有心中有了原則。做事有了好的計劃,才能取得最好的辦事效果。
我們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排出辦事的先後順序就顯得非常重要。我們可以每天早上製訂一個工作表,然後再加上一個進度表,就會更有利於我們向自己的目標前進了。
美國成功學大師卡耐基在工作期間。有一位公司的經理去拜訪他,看到卡耐基幹淨整潔的辦公桌感到很驚訝。他問卡耐基說:“卡耐基先生,你沒處理的信件放在哪兒呢。”
卡耐基說:“我所有的信件都處理完了。”
“那你今天沒幹的事情又推給誰了呢。”老板接著問道。
“我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完了。”卡耐基微笑著回答。看到這位公司老板困惑的神態,卡耐基解釋說:“原因很簡單,我知道我所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但我的精力有限,一次隻能處理一件事情,於是我就按照所要處理的事情的重要性,列一個順序表,然後就一件一件地處理。結果,完了。”說到這兒,卡耐基雙手一攤,聳了聳肩。
“噢,我明白了,謝謝你,卡耐基先生。”幾周以後,這位公司的老板請卡耐基參觀其寬敞的辦公室,對卡耐基說:“卡耐基先生,感謝你教給了我處理事務的方法。過去,在我這寬大的辦公室裏,我要處理的文件、信件等等,都是堆得和小山一樣,一張桌子不夠,
就用三張桌子。自從用了你說的法子以後,情況好多了,瞧,再也沒有沒處理完的事情了。”
這位公司的老板,就這樣找到了處理事情的辦法,幾年以後,成為美國社會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我們為了處理一天要辦的事情,也一定要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製出一個順序表來。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不製訂一個順序表,你會對突然湧來的大量事務手足無措。
我們要立馬做的事就是最重要最緊急的事,來不得半點拖延。當然,哪件事最緊急一定要分得清楚。有的人曾經將一天的事情分為四種:緊急而重要的事情、緊急而不重要的事情、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一般的事情。其實,這一分法對於我們來講也非常適用。當你真正按照這一順序將一天所要辦的事解決完,你會發現,你的效率會提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