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公象在發“象瘋”時,如果在野外,會拔起大樹,踩平崎嶇的地麵;如果在馬戲場的帳篷裏,會一擊將帳篷撕得粉碎,將人擊斃;如果在動物園的象房中,一般建築物也難以抵擋一頭5000多千克“瘋象”的狂暴行為,其後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那麼,公象為什麼要發“象瘋”呢?有的說是出於公象粗野的本性,有的說是公象交配期的一種必然表征。據近年美國科學家研究,認為這是較年輕的成年公象為了與母象交配,同占優勢的較年老公象爭奪異性的一種生理反應,是由於公象雄性荷爾蒙———睾丸激素的作用而使其無法自製。
古老的製止“象瘋”的辦法是,將公象上好腳鐐,安放在一個偏僻的地方,讓它挨餓。這樣一來,公象就很快無力繼續發“象瘋”了。據說,在公象發“象瘋”時,用水澆它也可減輕其“發瘋”程度。實在無可奈何時,隻有將“瘋象”活活打死。在今天科學發達的時代裏,動物園已將“瘋公象”安置在裝有遙控管理係統的堅固的象房裏,不必再用鐐銬、挨餓甚至殺死“瘋象”等老辦法了。動物的喜怒哀樂嫉妒動物王國裏也有嫉妒。有養貓經驗的人都知道,如果對一隻貓撫愛太久,那麼它就會受到其他競爭者的攻擊。
愛戀一隻尋找父愛的小猩猩,它會經常坐在那裏,欽佩地注視著父親的臉。
當和父親的目光不期而遇時,小猩猩幼小的身體便幸福地戰栗起來。
一群長頸鹿正在吃草,一頭凶猛的獅子向它們撲來。長頸鹿趕緊四散逃命,可一隻小鹿逐漸跟不上了。母鹿看到這種危險便會停下來,為了孩子她已經不再害怕了。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母鹿用身體把小鹿和饑餓的獅子隔開,用前腿一次又一次地打退獅子的進攻。經過長達1個小時的拉鋸戰,獅子終於放棄了已到嘴邊的美味佳肴,不情願地走了。
動物的愛不僅存在於父母和孩子之間,年輕的雄性和雌性動物之間往往也有一種超越性愛和繁衍後代關係的情感。比如天鵝等雁亞科動物,雄性和雌性之間普遍存在著相互的愛撫和依戀之情,而虎皮鸚鵡則是動物界中讓人羨慕不已的愛情伴侶。
憂傷動物也有憂傷的時候。如果一對大雁夫妻中有一隻不幸死亡,那麼還活著的另一隻會受到沉重的打擊。這隻可憐的“未亡雁”會傷心至極。它會變得消沉,無精打采,整日耷拉著腦袋,兩眼呆呆地出神,沉湎於過去的美好時光而不能自拔,它們像人一樣懂得悲傷和痛苦。許多哺乳動物都難以接受和伴侶永訣的事實。
受到寵愛的狗對主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如果主人不在家,它就顯得悶悶不樂,盼望主人早點兒歸來。在米蘭,曾經有過這樣的事情:有一隻狗12年如一日,每天都到火車站去接它的主人,但它的主人早就死掉了。它每一次到火車站去,都要在那裏耐心地等待,一直要等到火車進站,等到乘務員全部離開了火車站,它才拖著沉重的腳步,垂著頭,怏怏不樂地往回走。
興奮哺乳動物的感情世界要比昆蟲和處於更低進化階段的魚類豐富和鮮明得多。例如大象在表達高興的心情時會不停地跺腳。當兩頭大象意外相逢的時候,它們便相互朝對方飛奔而去。在會合之後它們會把頭高高揚起,讓長長的大鼻子相互纏在一起,互相抵碰長牙,兩隻大耳朵扇動不止,與此同時它們不停地跺腳和嘶叫。它們以此來表達再次見麵的興奮。
孤寂對人來說,孤獨和寂寞是一種可怕的折磨。至於動物,因為它們處於原始的群居狀態,寂寞對於它們來說無疑是一種殘酷的折磨。有些小鳥,如戴菊鳥和長尾巴山雀被關進籠子以後,它們就會感到憂鬱、孤獨,因而它們很快就會死去。但是,如果你把很多隻相同的鳥放進同一個籠子裏喂養,它們就會生活得很快活。
