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三個女子,三種人生(1 / 2)

關於女人的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宋朝末年,官宦世家的閨秀張玉娘,與表兄沈佺定親。沈佺赴京趕考,得中第二名榜眼,但不幸患傷寒去世,時年22歲。

五年後,27歲的張玉娘因憂傷過度而死,其婢女霜娥、紫娥隨後自盡,甚至連鸚鵡都絕食而死。張家父母有感於女兒的貞誌,將她與沈佺合葬,並將婢女及鸚鵡葬於其側,這便是著名的鬆陽“鸚鵡塚”。35折傳奇劇本《張玉娘閨房三清鸚鵡墓貞文記》便是據此改編。

張玉娘留下了117首詩及16闕詞,合稱為《蘭雪集》,被稱為繼李清照後的又一佳作。在詞人匱乏的南宋末年,她的才華可以說是獨冠當時。

山之高,月出小;

月之小,何皎皎!

我有所思在遠道,

一日不見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於山之南。

忡忡憂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堅,我操冰雪潔。

擬結百歲盟,忽成一朝別。

朝雲暮雨心來去,千裏相思共明月。

上文的這闕詞,名為《山之高》,正是張玉娘所作,詞意高潔,情感真摯,一向被看作是古詩詞中難得的名品。

第二個故事:

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草如茵,鬆如蓋。風為裳,水為佩。

油壁車,久相待。冷翠燭,勞光彩。西陵下,風雨晦。

這是唐朝著名詩人李賀,為蘇小小寫下的詩句。個人認為,這是李賀寫得最好的一首。

蘇小小,是南齊時的錢塘名妓。她有一首詩,寫的是跟情人相會的情景:“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鬆柏下。”

杭州西泠橋頭,有蘇小小墓。不過建得很難看,宛若半個蛋黃,有損名妓的風範。西陵,估計指的是斷橋對麵的西泠山,西泠印社據說就在那裏,可惜上次沒空去探幽。

這個女子很有趣,她資助過一個書生鮑仁,那鮑生後來果然中了榜,然後封官啊什麼的很風光。

按照我們的想法,這下子蘇小小可投對資了,優績股啊,還不飛上枝頭做鳳凰。

鮑生抱著“加官擁美”的夢想,果然來找她。誰知她說,誰要跟你結婚啊,我這樣自由自在非常好。

十九歲時,她咯血病死。

鮑生對她念念不忘,她墓上的亭子叫慕才亭,即是他集資為她建的。後世很多詩人吟誦她,連蘇軾(仿佛記得是此人)都驕傲地說,錢塘蘇小是鄉親。

她不過是個風塵女子,可是有傲骨,不由得人不敬佩。

第三個故事:

“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懷舊容。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