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本章案例:同濟大學百年校慶——整合傳播的典範(2 / 2)

三、報道的風潮

同濟大學百年校慶期間,各大媒體,包括報刊雜誌、廣播電視、網站等先後掀起了一股股“同濟風潮”。《人民日報》先後推出2個頭版頭條的重點報道。其中,5月16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題為《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寫在同濟大學百年華誕之際》的文章,回顧了百年同濟的光輝曆史,並對同濟的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進行了報道;5月17日,《人民日報》“人民論壇”發表題為《難能可貴的“同濟效應”》的文章,文中稱:“學科鏈結合產業鏈,對接國家和地方重大產業需求,讓大學與祖國建設同舟共濟、同步發展――這是一種神奇的‘同濟效應’。”

《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和上海《文彙報》、《解放日報》、《青年報》、《新民晚報》等各大報紙紛紛製作同濟校慶專題,或在顯要的位置對同濟大學進行報道。中央電視台、中國教育電視台、東方衛視、鳳凰衛視等各大電視台、廣播台都製作專題,對同濟發展建設和百年校慶進行集中的宣傳報道,如中央電視台5月6日播出《世界著名大學——同濟大學》專題片;中國教育電視台5月21日播出了《青春萬歲慶典晚會》;鳳凰衛視5月19日播出了《同心濟世》專題片,等等。

此外,國內外各大網站,如新浪網、新華網、人民網、中央政府網、上海網等都製作專題,或在十分顯要的位置報道了百年校慶。以“同濟大學百年校慶”為關鍵詞在百度上摸索一下,共有79500個相關詞條。

四、整合傳播的啟示

同濟大學百年校慶期間,回學校參加慶祝活動的校友人數超過3萬人之眾,海內外貴賓1000多位;學校累計接收校內外捐款累計達2億多元人民幣;通用汽車公司等捐贈價值超過4.7億美元的軟硬件實物,並在同濟設立“教育推進夥伴計劃”中心,進一步推動了中德的交流和友誼。從同濟大學百年校慶的案例中,我們得到啟示:

1.傳播文本要能整合。整合傳播是運用多種傳播工具協調組織的各種信息,通過適當的媒體,傳播適當的信息給顧客,以產生協同和效率的新管理範式。如果不令學校的各種信源協調行動,不圍繞學校的定位和理念提出不同時期信息傳播的主題,那麼高校品牌的傳播就不成係統、產生協調增效的力量,有時甚至還會相互抵消。在中國這樣一個政府主導的特定語境中,政府官員的認可自然有巨大的信息作用。同濟大學百年校慶雖然沒有北京大學百年校慶時,中央九大常委到場的氣勢,但總理的講話也給同濟大學注入的濃厚的教育特性和文化氣息。正是總理的講話與大學的契合性進一步提升了同濟品牌,保持了大學的內涵——知識積澱、文化傳承。

2.傳播信息要能轟動。無論是總理的演講還是部長的出任,都給社會公眾期待已久的心靈以巨大的衝擊,同濟大學百年校慶的活動正在有意地利用了這些信息文本,對於同濟品牌的放大作用是效的。高校在進行品牌傳播時,就應該及時搜集、掌握甚至是製造這樣具有亮點的、能夠讓人們在第一時間記住的傳播文本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