有些昆蟲沒有同類的陪伴也會死亡。在歐洲,變蛾子的毛蟲(它是林業的一大災害)就是群居生長的。它們一個個緊挨著,排成長長的縱隊,從這根樹枝爬到另一根樹枝,從一棵樹爬到另一棵樹。它們所到之處,一切綠色的樹葉都會被吃得精光。但是,爬在後麵的毛蟲如果跟不上隊伍而迷了路,就一定會死亡。當它知道自己掉隊以後,它就感到垂頭喪氣,從此萎靡不振。它的食欲消失,代謝速率下降到最低限度,再也不能長成成蟲。但是,如果讓它隔著玻璃看見它的毛蟲朋友(哪怕隻是一個毛蟲的模型),它的情緒馬上就會好起來,代謝也會恢複。
這種社會性昆蟲還有蜜蜂、螞蟻和白蟻。在孤獨的環境裏,它們根本就不能活。隻要它們單獨在一起,或者有時隻是朋友少了一些,它們就會不吃不喝,很快死亡。隻有等到它們的夥伴多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它們的某些機能開始恢複。
有“悼念之情”的動物葬禮和人類一樣,很多動物對死亡的同類也有“悼念之情”,而且它們也有各種各樣的葬禮。禿鷹———天葬:南美洲的禿鷹,將同類的屍體撕成碎片,然後用爪子將其送至大樹梢或高山的岩洞中,任其自然腐爛,但絕不會把肉吃掉。
文鳥———花葬:在亞馬孫河流域的森林裏,生活著一種體態嬌小的文鳥,當同類死亡後,好多文鳥便叼來綠葉、彩色漿果或五顏六色的花瓣,覆蓋在屍體上。
螞蟻———土葬:生活在非洲北部的沙蟻,常發生蟻戰。戰鬥結束就有同伴陣亡。於是它們排成一長串“送葬”隊伍,抬著陣亡者的蟻體,送往“墓地”,用沙土把屍體掩埋起來。有趣的是,有的沙蟻還帶來小草,栽在“墓地”
周圍,以示永久紀念。
蜜蜂———草葬:一旦發現有蜜蜂在蜂房外死去,工蜂就把它的屍體搬到200米以外的地方,用青苔和草掩埋起來。有趣的是,掩埋死者這件事,要在發現死蜂後正好7分鍾時完成,並要把這個消息告訴其他蜜蜂。
烏鴉和獾類———水葬:烏鴉發現同伴死亡後,“首領”會呱呱直叫,而後由其他烏鴉把死者銜起送到附近池塘裏,最後眾烏鴉集體飛向池塘上空,哀鳴著盤旋幾圈向“遺體”告別後,才各自散去。如果有隻獾發現了同類的屍體,它就召來同伴一起將屍體拖入河水之中。隨之,傷心的獾群站在河邊,一邊望著洶湧的河水,一邊哀鳴不止。
鶴———鳴葬:生活在北美沼澤地的灰鶴,見到死亡的同類,便久久地在屍體上空盤旋徘徊。接著,“頭領”帶著大夥飛下地來,繞著屍體轉圈“瞻仰遺容”。而西伯利亞的灰鶴,卻站立在同類屍體跟前哀叫。突然“頭領”一聲長鳴,頓時大夥兒默不作聲,一個個垂下頭來表示“悼念”。
象———墓葬:科學家們在非洲密林中考察大象時,不僅聽到當地土著人說,而且還親眼目睹了這種大象的“葬禮”行為。在密林深處的一個草原上,幾十頭象圍著死象,“送終”的群象會圍著死者,先是發出一陣哀嚎,然後由為首的大象用其長牙掘鬆泥土,用鼻子卷起土塊,投擲到死象身上。接著眾象都紛紛效仿,用鼻子把泥土、石塊、樹枝卷成團投在死象身上。把它掩埋後,眾象再用腳把土踩實,直到為首的大象一聲嗥叫,才停止踩踏,一座“象墓”便修好了。而後眾象繞著土堆慢慢行走,就像人們在舉行“遺體”告別儀式。這樣一直走到夕陽西下才離開土堆。
百花齊放
1.黑色花1986年,荷蘭花卉學會的園藝家們在6個園藝機構的通力合作下,經過25年反複挑選雜交,才成功培育出黑色鬱金香。黑色花未見自然長成,它極其罕見。因為黑色不能反射陽光,隻能一味地吸收陽光熱能,致使溫度升高不能控製,最終被灼傷致死。
2.放電花墨西哥生長著一種帶電的野花,當地人稱其為放電花。當接觸到它的葉片或花瓣時,就會立即觸電,使喜歡吃野生花草的動物望而生畏。這種奇花在清晨時電壓最弱,中午最強,下午電壓又減弱直至晚上完全消失。這種現象與陽光照射有關。
3.握手花在非洲的喀麥隆有一種莖部長著許多刺激腺的花,如果你用手去觸摸花朵,它就會馬上把花瓣緊縮起來,並把你的手“握”住,故人們稱它為“握手花”。
4.日輪花在南美洲亞馬孫河的原始森林和沼澤地帶,有一種美麗飄香的日輪花,但它卻是毒蜘蛛的食人幫凶。這種花長得十分嬌豔,花型類似日輪,有蘭花般的誘人清香,葉片有30至40厘米長。一旦有人碰上它,就會被它卷住臂膀,甚至被掀翻在地。這時,隱藏在花朵附近的毒蜘蛛就會蜂擁而上,把人毒死蠶食。日輪花利用這個機會,飽嚐毒蜘蛛拉下的糞便和屍骨腐汁。當地人對日輪花十分恐懼,每當看到它就要遠遠避開。
