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最公平的,它不管你吃虧沒吃虧,它隻知道你付出,它不以金錢作為記量單位,你心智的成熟、人生閱曆的增長,在它那裏有完善科學的指數,它給你最公正的打分。但機會卻是調皮的,它願意光顧那些吃虧的人,他們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在接近機會。

吃虧就是占便宜,讓我們記住這句話,它將對我們以後的人生,有莫大的貢獻。

放棄並不意味著失敗

對於放棄,人們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說,放棄意味著失敗;有人說,放棄了我們不妨從頭再來;有人說,不可以輕言放棄;有人說,今天的放棄是為了明天的擁有;有人說,放棄了,我從此一無所有。放棄自然有幾分不合,自然要帶出些許疼痛,但那又怎樣呢。在成功者的眼裏,一切永遠都是開始,放棄甚至比擁有更重要。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旅行者要過一條大河,但是既沒橋可走,又無船可渡。於是,他造了一排木筏安然渡到對麵。旅行者心想:這排木筏對我幫助很大,何不將它帶走呢。結果他背著重重的木筏,累得腰酸背痛,隻好問計於空空大師。大師說:“過河時,筏雖有用;但走路時,就該放下。否則,它就成了累贅。”於是,他便丟下木筏,輕鬆上路,開始了新的旅行。

人的一生就是這個樣子,我們曾以為重要的不可能放手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變得不再重要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時,我們要堅決放棄,正如放棄了笨重的木筏,才能輕鬆上路,開始新的旅行一樣。

美國第九屆總統威廉。哈裏遜小時候家境貧寒,他沉默寡言,人們甚至以為他是個傻孩子。他家鄉的人常常拿他來開玩笑。比如拿一枚五分的硬幣和一枚一角的銀幣放在他麵前,然後對他說隻能拿其中的一枚。每次,哈裏遜都會拿那枚五分的,而不去拿一角的。一次,一位婦女見他這麼可憐,就問他:“孩子,你真的不知道哪個更值錢嗎。”哈裏遜回答說:“當然知道。可如果我拿一角的銀幣,他們以後就不會再把硬幣擺在我麵前了,那麼,我就連五分也拿不到了。”

當你放棄了一角錢,隻拿五分錢時,你得到的可能是以後許多個“五分錢”。“傻”孩子的智謀絕對不是小聰明的表現,裏麵蘊含著人智慧。

下麵這段文字,也講述了一個關於放棄並非失敗的小故事。

從前,有位商人狄利斯跟他的兒予一起出海旅行。他們帶了滿滿一箱了珠寶,準備在旅途中賣掉,並且沒有對任何人透露過這一秘密。一天,水手們知道了這個秘密,就合夥商量奪取珠寶,不巧正好被狄利斯聽到,他把聽到的全部告訴了兒子。“跟他們拚了!”兒予斷然道。“不,”狄利斯回答說,“我們打不過他們!”“那把珠寶交給他們。”“也不行,他們會殺人滅口的。”過了一會兒,狄利斯怒火衝天地衝上了甲板,“你這個笨蛋兒子!”他叫喊著,“你從來都不聽我的話!”“老頭子!”兒子也嘶啞著回答,“你從來不說一句值得我聽的話!”當父子倆相互謾罵的時候,水手們都好奇地圍到四周。狄利斯突然衝向他的小屋,拖出了珠寶箱。“忘恩負義的兒子!”狄利斯尖叫道,“我寧肯死於貧窮也不會讓你得到我的財富!”說完,他打開了珠寶箱,在別人阻止之前將寶物全都投進了大海。

過了一會兒,狄利斯父子倆都目不轉睛地盯著那隻空箱子,然後兩人躺倒在一起為他們所做的事痛苦不已。後來,當他們單獨一起呆在小屋裏時,狄利斯說:“我們隻能這樣做,孩子,沒有其他的辦法能救我們的命!”“是的,”兒子答道,“這個法子是最好的。”

