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 高校品牌經營的歸位要求(1 / 2)

2007年年初,經國務院批準,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正式啟動。“質量工程”針對許多高校出現的盲目追求“大而全”、辦學定位模糊、辦學模式趨同、辦學特色不明顯的狀況,堅持“分類指導、注重特色”的原則,強調研究製定高校分類指導、分類評估的政策和製度,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高校,確定不同的質量標準和評估指標體係,以專業特色打造學科特色,以學科特色鑄就學校特色,以學校特色塑造教育品牌。“質量工程”將有利於引導高校發揮各自優勢,確立個性化發展目標,合理定位,形成各自的辦學特色和個性品牌,從而滿足社會多樣化的需求,實現高等教育多樣化發展。

1.2.1歸位的原則

高校品牌在經營中的定位工作,既要給自己定位,也要給競爭對手定位。其品牌經營要從錯位中歸位應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市場領先的原則。那些最先進入人們心目中的院校、學科專業和學科創始人,幾乎總是領先的品牌,也就是說品牌年齡較長(當然也會個別案例,高校在短期內建立成了較有影響力的品牌)。但即使一所大學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品牌,也並不一定就能代表在整個高等教育領域具有領先地位。美國第一所大學的名字是什麼?人們或許會不清楚,但如果用“最著名”替代“第一”,那人們一定會點頭首肯。那麼哪所大學在美國居於領導地位呢?大部分人會回答是哈佛大學,毫無疑問,這是哈佛大學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具有領先性的體現。

第二,消費者導向原則。高校品牌定位要為顧客方受眾接受信息的思維方式和心理需求所牽引,突破信息傳播溝通的障礙,將定位信息進駐於受眾心靈,任何產品的品牌定位都會有一個消費者導向。因此,消費者的現狀和需求將直接關係到高校的品牌和發展戰略,高校通過消費者的狀況分析,最終通過自己的教育把學生的誌願與用人單位的需求相吻合,從而實現其自身的品牌價值。

第三,特色化發展原則。高校品牌定位必須與眾不同,隻有這樣才能將其與其他學校的品牌區別開來,才能將自己的品牌信息凸現在消費者麵前,從而引起消費者注意,並使其產生品牌聯想。同時,要賦予品牌獨特的個性,以迎合相應的顧客需求。高校品牌之間的某種差別,是可以通過調整定位策略和不斷努力來縮小或同化的,品牌之間真正無法接近的隻有她的獨特個性;不僅如此,還要注意高校品牌所表現的個性要與消費者的自我價值觀吻合起來,要得到消費者的認同。

第四,動態性調整原則。高校品牌定位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整個高等教育領域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消費者的需求在不斷發生變化,高等教育領域不斷有新的院校和品牌專業加入競爭,並在自身周期中所處的階段也在不斷演進,因此,大學品牌定位要根據市場情況的變化而不斷進行調整,使品牌永遠具有市場活力;任何以不變應萬變的靜態定位思想都將使品牌失去生機與活力,最終被市場淘汰。針對高等學校品牌的生命周期,我們對其不同的階段分別采取不同的策略予以應對,力求維護高校品牌長效價值,熨平高校品牌的生命周期曲線中的“低穀”,以期高等學校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永續、快速地發展。

1.2.2歸位的目標

對於我國大多數高校來說,問題更多的不是定位,而是重新歸位,也就是在學校和教學等服務項目運營多年後,改變它們的市場地位。博耶(Ernest L.Boyer)教授認為,我們所要號召建立的(美國)高等教育的有尊嚴的多樣化——是一個高等學校的全國網絡。在這一網絡中,每一年學院和大學都為自己的辦學特色而自豪,都尋求彌補其他學校的不足而不是一味模仿;學校的目標應是多樣性的,而不是同一性的。盡管各類高校之間存在著層次的躍遷和轉換,但就社會需求來說,它們相互間是不可替代的。因此,高校的發展應首先在各自的層次上辦出特色、鑄就品牌。如研究型大學注重培養學術獨創性,教學科研型大學主要特色是創建部分學科優勢群,教學型本科院校的主要特色是形成教學的規模經濟,高職院校應注重培養技能熟練性;學校的教學科研、教師遴選、學生選拔及行政管理活動都應與此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