5.指北花非洲大那馬瓜沙漠中,有一種叫“哈斯盟斯”的花,它同向日葵一樣,也有向陽性。不過,由於它所處的位置是在赤道以南,而太陽則是從它的北方向它照射,所以它的花朵總是指向北方。
6.雪蓮花在我國終年積雪的西北天山和西藏的墨脫一帶,位於海拔4500至5000米以上的陡坡石灘上生長著迎風傲雪的高山雪蓮。它很像蓮花,莖高40至80厘米,葉子如芭蕉,呈灰綠色,全身覆蓋著白色絨毛,花雪白,大瓣層疊,中間長著細絲狀的紫紅色和橙色的花蕊。一朵雪蓮花有碗一般大小,大的直徑有30厘米。雪蓮花是世界上最耐寒的花,是一種珍貴的植物,也是一種名貴藥材。
7.多色花四川原子核研究所利用各種帶有巨大能量的放射粒子的作用,使生物的染色體發生畸變,從而改變遺傳基因的性質,使植物發生突變,培養出人們從未見過的多色花。有的一花三色,有的一株三色花,甚至有一株開五色的花,奇異之極。
8.鳴叫花我國遼寧省朝陽市一居民家中有一盆“十字梅花”,連續5個月鳴叫不已,令人稱奇。該花每天晚上便顫動著枝葉,發出嘟嚕的鳴叫聲,一直叫到午夜才停歇。鳴叫時,任你使勁撥弄和晃蕩花枝和花盆,它都照樣鳴叫。到了秋天,花朵凋謝,鳴叫聲才停止。
9.最大的花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和蘇門答臘等地,有一種大王花,它既無根,又無莖,更無葉子,簡直不像植物。它過的是寄生生活,以唯一的一根花柄吸住白粉藤的根莖,從中吸收營養來養活自己。大王花由紅色花瓣組成,花瓣有20厘米厚,有30至40厘米長;花的直徑有1至1.4米長,一般重達8至9公斤,最重的達50多公斤。
10.最小的花世界上最小的花是無花果的花。它的花朵隱藏在肥大的囊狀花托裏,在肉質花托的內壁上,生長著許多絨毛狀的小花,呈淡紅色,上半部為雄花,下半部為雌花。但是,它的花隻有用顯微鏡才能看清楚。像無花果這樣結果不見花的樹,還有榕樹、菩提樹、橡皮樹等,它們都有“隱頭花序”。
11.最香的花荷蘭有一種白色的野薔薇,香味很濃,10裏之外都能聞到,人們稱它為“十裏香花”,它是當今世界上香氣傳得最遠的花。
12.最臭的花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有一種名叫納夫來亞的藤蔓植物,每當花朵開放時,會散發出好像腐爛魚般的臭味,十分難聞。
13.百年一開的花在南美洲安第斯高原上,生長著一種以“蒲亞·萊蒙蒂”命名的稀有植物,它的花軸就有10至12米高,最粗處直徑約1米,花軸成穗狀形,從遠處望去就像一座玉米形狀的高塔。它葉子狹長而尖,邊緣上生滿棘刺,無數葉子形成直徑為2米的球狀。這種花的顏色為白色稍帶淡綠,芳香四溢,極為美觀。但是,它要經過100年之久才會開一次花,因此不可多得。
14.不凋謝的花我國河北省北部及內蒙古等地,有一種奇異的草本植物。這種植物莖上部多分枝,或紫或黃的花朵密生於各分枝上。折一枝插在無水的花瓶內,其花朵經年不凋,人們稱其為“不凋的鮮花”。這是因其長期適應幹旱環境而形成的特性。這種植物名叫“二色補血草”。
15.曇花一現曇花原產自中南美墨西哥的熱帶森林中,近百年來才引入我國。一株生長良好的曇花可同時盛開十幾朵,花色常見為白色,也有黃色和紅色,花朵大的可達16厘米左右。曇花每年約7至9月晚上9時左右開放,開花期約為3小時,所以說,難得“曇花一現”。現在,可用人工方法使曇花生活的晝夜顛倒,即當花營長到7厘米左右時,白天把曇花用黑布罩起來,移入黑暗處,夜間再用燈光照射,不幾天之後,曇花就會白天露出笑臉,供人觀賞。
16.凋謝最快的花在南美洲大陸有一種名叫“亞馬孫蓮花”的花,它開一次花比曇花的花期更短,凋謝得更快。這種花的花朵柔嫩,呈淡黃色,它隻在拂曉時開放,花開後約半小時就凋謝了。當地居民都難得一睹尊容,這使它更顯珍貴。
植物的趨光性葵花向太陽,這是人們司空見慣的現象。其實向太陽的豈止是葵花,幾乎所有的植物都具有趨光性。這是什麼道理呢?