輪船駛進碼頭後,狄利斯和兒子匆忙趕到了地方法官那裏。他們指控水手們的海盜行為和企圖謀殺罪,法官逮捕了那些水手。法官問水手們是否看到狄利斯把他的珠寶全部投進了大海,水手們都一致說看到了。法官於是判決他們都有罪。法官說道:“什麼人會棄掉他一生的積蓄而不顧呢。隻有當他麵臨生命危險的時候才會這樣去做!”最後,水手們隻好賠償了狄利斯的珠寶,才避免了懲罰。

狄利斯是一個聰明的商人,他懂得“好漢不吃眼前虧”,懂得暫時的放棄並不是最終的失敗。最後,他們不是同樣獲得了成功嗎。

人生就是這樣有得又有失,有時放棄是為了大踏步地前進,是為了更多的擁有。放棄是真正的勇氣,也是真正的智慧。

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會麵臨無數的誘惑,在這些誘惑麵前人的欲望被充分地激發。所以,人們總是企圖更多地占有,以為自己擁有的越多,就會離幸福越近。即便占有的東西對自己來說沒什麼大用,也不願舍棄。其實,一切的一切終歸兩字“虛榮”,但是好多人卻寧肯背著虛榮後的無奈、失望與無助,也不願從心底放棄。

放棄本身就是做出的一種選擇,就如麵對一道數學題,我們必須放棄不對的思路;想清晨出去呼吸一下新鮮的窄氣,我們必須放棄屋裏的溫暖與舒適;走在街頭,我們必須放棄不能回到自己家的道路;麵對失敗,我們必須學會放棄脆弱;麵對成功,我們必須學會放棄驕傲。放棄了童真,我們才會長人,放棄了單純我們才能變得成熟,人生就是在不斷追求和不斷放棄中進行的,隻有放棄我們必須放棄的,我們才能擁有更多我們想擁有的。

放棄並不意味著失敗。人在一生當中會失去很多東西,不要認為那是老天在懲罰我們,那是老天在給我們機會,給我們重新尋找更大幸福的機會。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老天是公平的,它在讓我們失上的同時也會讓我們得到。

可見,放棄是一種新的開始。放棄了心中難言的隱痛,我們才可以擺脫折磨:放棄了安逸舒服的工作,我們才能更好地挑戰新的生活:放棄了暫時的利益,迎接我們的才會是接近夢想的天梯。放棄是由失敗通向成功的轉折點。有許多的事情,因為客觀條件不具備,一時難以實現,這就需要我們果斷地放棄,用新的事物來填補。這種放棄,絕不表示沒有恒心,沒有毅力,而是一種正確積極的人生態度。理想與信念是值得每個人為之付出一生的,放棄了,必須繼續奮鬥,以另外一種方式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生活中有苦也有樂、有喜也有悲、有得也有失,隻有學會放棄,才會懂得何謂人生真諦。

有了更好選擇的時候,我們往往需要適時地做出放棄,放棄不等同於失敗,放棄是主動的,失敗是被動的。該放棄的時候不放棄,就隻能在固執中等待失敗了。

斷腳則是為了求生

在動物界,就有許多動物在它們生命受到威脅時,會自覺或不自覺的“避輕就重”,選擇舍棄身體的一部分從而保全生命。

海參是一種軟體動物,沒有強有力的自衛武器,更沒有快速遊泳的本領,所以隻能依靠身體腹麵的管足與肌肉的收縮緩慢行動,很難抵禦敵害的進攻。不過海參有護身妙法,當遇到敵害進攻難以脫身時,它便會施展“分身術”,通過身體的急劇收縮,將內髒器官迅速從肛門拋向敵害,轉移對方注意,自己則趁機逃走。有許多海參還能從肛門排出毒素回敬挑釁者,敵害往往因此而受到傷害,無餘離去。失去內髒的海參經過幾個星期的休養生息,體內就能重新長出內髒。如果把海參切成兩段放回海中,經過幾個月,頭尾兩部分就分別能長成一隻新的海參。

