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朋友因前不久經營不善,剛開的一家公司倒閉了,妻子也因為不堪生活的壓力,正與他談離婚的事,內外交迫,他實在痛苦極了。
來吃飯之前大家都知道這位朋友的遭遇,於是大家都有意地避免談有關事業的問題,可是其中一位姓李的朋友因為目前賺了很多錢,幾杯酒下肚,忍不住就開始談他的賺錢本領和花錢功夫,那種得意的神情,就連主人也看不下去了。
那位失意的朋友低頭不語,臉色非常難看,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去洗臉,後來他猛喝了一杯酒,趕早離開了。主人送他出去,在巷口,他憤憤地說:“老李會賺錢也不必那麼神氣地炫耀啊!”
主人了解他的心情,因為多年前他也遇過低潮,正風光的親戚在他麵前炫耀他的薪水、年終獎金,那種感受,就如同把針一支支插在心上一般,那種難受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可見,不要有太強烈的優越感,因為它會使人們對你敬而遠之,失去許多知心朋友。因此,在你沒有陷入孤獨之前,要懂得掩飾你的優越感,或者你得努力在客觀的優越中並不滋生主觀的優越感,你才可以在身心內外的兩個世界中找到平衡的支點。優越感其實是很輕浮的一種自我意識,尤其是在你與他人交往的時候。
人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就是為了尋找同類項的本能。也就是說,人總是生活在一個其實並不能完全讓你表露優越感的地方。所謂優越,其實也看跟什麼人比,大學畢業生去和農民工比誰有文化,那麼就不會有太多的優越感,因為大學生並不是生活在農民工的群體中。
一個從小都沒有優越感的人,即使拿到了博士學位,他也不會有學曆優越感;即便她貌美如花,她也會自我感覺如尋常百姓。
一天晚上,有位老人正在等待渡河。但一個接一個騎士從身邊經過,他都沒有開口求助。當最後一個騎士過來時,老人開口了:“先生,你能不能載我到對岸去?”這位騎士不僅把老人載過河,還送他到幾英裏外的目的地。快到時,騎士好奇地問:“先生,我注意到你眼睜睜地讓幾個騎士經過,而直到我來時你才求助。這是為什麼?”老人回答:“我很會看人的。我看其他騎士的眼光,馬上了解他們根本不關心我的狀況。但是我看你的眼光時,很明顯地找到了仁慈和憐憫。”這位騎士不是別人,正是托馬斯。傑斐遜。
托馬斯。傑斐遜出身高貴,接受過最好的教育,又極富卓越的思想和才幹,為美國作出了無可限量的貢獻,但他從來不以此為優越感去炫耀,而是以仁慈的心對待每一個卑微的人。
其實,優越感是一種很可笑的東西。稍微有點天文學知識的人都知道,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無比渺小,任何人的行為對整個宇宙來說都微不足道。有句說“沒了你地球照樣轉”,這句話是十分有道理的。一個優越感膨脹的人與一隻好鬥的公雞是一樣的。
人有優越感就不可能平等待人,就可能起紛爭。因此,老莊講“齊物”,乃至有“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高論。在哲學意義上,用至上的標準來看,任何人,有任何方麵的優越感,都是淺薄的。相對於無窮盡的宇宙,個體有限的智慧,差別再大也趨近於零。因此,千萬別用優越的眼光去看別人,也別用你優越的標準來要求別人。
最不值錢的是架子
曾經有人問這樣一個問題:在雞身上什麼東西不值錢?答案很多,有說是雞糞,有說是雞毛,也有說是雞屁股……然而,雞糞可以當廢料,雞毛可以去做羽絨服,雞屁股可以去做狗糧……到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最不值錢的也就是雞架子。
在雞身上,架子最不值錢,同樣,在人身上,最不值錢的也是架子。生活中有些人說話、走路、辦事,都是裝腔作勢,有意顯得威風、高貴、了不起的樣子,這樣的人,開始能唬弄一些不知底細的人,時間一長,知道了他的底細,就沒有人理睬了,還把這種行為說成是“擺架子”。
架子無法體現價值,實力是靠個人的實力拚出來的。可有的人卻好擺“官”架子,真正有實力的人,不擺架子仍然是會得到人們的尊重,照樣有權威;沒有實力者,不論擺多大的架子,仍然隻是一副空皮囊。
一次聚餐中,一位官樣很足、派頭很大的小企業領導說:現在的我,過的生活真是上品質,平時從不收拾辦公室。報箱裏的報紙,哪怕當天的新聞有多驚天,也等秘書給遞來。打水泡茶的事,那怕再渴,也要叫秘書主動將泡好的茶呈過來。出門時的公文包,從不自己拎。開會作報告,都讓秘書提前寫好,就連抽煙也要等著手下人來為我點。酒桌上除非他比我官大,否則我一般不隨便敬酒……所以在公司,人家都說我很“闊”,很有領導的架子。聽了他的話後,在場之人個個哭笑不得。