最早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的是達爾文。他曾用草蘆做過這樣一次實驗:把這種植物放在室內,就會很明顯地發現,它的幼芽向有陽光的一麵彎去。如果讓幼芽見不到陽光,或將頂芽切去一段,它就不再伸向有陽光的方向。植物為什麼會這樣?還沒等達爾文把這一奧秘揭示出來,他便離開了人世,給人們留下了一個未解之謎。
後來,德國植物學家蘇定經研究發現,植物的趨光與否,全是由幼苗的頂芽來決定的。他在1909年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野麥幼苗的頂芽切去,它就不向光了;如果把頂芽接上,它就又奔向陽光。所以他斷定,在頂芽裏,一定有種指揮植物趨光的東西,可這種東西是什麼呢?
原來起到這種作用的,是一種名叫吲哚乙酸的植物生長素。這是美國植物生理學家弗裏茨·溫特在1926年發現的。他讓植物的芽鞘一麵得到陽光的照射,一麵得不到陽光的照射,發現芽鞘逐漸彎向了有陽光的一麵。由此,他便從芽鞘裏分離出了植物生長素———吲哚乙酸。經科學家的研究發現,這種化合物是怕見陽光的。所以,當陽光照射的時候,它便跑到了沒有陽光的一麵,結果促進了遮陰部分生長加快,受光部分則生長緩慢,由於重力的作用,植物便彎向了有陽光的一麵。
也有人從不同角度來研究植物的趨光性。前些時候,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的學者斯坦利·魯,把植物的趨光性稱為生長性運動,是由電荷引起的。他認為,在陽光的作用下,植物的生長點內發生了細胞的電極化,向陽麵獲得的是負電荷,背陰麵則產生了正電荷。帶有負電荷的植物生長素便向帶正電荷的背陰麵轉移,結果促進了背光麵的快速生長,便形成了向光彎曲現象。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邁克爾·埃文斯又提出了一種與眾不同的觀點,認為對植物的生長方向起著重要作用的是無機鈣。植物的趨光性彎曲,是因為胚芽裏含有大量的無機鈣所致。
關於植物的趨光性問題,科學家們還在繼續探討,做結論還為時尚早。
這個謎一旦被徹底揭開,人們對植物的認識就會又躍上一個新台階。
好花不香,香花不好俗話說:“好花不香,香花不好。”一般說來,這是比較符合客觀事實的。
任何一種花,色、香、韻齊全的不多,而我們栽花總喜歡選擇顏色好看,香味濃鬱的種類,然而兼得者甚少。就拿常見的幾種香花來說吧,往往以香為主,色、韻較差。
江蘇民歌《茉莉花》的歌詞中唱道:“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這是人們對茉莉花香的歌頌。別看茉莉花沒有嬌豔的色彩和婀娜的風姿,可是它卻香味出眾。每當夏秋之季,夜晚到來時,潔白的茉莉花開始吐出縷縷芳香。如在室內案頭放上一盆盛開的茉莉花,竟然“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猶覺玉肌涼”。茉莉的花香雅俗共賞,平易近人,深為人們喜愛。
代代花,花型較小,並不引人注目,可是它的異香足以使人傾心。米蘭在北方還是屬於後起之秀的花卉,人們所以喜愛它,是因為它在夏秋季節能給人以濃鬱的香氣,而它那黃白色的小花並不太惹人喜愛。
我們能否依據花朵的顏色來判斷花兒的氣味呢?
專家調查了4000多種植物的花,並對花色和花香作了統計,發現有80%的花並不香,極小部分的花還有臭味。他們還發現了花色與花香之間的關係:花色越濃豔,香氣越淡,花色越淺,香味越濃。在香花中以白色最多,紅色次之,黃色第三,橙色最少。花兒不管是香或臭,都能吸引昆蟲為它傳粉。
有的花顏色挺好看,但是不招人喜歡,反而令人厭惡。大花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別看大花草有這麼好聽的名字,粉紅的花瓣上還綴有淡黃的斑點,可是它盛開時卻發出陣陣難聞的惡臭,它的臭味比巨魔芋的味還要難聞。
這種臭花生長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和蘇門答臘等地的密林中。大花草的長相真怪,既無根,又無莖,更無葉子,這簡直不像植物!由於它一生之中隻開一朵特大的花朵,因此人們叫它大花草。