海星也具有這種高超的“分身術”,它不但會斷腕逃生,甚至將其切碎都能繼續存活。海星和海參有了這種“丟車保帥”的高超本領,就能逃避敵害,護衛自己的生命。

繼續生存下去是動物們的最大目標,為了這一目標所做的一切放棄,都是值得的。

象棋中的“車”在整個棋盤中橫衝直撞,殺傷力極其強大。但是一旦麵臨輸棋的危險,為了保住“帥”,還是要把這個“車”幹脆地拋棄再謀後事。

情況危急的時候,舍車保帥,舍棄局部利益,以保全整個大局,是明智之舉;如果優柔寡斷,損失將會更大。

漢高祖劉邦死後,惠帝劉盈於公元前194年繼承皇位。劉盈的同父異母兄劉肥此前已受封為齊王。惠帝二年,劉肥進京來朝見劉盈,劉盈則以兄長禮節在呂太後麵前設宴招待劉肥,並以一家的長幼之序讓劉肥坐在上座的位置上。呂太後見後非常不高興,暗中派人在酒中投了毒,並令劉肥為自己祝壽,企圖殺了劉肥。

不料,不明真相的惠帝劉盈也一同拿著斟滿了酒的杯子,起身為呂太後祝福。呂太後非常羞急,趕忙拉著惠帝的酒杯把酒潑在地上。

劉肥在一旁感到很奇怪,因而也不敢喝那杯酒,假裝自己已經喝醉了離席而去。後來他得知那果然是毒酒,心裏極為恐慌,擔心自己很難活著離開長安。

這時,與他隨行的一個內史為他出了一個脫險的計謀。內史對齊王劉肥說:“呂太後就僅僅隻有惠帝這麼一個兒子和魯元公主這個親女兒。如今您作為齊國的諸侯王,擁有大小七十多座城池,而魯元公主僅隻享有幾座城的食俸。您如果獻上一座郡城給呂太後,作為贈給公主的湯沐邑,太後就一定會轉怒為喜,那您就不必擔心了。”

劉肥采用了這個計謀,馬上派人告訴呂太後,他想把自己的城陽郡送給公主,並尊公主為王太後。呂太後得知後,果然非常高興地應允了,並在齊國駐京城的官邸裏置酒款待了齊王一行。齊王也因此而安全地回到了齊國。

關鍵時刻棄城保命,當然是值得的。

生活中,很多人舍不得放棄任何東西,這也是心懷狹隘的表現。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我們必須懂得,放棄可以令人丟掉很多負擔,以便輕裝上路。尤其是在困境中,犧牲小的代價,就能換來整體的利益,甚至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

美國緬因州有一個伐木工人名叫巴尼。羅伯格。一次,他獨自一人去一個很遠的地方伐木。一棵被他用電鋸鋸斷的大樹倒下時因碰到對麵的樹而改變了傾倒的方向,向著巴尼倒來。由於事情太突然,巴尼沒有躲開,他的右腿被壓在了樹幹之下。鮮血順著他的腿流下來,一陣陣劇痛使他的眼前一次次發黑。他努力克製著痛苦,並且集中精力考慮著方法。他清楚四周幾十裏內沒有人可以幫助他,而且隨時有可能發生別的意外,必須自己救自己。他用力抽腿,看來是不可能抽出來的,他拿起身邊的斧子,砍了幾下樹幹之後,斧柄斷了。似乎是沒有什麼希望了,但是他仍努力克製著痛苦,向四周觀察。不遠處,電鋸平躺著,他利用斧柄,慢慢把電鋸弄到手邊。但是再一次的失望又出現在腦中。他發現,鋸樹的結果將使電鋸夾在樹幹之中。由此脫身似乎是不可能的,失敗就在眼前。但是巴尼清醒了一下頭腦,毅然抓起了電鋸,鋸斷了被壓的右腿,爬上了汽車。他舍棄了局部,保全了重要的整體,成功地走出了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