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4 高校品牌的延伸管理(3 / 3)

(4)核心價值的文化性。從企業來看,判斷品牌延伸的主要標準是品牌延伸產品是否與核心品牌價值一致。透視高校組織的內部運作和工作流程,我們發現,高校產品(服務)中最核心、最基礎的是學校的教學和科研,因此,在此基礎之上所提煉出來的高校品牌的核心價值就是教育和學術的質量。這更多的體現為一種具有精神和文化內涵的價值,高校品牌的這種核心價值,不同於商業品牌的核心價值。高等教育服務的“消費”——學習過程,不像商品主要滿足於感官愉悅,它卻是一種精神享受、文化消費,校園氛圍、師生交流、同學情誼、社會活動等“消費”內容都是無法用貨幣度量的。

(5)品牌延伸的被動性。企業的品牌延伸是一種自覺的逐利行動,品牌延伸的驅動力來自於企業自身。高校在其品牌延伸的活動中更多的是處於被動地位,特別是在高校還沒有麵臨明顯的市場化衝擊時尤為明顯,目前,我國高校自身還很少意識到應該或者如何實現自己的品牌延伸。這種狀況使得高校品牌的延伸陷入了誤區,延伸的行為和領域與高校本身的價值相衝突,有損學校品牌的延伸行為時有發生。隨著高等教育市場化程度的加深,延伸活動應變成高校自覺、自願的行為。

2.4.3高校品牌延伸的建議

高校品牌在延伸過程應注意不能損害高校的戰略目標、衝擊主品牌和學校管理,應保持高校品牌的核心價值和個性,延伸品牌與高校主品牌間應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比如與主品牌的工作和服務係統相近,才能降低品牌延伸的風險。

(1)端正觀念,樹立品牌意識。高校品牌是曆史沉澱而來的,經過了學者、學子的多年甚至幾代人的努力,以自身獨特的校園文化、教育理念、學術成就逐漸樹立起來的。市場競爭格局要求高校進行自身品牌戰略規劃,有計劃地結合教育改革與發展進行品牌宣傳,如進行名師、名課、名專業、名教材、名成果等的名牌展示;通過國際交流合作提升品牌形象;加強校辦企業的經營和治理改革,在獲取市場效益的同時注重社會效益和高校形象建設。在高校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高校品牌的延伸是必要的,也是高校必須思考和自我掌控的行為。

(2)找準項目,體現核心價值。高校的品牌延伸與擴張空間是很大的,增加名牌專業、名牌課程,與IT企業聯合在網絡上開設課程和培訓項目、吸引留學生,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等等。這些延伸都是符合高校的核心價值的。同時,高校還可以麵向市場,創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教育集團,也可以以健康的發展渠道進入資本市場為學校發展融資。

(3)保護獨立,遵循知識規律。作為傳播知識的場所,高校不應熱衷於企業經營;社會知識的分立也表明專業化的經營才能成功,隔行如隔山。在校企合作中,校方與企業也有矛盾,前者將發展放在首位,後者將利益排在第一,這兩者難以統一;高校與企業的行事方式也不一樣,企業講究效率,行事遵循市場規律,高校則習慣於按知識生產和學術研究的規律來做事。這些都需要校企雙方在合作中磨合。在磨合中,高校一方麵要利新除弊,講求效率,另一方麵也不能委曲求全,放棄操守。

(4)清醒頭腦,注重長遠發展。高校品牌延伸不同於商業品牌延伸的逐利行為,不以追求利潤為目的是高校在品牌延伸活動中必須遵循的。雖然,高校與企業合作,或以教育集團的身份介入資本市場,會有利益和金錢的獲得,但應明確的是,高校利用自身品牌所進行這些在教育和學術之外的延伸活動,其目的是為了籌措發展資金,為了學校更好更快地發展,而不是為了短期的經濟利益。

(5)堅守學術,珍視自身品牌。教育質量和學術品位是高校的生命線,是立校之本,要建立起品牌負責的約束機製。如高校出版社,應出版有學術水準和質量的出版物。珍視高校的品牌,是在延伸活動中維護自己品牌最好的方式。牛津大學出版社,有著500年的曆史,他們非常珍惜自己的品牌,在用牛津這個牌子出書時,有嚴格的控製,必須是新書,而且要“在學術上有一定的威望和值得尊敬”。如果書籍的封麵上普遍使用名牌大學的名字,不顧及書籍質量,勢必會損害出版社的品牌和高校本身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