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樂壇的大姐大麥當娜在47歲的生日那天,原本想盡情享樂,好好慶祝一下,可惜樂極生悲,她從馬背上摔了下來,被送進了醫院。其實,麥姐對當天所騎的那匹馬的性情一點也不熟悉,而她之所以急不可待地騎上它,原因是這匹馬是老公蓋伊。瑞奇送給她的生日禮物。據說,麥當娜生日那天收到老公所贈的這匹小母馬時,高興極了。為了對老公表示感謝,她立即躍身上馬,準備在老公和孩子們麵前一展她的騎士風采。遺憾的是,麥當娜的興奮勁不久就變成了極度的痛苦。由於不熟悉這匹小母馬的性情,騎術本來還可以的麥當娜根本無法駕馭這烈性的畜生,最終從馬上摔了下來,造成鎖骨和三根肋骨骨折,以及一隻手受傷的嚴重後果。
事實上,麥當娜的騎術根本不賴。自從受老公的影響迷上鄉村生活後,她一直都在學習騎術。而麥當娜的騎馬教練理查德。特納在得悉自己的明星學生發生這樣的事故後,也顯得非常驚訝。因為他認為:麥當娜是個非常棒的騎手,身手非常靈活和矯健。可惜身手如此了得的麥姐還是掛彩了,這事能怨誰呢?怪隻怪她47歲高齡還被老公的迷魂湯灌得找不著北,樂極生悲!
類似的心情變化,可以在蘇東坡的《前赤壁賦》中進一步印證。
蘇東坡與客泛舟江上,"飲酒樂甚,扣舷而歌",這本來是很快活的,偏偏樂極生悲,"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偏偏又鳴鳴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這八個字真是把一個人由樂轉悲之後的難言心境寫絕了。飲酒本是一件樂事,但多愁善感的人飲酒,往往會見物生情,情到深處反添恨。正如司馬遷所說:"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
樂極生悲概括地講,是一個人對生命的熱愛和留戀而生出的惘然和悲哀,詳情而言,是一個人對生活中好花不常開、好景難常在的無奈和悵懷。人在縱情尋樂之後,隨之而來的往往是莫名其妙的空虛傷懷,推之不去、避之不開,因為歡樂和惆悵本來就首尾相連。所以莊子在"欣欣然而樂"之後感歎:"樂未畢也,哀又繼之。"人隻有在生命的愉悅中才能體會真正的悲哀。所以,真正的喪親之痛,不在喪親之時,而在合家歡宴,或睹舊物、思亡人的那一瞬間。人在悲中不知悲,痛定思痛才真痛。
在生活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起承轉合過程中,人應隨時隨地、恰如其分地選擇適合自己的位置,起點不要太高。正如孟子所說的:"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
簡單也是一種幸福
當我們是孩子的時候,遇到類似1加l等於幾的問題很快會給出答案。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當我們擁有了豐富的知識和閱曆後,我們反而變得茫然而無所適從了。
凱去一位朋友家做客,朋友出了一道考題:“有四條小蟲子排成一條直線往前走,排在最前麵的蟲子說它的後麵有三條蟲,排第二位的小蟲說它的後麵有兩條蟲,第三條蟲子說它的後麵有一條蟲,而最末尾的一條蟲子卻說它的後麵有三條蟲,這是怎麼回事。”
凱想了半天,也想不出合理的答案,隻好認輸。
朋友笑著說:“答案很簡單,因為那最後一條蟲子在撒謊。”
凱恍然大悟。
這是給6歲孩子出的題目。幾乎沒有難住孩子們,卻差不多難住了所有的大人。很多人都表示,自己想到過這個答案,但是覺得問題沒這麼簡單,於是紛紛鑽牛角尖……
經常有人羨慕小孩子的單純快樂和無憂無慮,而納悶自己為什麼總是鬱鬱寡歡。造成這種狀況的,往往不是生活本身的問題,而是我們自己把生活複雜化了。在生活這件事上,我們這些自命不凡的成年人,往往還不如在我們眼裏不屑一顧的“小毛孩”。
這個物欲膨脹的年代,一個人貧窮就會被視為無能,所以,越來越多的人變得越來越貪婪。為此他們不得不丟掉心靈的寧靜,而義無反顧地投入經濟的浪潮裏。為擁有一幢豪華別墅、一輛漂亮小汽車而加班加點地拚命工作,每天晚上疲憊地倒下;或者是為了一次小小的提升,而默默忍受上司苛刻的指責,並一年到頭賠盡笑臉;為了無休無止的約會,精心裝扮,強顏歡笑,到頭來回家麵對的隻是一個孤獨蒼白的自己。
我們真該問問自己,這些真的都是必需品嗎。它們真的那麼重要嗎。為什麼我們不能活得簡單一點。縮減一下無休止的欲望,摒除生活中那些多餘的東西,給自己一點心情,去享受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
一天,愛琳。詹姆絲(美國倡導簡單生活的專家)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她著手開始列出一個清單,把可以從她的生活中刪除的事情都列出來。首先,她取消了所有預約電話。其次,她停止了預定的雜誌,並把堆積在桌子上的所有沒有讀過的雜誌都清除掉。她注銷了一些信用卡,以減少每個月收到的賬單函件……
列完後她發現自己的生活已經變得太複雜了,整個簡化清單包居然括80多項內容。而正是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來塞滿自己清醒的每一分鍾。
事實證明,當我們需求的越少,得到的自由就越多。正如梭羅所說:“大多數豪華的生活以及許多所謂的舒適的生活,不僅不是必不可少的,反而是人類進步的障礙,對於豪華和舒適,有識之士更願過比窮人還要簡單和粗陋的生活。”
看看那些對人類的藝術領域、音樂領域、科學領域做出過卓越貢獻的人,畢加索、莫紮特、愛因斯坦這些人都生活得極為簡單。他們全神貫注於自己的主要領域,挖掘內在的創造源泉,獲得了豐富精彩的人生。
如今,簡單主義正在成為一種新興的生活主張。因為大多數的生活,以及許多所謂的舒適生活,不僅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人類進步的障礙和曆史的悲哀。所以,對於那些明智的人,他們寧願放棄奢華的生活,而選擇另一種簡單而且真實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國外一些地方,已經有些人選擇了“無電源插頭”的生活。
那麼為什麼要選擇無電生活呢。最大的一個好處是:孩子們可以在無電視的環境裏成長。沒有暴力,沒有商業行為,沒有電子遊戲。孩子們讀書、爬樹、在河裏遊泳……總之,他們像健康的小動物一樣成長。其實,他們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
許多人在虛榮心的促使下,總是把擁有物質的多少、外表形象的好壞看得過於重要,用金錢、精力和時間換取一種有目共睹的優越生活,卻沒有察覺自己的內心在一天天枯萎。事實上隻有真實的自我才能讓人真正地容光煥發,當你隻為內在的自己而活,而不在乎外在的虛榮,幸福感才會潤澤你幹枯的心靈,就如同雨露滋潤幹汩的土地。
像曾經是歌手也是九歌兒童劇團團長的鄧誌浩夫婦,不就因為向往“簡單”的田園生活而在山中築屋而居。這樣說也並不是想鼓勵大家都搬到山上去住,而是重新看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你有多久沒有和家人一起吃飯。你是不是晚上都是超過十二點才回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