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 高校品牌經營的定位方法(3 / 3)

有三種針對定位市場的品牌經營策略,我們可以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實行(a)差異的品牌經營,全方位地提供教育服務,以吸引最大數量的在讀生;(b)差異化的品牌經營,如一所高校可能將其文理學院定位於培養學術素養的中心,將MBA項目定位成一個企業家的管理職業生涯前的準備,將夜校部和成教部定位在社區成員提高工作相關技能的地方;(c)集中化的品牌經營,集中力量做好一個細分項目。

1.3.4品牌定位的方法創新:消費者細分與供給者細分相結合

將市場細分與品牌定位相結合,能夠產生二者的協同效應。我們通過感知圖來描繪兩者的結合,以確定某類偏好和高校的細分市場位置。我們用下圖來演示如何操作感知圖:

圖1-7中的感知坐標是根據教育服務的屬性來定義的,橫軸表示教育服務的實用性強度,縱軸表示教育服務的學術性強度。在圖上將同一群組的調查對象用圓圈圈起來構成一個細分市場,圓圈與哪些屬性(利益訴求)更接近就表示:該群組最希望獲得這些利益;圓圈的大小表示了該細分市場的大小。

在感知圖上確定細分市場位置的方法是,利用調查對象對品牌屬性的偏好進行的評分,將每個判別函數中的權重乘以這些評分分值,由此得到每個調查對象在每個軸上的坐標值。這樣在圖上確定所有調查對象的偏好位置,以樣本點的密集中心為原點畫圓,半徑則與該細分市場所包含的確認人數成正比。

消費者的細分市場確定之後,對照高校自身所提供的高等教育服務特色,就可以將學校細分到對應的市場區域,以此來確定學校品牌經營的對象和類型。如果學校還不能很好地對應到合適的市場區域,那麼就到了分析差距,調整經營,進行品牌歸位的時候了。對於各細分市場的要求是:(a)細分市場的市場規模和特征可以很容易被判斷;(b)細分市場是可以接觸的,對於那些年長的或者成天在家看網絡內容的人提供教育服務是困難的;(c)細分市場要足夠大,能夠彌補為此投入的額外精力;(d)細分市場要有持久性,也是為人保證值得付出努力。

例圖中描述了4種類型高校的感知圖(基於假設的細分市場,教育服務的提供機構分別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重點本科、一般本科、高職高專、培訓機構):

(a)細分市場A的品牌影響力最大,屬於這個細分市場的對象尤其在意是否能獲得精神的熏陶和愉悅,是否能得到物有所值的服務和能力提升,所以,如果通過市場調查,您的消費者市場靠近這個區域,那麼該高校的品牌定位將是學術類品牌(重點本科);

(b)細分市場B是最大的細分市場,其中的對象更多地關注可預知的未來前景,就中國今日的高等教育消費市場來說,這一市場占有重要地位,也是高校擴招的重要基礎。如果您的消費者市場靠近這個區域,那麼該高校的品牌定位將是教學類品牌(一般本科);

(c)細分市場C中的對象實用性的服務因素,如入學容易、考證方便等,學生結構更為複雜,他們偏好寬容性的校園文化。如果通過市場調查,您的消費者市場靠近這個區域,那麼該高校的品牌定位將是技能類品牌(高職高專、培訓機構)。

(d)細分市場D中的對象則特別關心教育水平,且規模最小,這一市場的存在為個體教師和自由職業者提供了機會,類似於家教市場。

一個理想的均衡結果是,通過對消費者細分和高校自身的細分相結合,形成一個高校品牌均衡經營的環境,在高校間發展相對平衡的背景下,不同的高校都有其優勢學科所形成的核心競爭力,其所提供的高等教育服務也有相對穩定的“消費者”市場,這樣使得各高校各具品牌特色。高校的品牌趨位不是競爭的前提,而恰恰是競爭的結果。在高等教育多樣化的今天,不同類型的高校都應能找到自己的市場,無論什麼類型的學校都可以成為名牌高校,在高等教育市場裏,品牌類高校沒有“指標”限製,隻要你有合適的品牌承諾(“定位論”要解決的問題),並有相應的過程保障(“建設論”要解決的問題),且讓社會公眾和消費者看到了有益的品牌效果(“傳播論”要解決的問題),就可以辦到。所以,細分市場確定之後,就要思考如何影響和接觸不同的細分市場了,這將是我們在後續章節將要討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