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武俠片,揮之不去的龍門情懷(1 / 1)

深度

作者:楊井峰

國人對武俠片的迷戀無出其右,上世紀80、90年代,《少林寺》《倩女幽魂》《黃飛鴻》《新火燒紅蓮寺》《東方不敗》《江湖奇兵》《新龍門客棧》等等這些有著濃鬱武俠情懷的電影風靡全國之時,誰曾想,這類蕩氣回腸、酣暢淋漓、血脈賁張,天生與國人血脈相連的武俠片,在最初的幾年卻不受觀眾待見。

20世紀60年代早期,在港台影視界被文藝片、武士片、西部片把玩的時候,武俠片隻是眾多類型片電影中名不見經傳的一種,那種京劇般你來我往的生硬招式,過於臉譜化的表演形式,絲毫看不出這類武俠片的美好前景。直到1967年,浸淫於影視界多年的香港導演胡金銓,對007係列電影美化特務的不滿,借助於《明史》中關於於謙故事的靈感,拍攝的武俠電影《龍門客棧》,擺脫了邵氏電影那種假花假草的舞台布置和你來我往刻板的打鬥節奏,將武俠片至於厚重的曆史之中,開啟了中國武俠片經典的類型形態。從此,中國武俠片便一發而不可收拾,成為眾多類型片中相對成熟的一種。

而作為《龍門客棧》的經典場景之一的客棧,無不被後世的武俠片爭先模仿。客棧,這個最富中國古代氣息的地標性建築,憑借著其古樸的形象,幾乎遍布了所有武俠片。像周星馳的《鹿鼎記Ⅱ神龍教》的有間客棧,導演王晶《財神客棧》的財神客棧,《武林外傳》的同福客棧,以及幾乎遍布於所有武俠片的悅來客棧,無不闡釋著武俠片的客棧情懷。在影片中,這些客棧,有的隻是平添幾分古風古韻的布景裝飾,有的則是俠客們舞刀弄劍的場所。如周星馳的《鹿鼎記Ⅱ神龍教》的有間客棧,純屬無厘頭惡搞情節之一。又如王晶的《財神客棧》,導演王晶一口氣設置了七股勢力,實習捕快、金衣捕快、俠盜、郎中、商人、大漠高手以及亦正亦邪的老板娘,三教九流彙集於此,在這個集時間、空間於一身的客棧裏,王晶藉客棧施展所長,把客棧縮影成一個中國小型社會,讓人際關係在逼仄的空間裏輻射開來,通過權力的製衡,客棧見證著舊秩序的毀滅與新秩序的重建。後世武俠片的客棧情節,大抵來自於胡金銓對擴展狹小空間執迷的影響。

比起大多數中國武俠片中無處不在的客棧,導演胡金銓的《龍門客棧》另一經典場景大漠,則開辟了中國西部片的典範。大漠這個一直被作為中國西部片最佳的拍攝場景,無論是高群書《西風烈》,還是朱延平《刺陵》,多少都能嗅到胡金銓俠肝義膽的大漠情懷。沙漠原本就是蒼涼荒蕪之地,象征著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在眾多西部片中,累累黃沙堆築的沙漠,總會令人有一種空曠悠遠、蕩氣回腸的感覺。在這種布景上,上演的戈壁晚霞、大漠篝火、兔起鶻落、家國情仇、情愛糾葛,多少會讓人們在中國武俠電影的快意恩仇中,感悟到儒釋道文化精神深度和文化蘊涵。

中國武俠片,從《龍門客棧》到《新龍門客棧》再到《龍門飛甲》,40餘年的快意江湖,多少都滲透著向《龍門客棧》致敬的影子。李安的《臥虎藏龍》半雲天的山崖亮相,張藝謀的《英雄》章子怡盜劍時的京劇式打鬥,王晶的《財神客棧》故事格局的完全照搬,徐克的《龍門飛甲》再續前緣,無不體現著中國武俠片中,那揮之不去的龍門情懷。

【責編/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