穎考叔不負莊公之望,在進攻許國都城時,手舉大旗率先從雲梯上衝上許都城頭。眼見穎考叔大功告成,公孫子都嫉妒得心裏發疼,竟抽出箭來,搭弓瞄準城頭上的穎考叔射去,一下子把穎考叔射了個“透心涼”,從城頭栽下來。
在這個故事中,悲劇的發生也許應歸罪於公孫子都嫉妒之心太強。但穎考叔的鋒芒太盛、傲氣爭功也是一方麵。作為一個已有功在身的老臣,他其實沒有必要再去和年輕的將領爭功了,但他總想立功求賞,結果被一記暗箭傷了性命,可悲可歎。
在商場上,以自己的優勢或長處而自覺高人一籌或因此而看不起對手的做法更要不得。
在美國德州,有一家銀行,吸收了很多存戶。其老板以此自傲,這就招來一個同行的嫉妒,想將他搞垮。於是不惜犧牲10萬元活動費,叫手下到該銀行開活期存款,約有1000多個戶頭。不到一個星期,這些存戶同一時間集體去提款,在該銀行大廳排起長龍大陣,同時在外麵又大放謠言,說該銀行資金發生問題,因此別的存戶也恐慌起來,紛紛向該銀行提款,結果該銀行因無法應付隻好宣告破產。
處理與周圍人群的關係,說來容易,真正做起來,卻是極難的。這不像做一道練習題,也不像去市場買菜。所謂百人百性,與不同的人交往須得用不同的方法來應對。這就自然給人際關係的處理帶來許多想不到的意外之事。尤其是當代社會,商品經濟大潮洶湧澎湃,雖然卷起潔白的浪花,卻也帶起了渾濁的泥沙。很難說,別人的想法是怎樣的,現代人想法則更加封閉與隱秘。稍有不慎便很有可能陷入泥沼,失足難拔。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總是希望領導或周圍的同事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就知道自己是個不平凡的、很有才能的人,因而鋒芒太露,其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風口浪尖易受傷
如果把社會比作一個大舞台,那麼,人生就像一出多姿多彩的戲劇,而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參與排演。其中最為吸引人的,當然就是那些站在前台的演員,他們的一顰一笑都能牽動眾人的目光,幾乎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這種站在前台的光輝,認為這才是值得追求的,但是,卻很少有人會認真思考一下,站在前台,在很多情況下會意味著什麼。
秦武王手下有一名勇士叫孟賁,此人原是齊國人,天生勇力過人。據說有一次他在野外看見兩頭牛相鬥,他上前去用手把兩頭牛分開來,其中一頭牛不老實。他大為惱火,把牛角活生生地拔了出來,這頭牛當場斃命。
秦武王正在招納天下勇武之人,他便離開齊國去投奔秦國。秦武王原也是個勇猛之人,重武好戰,常以鬥力為樂,凡是勇力過人者,他都提拔為將,置於身邊。見了孟賁自然另眼相看,很快就任命他為大將,與他手下的另外兩名勇將烏獲和任鄙享受一樣的待遇。孟賁也非常以自己的勇力而自豪。
公元前306年,秦武王采納了左丞相甘茂的計策,與魏國建立了秦魏共伐韓國的聯盟,而後用計攻占了趙國的軍事要地宜陽。秦軍占領宜陽後,周都洛陽門戶洞開。秦武王大喜,親自率領任鄙、孟賁等精兵強將要進入洛陽。周天子此時無力抵抗,隻好打開城門迎接秦武王進城。
秦武王兵進洛陽後,直奔周室太廟,去觀看九鼎,這九個鼎本是當年大禹收取天下九州的貢金(銅)鑄成,每個鼎代表一州,共有荊、梁、雍、豫、徐、青、揚、兗、冀九州,上刻本州山川人物、土地貢賦之數,是周朝天命所在的象征。秦武王見了九鼎,大喜過望。當然,他不是喜歡這些銅塊,而是垂涎那九鼎所象征的統禦天下的權力,這也是秦國曆代君主的夢想。秦武王繞著九鼎逐個觀看,看到雍州(代表秦國)鼎時,對隨行的群臣說:“這鼎有人舉起過嗎。”
守鼎人趕忙回答:“自從先聖大禹鑄成此鼎以來,沒有聽說也沒有見過有人能舉起此鼎。這鼎少說也有千斤重,誰能舉得起呀!”秦武王聽了,撇了撇嘴,回頭問任鄙和孟賁:“你
們兩個,能舉起來嗎。”任鄙為人向來低調,他知道他的這位主子秦武王自恃勇力驚人,十分好勝,平時就經常和手下的大將鬥力,如果此時自己出來舉鼎,當著這麼多人的麵,搶了主子的風頭,不會有好果子吃。再說,一旦秦武王真的去舉鼎了,萬一出了差錯,自己就是長了九個腦袋也擔不起這個責任,於是婉言道,“臣不才,隻能舉起百斤重的東西。這鼎重千斤,臣不能勝任。”