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人還真不少,有的人為了擺出官架子,連平時走路也會鼻子衝天,下屬和他相遇打招呼,他連正眼都懶得看一眼;群眾去找他辦事,他不是顧左右而言他,就是當著群眾的麵給別人打電話,以無視你的存在來襯托他的尊貴;還有一些“新官”剛上任,就生怕人家對他不尊重,不買賬,也會先擺起官架子,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地位、權威和派頭。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有些窮困的文藝青年經常出入艾青家,艾青總是留他們在家吃飯。二十年後,那群文藝青年中有幾個做了官,就再也沒來過艾青家。有一次,在一個研討會上艾青見到了一位當年的青年,他已做了官,會議散會時,現時的官員遠遠看見艾青,坐在那裏竟然用食指勾了勾,示意艾青過去。艾青回憶起這件事時感慨萬端。
袁術字公路,是司空袁逢的兒子,官至折衝校尉、虎賁中郎將。由於追求皇帝驕奢淫逸的生活,袁術把富庶的淮南地區糟蹋得殘破不堪。士兵不為他賣命,老百姓也不支持他,都紛紛逃走。左右部下也是離心離德,形成混亂狀態。第二年夏天,袁術便混不下去了,便放火將宮室燒掉,帶著一幫吃閑飯的人到徽山去投靠他的部下陳簡、雷薄,不料遭到了拒絕。袁術手下的人散去的就更多了,他像一隻喪家之犬,憂懣不知如何是好。最後,他想了一個辦法,把“傳國璽”讓給在河北的袁紹,仍然可以由袁家來當皇帝,自己也有個安身之處。
曹操得知這一消息後,馬上派劉備和朱靈去截擊袁術。袁術隻得掉頭返回淮南。逃到離壽春80裏的江亭時,終於一病不起。身邊已無糧食可吃,詢問。廚子,回說隻剩有麥屑30斛。將麥屑做好端來,袁術卻怎麼也咽不下去。其時正當六月,烈日當空,天氣酷熱,袁術想喝一口蜜漿,卻怎麼也找不到。袁術坐在床上,獨自歎息了許久,突然一聲驚呼:“我袁術怎麼落到了這個地步啊!”喊完倒伏床下,在吐血一鬥多之後死去。
俗話說,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看待領導,看重的是他的人格、才能、智慧和政績,而不是看他會不會擺架子。像優秀的援藏幹部孔繁森,心係百姓的好幹部方守祥等同誌,他們就從不擺架子,但他們卻能得到人們的敬重和愛戴。有水平不擺架子,說明他有涵養,工作中才能廣納真言、贏得真心、了解真情,成就事業。其實那些特愛擺架子人的背後或許也有可悲的時候,他能在下級麵前擺架子,那麼在上級麵前肯定是一副誠惶誠恐、低眉順眼、卑躬屈膝、搖尾乞憐的奴才相。他能做出這樣的舉動,或許根本就不會想到,架子是自己擺出來的,但擺架子的“台”是要靠別人來搭建的,這些人一旦到了無權無勢、沒機會擺架子的時候,人們就會遠遠地躲開他,讓他成為孤家寡人。
張揚是禍患的開始
張揚的人是自己所誇耀的言語的奴隸,是愚蠢之人所豔羨的,謅佞之徒所奉承的,明哲之士所輕視的。
一次,兒童文學家蓋達爾帶著5歲的小女兒珍妮,給夏令營的小朋友講故事。蓋達爾要為小朋友們講的是小朋友們期待聽的童話故事《一塊石頭》。
大禮堂裏,孩子們正聚精會神地聽蓋達爾講故事,這時,小珍妮卻旁若無人地在禮堂裏走來走去,偶爾還故意使勁跺跺腳,發出惹人煩的聲響,跺完腳後還露出得意的神情。
蓋達爾看到女兒的行為,停止了講故事,他突然提高嗓音,嚴肅大聲地說:“那個猖狂的小家夥是誰。請你們把那個不守秩序的小家夥攆出去!她妨礙了大家安靜地聽故事。”
小珍妮一下子愣住了,她沒有想到自己親愛的爸爸竟然這樣說她,她連哭帶喊賴著不走,想讓爸爸心軟,但蓋達爾不為所動,堅決要求工作人員把珍妮拉出會場。
之後,蓋達爾又繼續給孩子們講故事,故事講完時,孩子們對蓋達爾報以熱烈的掌聲。蓋達爾給孩子們講的不僅是一個有趣的故事,還通過對小珍妮的懲罰,給孩子們上了生動的一課:無論是誰,都不應以優越驕縱,過於張揚。
清朝名將年羹堯,自幼讀書,頗有才識,他康熙三十九年中進士,不久授職翰林院檢討,但是他後來卻建功沙場,以武功著稱。這位顯赫一時的大將軍多次參與平定西北地區武裝叛亂,曾經屢立戰功、威鎮西陲。1723年青海叛亂,他官拜撫遠大將軍,領兵征剿,隻用一個冬天,就迫使叛軍10萬人投降,叛軍首領羅卜藏丹津逃往柴達木。
因為他的卓越才幹和英勇氣概,年羹堯備受康熙和雍正的賞識,成為清代兩朝重臣。康熙在位時,就經常對他破格提拔,晉升為一等公。年羹堯自恃功高,做出了許多超越本分的事情,驕橫跋扈之風日甚一日。他在官場往來中趾高氣揚、氣勢淩人。他贈送給屬下官員物件的時候,令他們向著北邊叩頭謝恩,在古代,隻有皇帝能這樣;發給總督、將軍的文書,本來是屬於平級之間的公文,而他卻擅稱“令諭”,把同官視為下屬;甚至蒙古紮薩克郡王額附阿寶見他,也要行跪拜禮。這些都是不合乎朝廷禮儀的越位舉動。
有一次打仗歸來,年羹堯進京拜見雍正,在赴京途中,他令都統範時捷、直隸總督李維鈞等跪道迎送。到京時,黃韁紫騮,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員跪接,年羹堯卻安然坐在馬上,連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馬問候,他也隻是點點頭而已。更有甚者,在雍正麵前,他的態度竟也十分驕橫,不遵循大臣應守的禮儀,讓雍正非常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