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流師資造就一流風格
有了準確的定位,還要有符合其要求的類型風格的教師。一個學校好與否完全看教師,一流的教師會帶來一流的風格。香港科技大學的成功也在於此。在一流大學的定位下,科大的教師選擇也有著嚴格的規定,因為大學的定位很清晰,所以對於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擔任教授,大家有共識。
(一)定製度
在製度建設方麵,科大充分利用了建校曆史短的優勢。她沒有包袱,可以先定製度,然後遵循製度按照標準去設置合適的職位、聘請合適的人才。孔憲鐸先生分析,科大創校者多是來自美國和加拿大有名的大學,很自然,這些名校的標準,就成了他們了解、習慣、認可和追求的水準。因此無論在定位上還是在創建學校的製度時都遵循這一水準。
對於教師的聘用製度,科大按照國際慣例,予以明文規定。正教授的資格是,在你的學術領域有所創新,並開出一條像樣的道路,有人選擇並跟進這一條路。各係、院和學校一級,都設有資深專家組成的委員會,對聘任、續約、晉升實行匿名投票。用行政權力幹涉學術評議或領導隨意安插私人的事,在科大是絕無操作的。同時,為了避免“近親繁殖”也不主張優秀學生留校。盡管每次任滿的教授有20%被淘汰,但在公平競爭的機製下無人不服。
(二)引師資
為了網羅世界級的人才,科大發生了太多動人的故事:校長親自萬裏翱翔,6天飛到9處禮聘高賢;副校長“三顧茅廬”,務求請來的教授個個勝過自己。在聘請教師的時候,他們遵循,“Recruit the best people and keep them happy(延聘一流人才,並使得他們快樂)”,因為對於真正的人才來說,幾乎可以肯定他最看重的不是錢而是自己的名聲,看中的是這個環境或學校是否有讓自己的能力發揮餘地。誠然,香港科技大學有雄厚的資金做後盾給予人才獨特的機遇;但同時建立了嚴格的製度,確保學術自由,保證讓有能力的人突顯出來,這種製度環境吸引了不少人的加入。
一流的教師會帶來一流的風格。科大的教授都是世界優秀的人才,無論是學術的成就、做學術的態度還有人格魅力都讓科大這所年輕的學校奕奕生輝。他們不僅對自己的工作要求嚴格,同時也對自己的學生要求嚴格。
首任校長、理論物理學家吳家瑋便是第一個入主美國重點大學的華人——前舊金山州立大學校長。現任校長朱經武則是世界超導物理的開拓者、當年和諾貝爾獎擦身而過的美國休斯敦超導研究中心主任。至於副校長和各院、係主任也全是英名灌耳、魁群冠倫的大師級人物:華人中的首位美國總統科學顧問王佑曾;擁有美國科學院、工程院、中國科學院、台灣中央研究院和香港科學院“五料院士”頭銜的張立綱,他們的聯翩而至印證了一流之善吸引一流之善的“雪球效應”,形成了科大人才的群體優勢和共生關係。
由於科大教授們的知識淵博、交遊廣泛,於是科大的學生就有機會接觸到各領域內的大師級任務。“名人演講係列”就是這樣的活動,活動口號是,“The best w ay to learn is to learn from the best”。科大的學生不僅有機會目睹諾貝爾獎得主的風采,還能更進一步地與他們交談。這樣科大的學生在這種文化中成長,在潛移默化中也認同這樣的考核製度,不斷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對自己也不能認識,能夠很好地意識到自己的需要,所以科大畢業的學生被很多跨國公司所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