任鄙這一低調,孟賁心中暗喜,認為表現的機會來了。於是伸出兩臂走到鼎前,緊束腰帶,挽起雙袖,手抓兩個鼎耳,大喝一聲“起!”,但鼎隻能被他搬離地麵半尺高。秦武王看了,禁不住發笑:“卿能把鼎舉高地麵,寡人難道還不如你嗎。”任鄙見秦武王要去舉鼎,趕緊上前勸道:“大王乃萬乘之軀,不要輕易試力。”秦武王不聽,任鄙不敢再勸,隻好退到一旁。
秦武王伸手抓住鼎耳,深吸一口氣,丹田用力,大喊一聲:“起!”鼎被舉起半尺,周圍一片叫好之聲。秦武王得意洋洋,心想:“孟賁隻能舉起地麵,我舉起後要移動幾步,才能顯出高下”。秦武王接著移動左腳,不料右腳獨木難支,身子一歪,千斤重的大鼎落地,正好砸到右腳上,秦武王慘叫一聲,倒在地上。眾人慌忙上前,把鼎搬開,隻見秦武王右腳已被壓碎,鮮血流了一灘。等到太醫趕來,秦武王已不省人事,晚上,秦武王氣絕身亡了。
秦武王下葬後,老太後也就是秦武王的母親令人追究責任,查到了孟賁的頭上,雖然事情不能全怪孟賁,但為了出氣,還是將孟賁五馬分屍,誅滅其族。而低調的任鄙卻因勸諫有功,升任為漢中太守。
出風頭被大多數人看成是很風光的一件事,不過,從孟賁的教訓中我們可以看出,出風頭是要冒風險的。出多大的風頭就要承擔多大的後果。
在"糊塗"中靜待時機
智而示以愚,強而示以弱,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本來膽大如鬥的,卻表現得膽小如鼠;本來足智多謀的,卻表現得寡言訥語。其目的就是為了蒙蔽對手,等待時機。主動出擊。"大智若愚"具有後發製人、出其不意的效果,自古至今,在外交、談判、經濟等領域中均被廣泛應用。
曾經日本航空公司的三位代表與美國的一家飛機製造公司談判,日方為買方。美國公司為了能抓住這次商業機會,挑選了最精明幹練的高級職員組成談判小組。談判開始時雙方並沒有像常規談判那樣交涉問題,而是由美方展開了產品宣傳攻勢。他們在談判室裏掛滿了許多產品圖像,還印刷了許多宣傳資料和圖片。他們用了兩個半小時,三台幻燈放映機,放映了好萊塢式的公司介紹。他們這樣做,一是要加強自己的談判實力,二是想向三位日本代表作一次精妙絕倫的產品簡報。在整個放映過程中,日方代表靜靜地坐在裏麵,全神貫注地觀看。
放映結束後,美方高級主管不無得意地站起來,扭亮了電燈。此時,他們臉上掛滿了情不自禁的得意笑容,笑容裏充滿了期望和必勝的信念。他轉身向三位顯得有些遲鈍和麻木的日方代表說:"請問,你們的看法如何?"不料一位日方代表說:"我們還是不懂。"這句話大大傷害了美方代表,他的笑容隨即消失了,一股莫名之火直衝腦門兒。但他們還是強壓怒火問道:"你們說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哪一點你們還不懂?"這時,另一位日方代表彬彬有禮地點了點頭,然後微笑著回答:"我們全部沒弄懂。"美國的高級主管又壓了壓火氣,再問對方:"你們從什麼時候開始不懂?"第三位代表認真而又嚴肅地回答:"從關掉電燈,開始幻燈簡報的時候起,我們就不懂了。"此時的美國公司主管感到了嚴重的挫敗感。但為了商業利益,他沒有發火,也沒有再問下去,隻是又重新放了一次幻燈片,這次速度比前一次慢得多。之後,美國公司主管問日方代表:"怎麼樣?這次該看明白了吧?"然而,日方代表端坐在位子上,若無其事地搖搖頭。美國的高級主管一下子泄氣了,他喪氣地斜靠著牆邊,鬆開他價值昂貴的領帶,顯得是那麼的無可奈何。他對日方代表說:"既然我們所做的一切你們都不懂,那麼,那麼……你們希望我們做些什麼呢?"這時,一位日方代表才慢條斯理地將他們的條件說了出來,他說得如此慢,以至使美國高級主管像回答訊問似的,毫無鬥誌地斜坐在那裏,稀裏糊塗地應答著,他的信念也被摧毀了,思維早已經混亂,根本未作什麼有效反應,結果也就可想而知,日本航空公司大獲全勝。
大智若愚,不僅可以將有為示無為,聰明裝糊塗,而且可以若無其事,裝著不置可否的樣子,不表明態度,然後靜待時機,把自己的過人之處一下子說出來,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但是,大智若愚,關鍵是心中要有對付對方的策略,即有為而示無為,用"糊塗"來迷惑對方耳目。然而,萬萬不可無為而示有為,本來糊塗反裝聰明,那樣一定會弄巧成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