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計之禍(三)(2 / 2)

朱厚璁見毛紀不說話,輕輕笑了笑,又說:“朕年幼時聽到這麼一個故事:唐朝一位宰相的女兒出嫁,京郊有位縣令用千兩白銀打造了一朵蓮花為賀禮。小小縣令出千兩白銀作賀可算是厚禮了。不料新嫁娘一見白蓮大放悲聲,宰相一家也懊惱不已。因為此地當時風俗隻有給死者才送白蓮。宰相見府中喜事被攪亂,一怒之下殺了這位縣令,有人說這位縣令為宰相想的太少,說他不敬重宰相才招來此禍,難道送禮除了蓮花再無他物?這位縣令實在是該死啊。”

毛紀聽出朱厚璁這是含沙射影說囚車迎帝之事,他不顧自身安危,想為皇太後和楊廷和開脫一番,又聽朱厚璁笑了一聲,說:“好啦,多話不說了。楊廷和去職,朕任你為首輔大臣。愛卿可要為社稷大事出力啊。”毛紀一愣,心中有些不解,皇上念念不忘囚車之恨,為何不但不降罪,反而封自己為首輔大臣?是福是禍?實在無法捉摸,想到自己任首輔對保護皇太後和楊廷和有利,他跪身謝恩,慢慢走出皇宮。

過了兩天,朱厚璁召毛紀進宮,提出封自己的父母為帝後的事,要毛紀安排彰表和詔告天下,見毛經一時間不應聲,兩眼盯著他說:“朕知此事會有爭議,才任你為首輔大臣,愛卿不會不為朕分憂吧?”聽了這話,毛紀才悟出朱厚璁不記囚車之恨,反為自己加官的用心。楊廷和已受到報複,這個教訓提醒他辦事要多個心眼,他知道,正義大臣們都不會同意皇上辦此荒唐事,決定借眾大臣的力量使皇上改變主意。

眾大臣聽說皇上要封自己父母為帝後,在朝廷上公開反對,毛紀不緊不慢,看準機會就幫大臣們說一句,朱厚璁年輕氣盛,他怒斥著一個個敢於上奏的大臣,最後拋下句“朕意已決,一定要封”離開金殿。大臣們追至宮門跪地哭諫,朱厚璁一怒之下令武士刑杖諫者,正義大臣們不屈不撓據理力爭,毛紀借機把皇上封父母的事擱置起來。

朱厚璁本想借抓住毛紀設“囚車迎帝”之計的把柄,讓他替自己辦好大封父母的事,未想到毛紀會和大臣們站到一起,他想治毛紀的罪,一時間卻找不到理由,過了些日子他忽然想出一個辦法,令內侍送一道密旨給毛紀,讓毛紀依照旨意速辦。

毛紀接了密旨,見是朱厚璁親筆寫的為其父母封帝後稱號。令他立即安排詔告天下。毛紀看著聖旨一時間難住了。自己明知這是件荒唐事,但若不按此辦理,朱厚璁必以忤旨之名降罪。如果以此詔告天下,大臣們再群起反對,朱厚璁又會將此事的罪責全推到自己頭上,自己成了他的替罪羊。左右都是沒有活路,如今他才明白,朱厚璁明裏為他升官,暗裏想的卻是為報囚車之恨殺自己。他苦思一夜想不出辦法,第二天一早,決定進宮去拜別太後,掛印辭官回老家。

皇太後獨坐宮中,見毛紀來了,流著淚說:“悔不該讓朱厚璁繼位。剛登基時,他一日三次進宮問安,帝位一穩,竟忘了哀家恩情。不再進宮問安卻也罷了,前時幾次傳話,不準哀家過問政事。哀家不問政事了,他又得寸進尺,讓哀家移出此宮,給其母居住。”說完,慟哭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